在希望的田野上㉑丨“内”“外”兼修 天府农博园让乡村焕新生

2022-07-22 21:18:5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郭书琼

凌艺菲 四川在线记者 程文雯 成都观察 杨柳 摄影报道

7月21日,四川在线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新津区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以下简称天府农博园),连片青色稻浪随风翻涌,十多位农民头戴草帽,手拿镰刀,弯腰在田间忙碌着。

“种了大半辈子地,这片田头的稻子不一样。”直起腰来缓口气,陈兴感慨道。尽管都是稻田,过去种的是水稻,这片地里种的则是旱稻,这种稻米米质佳、抗旱性强,试种成功后还可以推广到干旱缺水的旱坡地种植。

这样的“不一样”,在天府农博园里并不鲜见。在这片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日新月异的不仅仅是乡村风貌,更有农业与科技、博览、文旅、科研等有机融合的一系列探索创新,颜值与产业内外兼修,呈现出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练外功

“永不落幕的田园农博盛宴”正呈现

 

车辆驶下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无需导航,一眼就能找到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不远处,5个巨大的拱形建筑“生长”在一望无际的稻海之中,这就是天府农博主展馆。

四川在线记者获悉,天府农博主展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牵头设计,寓意“田馆相融、稻浪翻涌”,是四川农博会的永久承载地。

除了农博主展馆,这里还有大田展区、农耕文明博物馆等一批重大功能项目落地。羊马河、西河穿流而过,沿岸的绿道串联起农博园内各个单元,周边散落着充满川西特色的林盘,形成一幅田园、水系、村落的美丽图景。

焕然一新的乡村面貌,让这里承载展览、科研等功能的同时,也成为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前段时间有彩色油菜花、这几天是大片大片的稻浪,干净整洁又充满田园趣味,这个地方值得反复来。”一有空闲,成都市民周薇就喜欢和家人一起来游玩,“这是我心目中美丽乡村的样子。”

天府农博园管委会副主任刘友祥介绍,天府农博园是服务全省的农业博览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室内展馆+室外展场+大田展区+林盘展区”四大博览体系,加快培育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以“田间地头办农博”的理念营造一场“永不落幕”的农博盛会。

强内功

兴产富民,让农业的边界持续拓宽

 

离开天府农博主展馆所在的区域,短短5分钟车程,四川在线记者眼前就是另一片完全不同的青绿:一座1296平方米的玻璃温室,约60万棵柑橘苗密密麻麻地铺开。“这是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中心的一部分,整个基地的面积有137亩,除了这样的玻璃温室,还有高标准脱毒组培及病毒检测实验室、柑橘种植示范展示区、蓝莓示范展示区等。”58农业新津基地负责人张传峰介绍。

2020年,58科技农业全国总部基地落地新津。作为58集团下属的新兴农业板块,58科技农业致力于打造集种植示范、种苗繁育、技术输出、电商平台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链,“通过整合全球农业资源,以先进的品种和技术为两大抓手,分区域设点推广,实现品种的品牌化和标准化。”张传峰说。

互联网的基因就这样在乡村大地上落了地。依托58集团的互联网平台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精准对接,这里将以“新流量+新农业”模式带动农服、农技下行以及农产品上行,助力产业振兴。

不仅仅是58科技农业,在天府农业博览园里,还聚集了蓝城·沐春风、新希望智慧养殖、喜马拉雅“听见乡村”等一大批产业化项目,落户中国农大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中央党校精准扶贫实验室、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等平台机构。

“欢迎光临!”临近中午,四川在线记者走进位于天府农业博览园内张河果园子社区的一家餐吧,老板娘周阿姨热情地招呼起来。

“我跟丈夫原本都在外面打工,这几年家里变化太大了,我们就商量,干脆回来开馆子,挣的钱不比外面少,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周秀芬打开话匣子,她告诉四川在线记者,自从张河果园子社区里建起了“共享农庄”,村里不仅面貌大不同,人气也越来越旺,不少和她一样在外打工的人都选择返乡,新津还设立“天府希望绿领学院”,帮助大家转观念、提技能。

这里曾是一处典型的“空心村”。2018年,天府农博园利用社区40亩闲置村集体建设用地和社区民居,打造了26栋特色民宿和2栋非标民宿,引进斯维登、途远、途家、途礼等以住宿、旅游为核心的品牌企业,不仅民宿越来越热闹,周边的乡村菜馆、便利小店也越来越多。

农业+科技、农业+文旅、农业+食尚……在这里,改变的不仅仅是乡村面貌,产业的融合与变化中,农业的边界被不断拓宽。

部分视频素材由新津区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