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提名榜单出炉!哪些诗人入围?

2022-08-23 13:57:20来源:中国诗歌网编辑:牛霄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提名作品                  

(以作者、译者姓名拼音首字母为序)

《裸原》阿信      

 

 

《裸原:阿信诗选(1988-2021)》,阿信,北岳文艺出版社  

在全球化、现代性的履带尚未碾过的地方, 阿信的写作,可以说是在抢救性、保护性地为我们保存着草原上日渐消失的文学图景和诗歌经验。在那里,神的供桌尚未撤离,人的全部神秘的感动、惊喜和诉求,还有地方安放。

阿信(1964年—)原名牟吉信,出生于甘肃临洮,当代诗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长期在甘南藏区工作。诗歌大多以青藏高原、甘南草地为背景。出版诗集有《阿信的诗》《草地诗篇》《致友人书》《那些年,在桑多河边》《惊喜记》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韩等多种文字。曾获第四届徐志摩诗歌奖(2015)、第四届西部文学奖(2016)、第二届昌耀诗歌奖(2018)、《诗刊》陈子昂年度诗人奖(2018)、第二届十二背后梅尔诗歌奖年度诗人奖(2021)等重要奖项。

裸 原  

一股强大的风刮过裸原。

大河驮载浮冰,滞缓流动。

骑着马,

和贡布、丹增兄弟,沿高高的河岸行进

我们的睫毛和髭须上结着冰花。

谁在前途?谁在等我们,熬好了黑茶?

谁把我们拖进一张画布?

黑马涂炭,红马披霞,栗色夹杂着雪花。

我们的皮袍兜满风,腰带束紧。

人和马不出声,顶着风,在僵硬的裸原行进。

谁在前途等我们,熬好了黑茶?

谁带来亡者口信,把我们拖入命运,

与大河逆行?

点 灯          

星辰寂灭的高原——

一座山坳里黑魆魆的羊圈

一只泊在大河古渡口的敝旧船屋

一扇开凿在寺院背后崖壁上密修者的窗户

一顶山谷底部朝圣者的帐篷……

需要一只拈着轻烟的手,把它们

一一点亮

《山海间》陈人杰  

《山海间》,陈人杰,西藏人民出版社  

从援藏到留藏,从西湖到西藏,陈人杰放弃如诗如画的江南,深深扎根于这片雪域高原。《山海间》收录近120首诗,是诗人走遍西藏山山水水写下的心灵之书,是雪域悟道的灵魂之诗、生命之思,也是高原诗歌向着诗歌高原迈进的愿望之书。

陈人杰,现任西藏文联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曾获2014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获第四届昌耀诗歌奖、2021年度中国作家集团·全国报刊联盟优秀作家贡献奖、中国诗歌网2021年度十佳诗集、第五届中国长诗奖、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诗刊》青年诗人奖、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特别奖等奖项。

冈仁波齐  

鹰驮着流云飞翔

时间在天堂里融化

一生如一瞬,浪子合十

望不见的远方呀

我不过去山过来

信仰是一根拐杖

高原冰雪呼吸

英雄如麻,都有触碰尘土的额头

望得见的今生呀

山不过来我过去

雅鲁藏布

整个下午,我在岸上静坐

潮来往,云卷舒,渐渐地我变成了漩涡

被沉默无声的湍急收藏

我要感谢这宽广的河床,以及谜一样的眼睛

伟大的爱,是一种可以触摸的命运

一滴水珠就是数个世纪。而我的生命仿佛是

另一条长河,畅游着不知疲倦的鱼儿

撒着死亡那不可捉摸的网

水草、摇晃的皱纹和盐的味道

当我再一次端视,雅鲁藏布奔流

高原如码头,如词语们歇脚的厚嘴唇

《磨镜记》伽蓝  

《磨镜记》,伽蓝,上海教育出版社  

《磨镜记》收录诗人伽蓝自2015年到2020年创作的诗作200余首,以即兴短诗为主。伽蓝是一个有意识地用自己的经验构造一个诗歌世界的诗人。而他的经验既与昨天的世界保持了联系,也不缺乏尖锐的现代体验。在伽蓝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典诗的意趣、词汇,也可看到中国画的技法和语言。他的诗既保持了和大地的有机联系,同时也保持了和传统的密切联系。这本诗集主题主要集中于对个体生命的思考与关注;也有部分田园、山水、咏物之作。这些诗作显示了诗人处理复杂现实经验的出色能力,在当下诗界独树一帜。

伽蓝,本名刘成奇,1976年出生,北京市门头沟人。中国诗歌学会、北京作协会员,参加北京老舍文学院第二届中青年作家(诗歌)高研班,九一诗群成员。2004年起开始诗歌写作,混迹于中诗网、传灯录等诗歌论坛,有作品在多家刊物发表,并入选几种诗歌选本,著有诗集《半夏之光》(2011)、《加冕礼》(2020),《磨镜记》(2021)。2019年获诗东西青年诗人奖。

星空盖顶  

发光的院子熄灭以后 

你仍然不能看见

仿佛天空并不存在 

只剩下黑暗 

铐住深不可测的时间 

必须容忍自己也变得漆黑

让呼吸进入黑暗内部 

承载消失的身体 

天地这样辽阔 

从来都是一人来到 

现场的黑暗发掘 

然后,繁星 

闪烁,一条大河翻卷 

亿万颗孤独的星体 

你感觉自己又矮了

三分之一,而所有的一切 

将在这一刻填补你 

失去的部分

云霰秋岭  

突然,到了路之尽头

再转个弯就是前生

犹豫了,仿佛相同的事

不必再做。仿佛

已经原谅以前

年轻什么都不在乎

有的是时间去年轻

在路边树林子游荡

多少春天,多少夏天

花光流水借来的星月

也厌倦了鸟唱与虫鸣

像一支歌忘掉歌词

剩下小路般的曲调

走着走着就没了踪影

有一天,风会想起野草

衔着一块巨大的夕阳

有一天野草又将举起

一朵小花的生日

露珠,含住颤动的黎明

你该知道减却现实

多么痛苦,你的哑默

掀开伤口的新鲜。但那

迟来拂开一株金柳

吐纳一腔心事。月亮

自披垂的碧色间升起

又在黯幽的池塘沉璧

山水入画,画尽了多少

轻轻皴染的忧怀

《落日也辉煌》耿林莽  

《落日也辉煌》,耿林莽,河南大学出版社

《落日也辉煌》列入 “21世纪散文诗”丛书第六辑,是诗人的第13部散文诗作品集。耿林莽先生花费半年时间, 从一生创作的1700章中挑选出来73章最具代表性作品,并收入了自《望梅》后的新作72章,合成了这本集子《落日也辉煌》。著名评论家王志清、王幅明等认为:耿林莽先生是散文诗界的常青树,是鲁迅传统的最杰出的继承者,其散文诗精神与鲁迅一脉相承。散文诗界普遍认为,耿林莽散文诗创作与理论这对当代散文诗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耿林莽,作家,编审。江苏如皋人。1944年肄业于江苏省如皋南淮高中。历任《新徐日报》编辑,青岛日报社编辑,青岛市文化局戏曲创作组创作员,青岛市文联《海鸥》文学月刊编辑,编审。山东省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青岛市作家协会第二届名誉主席,中国诗歌学会第一届理事,《中国诗歌年鉴》编委及特邀主编。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起以散文诗写作和研究为主,兼及散文随笔和文学评论。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耿林莽散文诗选》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创作二等奖。《草鞋抒情》分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及省2004年精品工程奖。2007年纪念中国散文诗90周年活动中,被授予“中国散文诗终身成就奖”,2009年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荣誉证书及纪念章。2015年获《星星》诗刊主办的“首届鲁迅散文诗奖”。

声 音      

鱼没有声音

蟋蟀以翅长鸣

——何其芳:《声音》

“声音是我自己的”。

不属于太阳,月亮,也不属于哪一堵古老的墙垣。

翅膀与翅膀轻轻抖动,弹出来的声音是微弱的,却有着我自己的独特。而不是鹦鹉们的学舌。

西窗又吹暗雨。诗人姜夔这样写道,不是暗雨,是暗语吧?

音乐的幽灵,一滴滴,比雨声温暖。

 一只萤闻声而至了。它提着一盏小小的灯笼,闪闪烁烁。

世界上最弱小的一点微光,照亮了草间小虫,一曲孤独的苦吟。

“声音是我自己的”。

 不是千人一腔的陈词滥调,也不属于指挥棒下的鼓乐齐鸣。

向西向西      

“招魂那天无雨”,海子说。

却有雾。雾裹摄着大地,飘移如山体滑坡。我听见了铜鼓,和唢呐的呜呜。一种声音在唤我。

但是我步履维艰,有雾萦绕,身不由己。

穿过岁月的流沙,尘世嚣嚣。形形色色面具的叠垒似山峰逶迤,遮住了视线。

原始天地的蛮荒,人的目光里野性的温柔,在哪里?

神祇居住的山谷,青烟漂泊的果园,在哪里?

一个声音说:“向西,向西,向西。”

雾从坟茔间散开,梦幻迷离。

月光是一泓自由之水,照出了山谷间隐约的门楣。哑声推开它,一股霉气息扑面而至。

月光坐了下来,我也坐了下来。我们相对无言。

招魂鼓声已失,唤我的声音依然。

“向西,向西,向西――”

天之涯,海之角,我能往哪里去呢?

冥冥中我看见了一方湖泊,湖水荡漾出苍凉的青灰。波涛在撕裂疼痛的伤口。

一个人在那里站立。阴郁,阴郁如一座凛然的碑,他身后是遥远的沙丘,野芦苇的叶子正被秋风们剪碎。

什么也没有说,他向我伸出了柔若嫩枝的手。

为我招魂的呼唤,便是从这里发出。我认识那含情的手指,和他双目中瓷器的光泽。

《奇迹》韩东  

《奇迹》,韩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这本诗集代表着韩东诗歌创作的最新成果,将其近一两年来创作的125首诗歌新作皆收录于此。这些作品直接、具体地触及生活情状,其中不乏诗人写给毛焰、杨黎、钱小华等朋友的诗歌,以清晰、朴素、简洁的语言写作琐屑、平庸的“日常性”。既是其对以往探索诗与真理的关系的延续,又在诗歌写作中呈现出新的变化,在以往平淡冲和的基础上,更加凸显了其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平静的外表下,蕴藏着深邃的情感与思绪,写得温暖而透彻,具有相当感人的力量。

韩东 ,1961年出生,金牛座,当代作家、诗人、导演。曾提出“诗到语言为止”的革命性主张,主编民办刊物《他们》,题为“断裂”的文学行为的主要发起者。代表作品有《扎根》、《我和你》、《知青变形记》、《我的柏拉图》、《爱情力学》、《韩东的诗》、《我因此爱你》、《五万言》、《在码头》(电影)、《妖言惑众》(话剧)等。

奇迹  

门被一阵风吹开

或者被一只手推开。

只有阳光的时候

那门即使没锁也不会自动打开。

他进来的时候是这三者合一

推门、带着风,阳光同时泻入。

所以说他是亲切的人,是我想见到的人。

聊了些什么我不记得了

当时我们始终看向门外。

没有道路或车辆

只有一片海。难道说

他是从海上逆着阳光而来的吗?

他走了,留下一个进入的记忆。

他一直走进了我心里。

诗人  

在他的诗里没有家人。

有朋友,有爱人,也有路人。

他喜欢去很遥远的地方旅行

写偶尔见到的男人、女人

或者越过人类的界限

写一匹马、一只狐狸。

我们可以给进入他诗作的角色排序

由远及近:野兽、家畜、异乡人

书里的人物和他爱过的女性。

越是难以眺望就越是频繁提及。

他最经常写的是“我”

可见他对自己有多么陌生。

《岁月青铜》刘笑伟  

《岁月青铜》,刘笑伟,中国言实出版社  

《岁月青铜》收集了军旅诗人刘笑伟的最新诗作。全书分为四辑,共收入诗人近两年来发表的诗歌77首。这些诗作紧扣强军兴军的重大主题,展示了铁血军人的家国情怀和侠骨柔肠。诗作既是作者军旅生涯的深情回忆,也是新时代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生动写照,震撼心灵,鼓舞人心,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刘笑伟,1971年出生,河北人,现任《解放军报》文化版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强军 强军》《家·国:“人民楷模”王继才》等近20部著作,曾获第七、第九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第十一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被评为首届“中国十佳军旅诗人”。

石头上的边境线  

一块石头

在营区里静静伫立

上面有一条曲折的线

仿佛岁月的年轮

清晰可辨

别人看不懂它的含义

只有这个边防部队的人

才能读懂

这是一条

深深刻进石头里的线

一条承载着朝阳与雪山的线

一条从中可以听到雷霆

看到闪电的线

一条如山川般古老

如大海般年轻的线

这条线

隐藏在营区的一角

一块岩石上

深深的印记

让我触目惊心

这是一道我们边防部队

所守卫的曲曲折折的

祖国的边境线

它被第一代守卫者

刻在石头上

一代又一代边防官兵

用手作笔

年年在上面描红

坚硬的石头上

形成了这道深深的印记

70年了

这条线从没有收缩过

哪怕是一寸  一毫

军营观月  

军营观月,不可忽略

它的前景。铁打的营盘

被一层层汗水浸湿

打磨出凛凛寒光

暴烈的火炮此刻亦变得驯服

炮管略微高抬,指向夜空

一只细小的蟋蟀

触角挑起几缕夜风

将渐渐冷却的炮管

化为绕指柔

这还不够。军营观月

你必须加入某种声音

譬如边境线上

界碑拔节向上的声音

松针与苍鹰对峙的声音

野花攻占峭壁上

最后一块领地的厮杀之声

最关键的是,必须加入

热血在脉管里涨潮的声音

心跳化为战鼓

锤击着天宇巨大的鼓面

让星星溅满夜空

只有这时,它才会出现

尽管浑圆饱满

也要称之为边关冷月

恰似一枚圆圆的勋章

奖励给戍边人

一地散碎的白银

足够远方的亲人

支付所有美丽的夜色

《瓷上的火焰》卢卫平  

《瓷上的火焰》,卢卫平,花城出版社  

《瓷上的火焰》收录诗人卢卫平十部诗集《向下生长的枝条》《各就各位》《浊酒杯》等的重要诗作,以及获《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星星》年度诗歌奖、草堂诗歌奖、李杜诗歌奖等奖项的诗作,同时精选了诗人近五年创作的有影响力的新作。诗人对人与事保有无限的善意和深情,以灵奇和神妙在不经意间让石头开出花朵,让冷铁柔化成细水潺潺。《瓷上的火焰》素描人间的悲欢,书写凡人的爱恨,以丰富的人生经验洞悉生活的点滴,字里行间诗意盎然,动人肺腑。该书是诗人诗歌创作实力以及鲜明诗歌辨识度的集中展示。

卢卫平  ,1965年9月生于湖北红安,现居珠海。出版《异乡的老鼠》《向下生长的枝条》《尘世生活》《各就各位》《浊酒杯》《打开天空的钥匙》《一万或万一》《留言簿》《我后悔让这块石头开花》等诗集。获中国第三届华文青年诗歌奖、2007 年首届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2008 年《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2018 年首届《草堂》诗歌奖年度实力诗人奖、2018 年第二届刘禹锡诗歌奖、第四届中国“李杜诗歌奖”等奖项。有诗作翻译成英语、葡萄牙语、瑞典语、俄语、日语等多国文字发表。

瓷上的火焰      

瓷上的火焰

是瓷画师点燃的

瓷画师已作古

化作一缕青烟

他点燃的火焰不会熄灭

即使是将瓷打碎

每一个碎片

都会火星四溅

这是瓷画师的绝技

更是瓷自古以来的神功

是凝固在瓷里的火焰

让瓷上的火焰

即使冰凉

也不熄灭

翻译      

用岛屿的孤独

翻译大海的辽阔

用浪花的白

翻译海水的蓝

用海鸥的翅膀

翻译风中的帆

用无法打捞的沉船

翻译一滴水的愧疚

用闪烁的渔火

翻译涛声的睡意

用潮涨潮落

翻译月亮的圆缺

用沸腾的黑暗

翻译静谧的群星

《天空下》路也  

《天空下》,路也,  长江文艺出版社        

这部诗集,既继承了路也过去诗歌飞扬、清朗、豁达的特点,又多有新变:对事物的体察更为深入,对词与物的关系的把握更为精妙,诗意的呈现更为深邃,呈现了汉语的美与自由。   这些诗,写得充实、锐利,痛快朗健而又多有情感的涡旋,其强烈的倾诉欲望由于宣叙的调性而得到节制和平衡,既透露出某种精神持守者的清苦、孤独和坚韧,又弥漫着专注于语言创造的勃勃兴致。这是一些内视之诗。它们直面生存,深沉之思中有超然的心性,与生活的对话中发现的不堪,常常藉由大自然而获得化解。但“化解”并非诗人的目的。直面生活和自我常让其有“失败者”的自我形容,这种失败并非精神领域的,诗人以其强大的精神力,统摄着生活中的一切:不管是细微点滴,还是庞然大物。

路也,现为济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诗集《我的子虚之镇乌有之乡》《地球的芳心》《山中信札》《从今往后》、散文随笔集《我的树》《飞机拉线》、中短篇小说集《我是你的芳邻》、长篇小说《幸福是有的》《下午五点钟》和文学评论集等二十余部。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星星年度诗人奖、人民文学奖、天问诗人奖等。

辽 阔      

给悲伤装上轮子,就这么一直开下去吧

给孤独装上引擎,就这么一直开下去

给苦闷装上底盘和车身,就这么一直开下去

这人生不会太久,不必拐弯抹角,要笔直向前

像这穿过沙漠的高速公路一样

那些灰褐色远山光秃着,干旱得那么倔强

天空已经蓝到举目无亲了

仙人掌对它举手加额

偶有巴掌大的小镇,在茫茫荒凉之中

珍爱着自己

一列火车在远处缓缓移动

橙色车头牵引着总共一百二十六节车厢

即使如此拖拖拉拉,也可以做到永不回头

鹰把自己当英雄,飞至天空的脚后跟

全力以赴地奔向空荡和虚无

大朵大朵的白云,具有云的本色

走走停停,飘浮在天堂的大门口

大地在向后撤退,同时又向前铺展

时间和空间在速度里既重逢,又诀别

大巴车斜擦过三个州的腰,仿佛行驶在火星

太阳从左车窗翻滚到右车窗

它过分鲜艳,以至于接近苦难

地平线有更大野心,是不远不近的劫数

它在拉紧,在伸展,在弹跳

其实它是无限,无限的一半是多少?仍然是无限

屋 顶      

风拍打着后凉台的塑钢棚顶,雨下了一夜

谁在逼迫我

向前,朝那未知的目的地

风和雨,那么合拍

把天空和大地来演奏

合起伙来,撕去二月,换成三月

而我的心还停留在去年的秋天

风和雨正联袂

抨击着屋顶

生活中只剩下了风和雨

摇晃着穷人仅有的这么一座宫殿

《春雷与败酱草》叶丽隽  

《春雷与败酱草》, 叶丽隽,小众书坊策划,中国书籍出版社      

叶丽隽,1972年生于浙江丽水。诗歌刊发于 《诗刊》《人民文学》等刊物及选本。出版个人诗集《眺望》《在黑夜里经过万家灯火》《花间错》。在美国出版英汉双语版诗集 《我的山国》 。参加 《诗刊》 社第二十届青春诗会。曾获浙江省优秀文学奖、紫金·江苏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李杜诗歌奖新锐奖等。

青屋的寂静之光        

咳嗽已有月余。今日,独自在青屋

生了炉子,冰糖炖雪梨

青屋里,有着最为简单的生活

汲井水、生煤炉、出行需要过渡

今我一人在院中,守着噗噗直响的砂锅

这情形,类似于一头孤独的野兽在疗伤

但是蒸腾的热气里,我分明又看见了你,和你

那么回忆,也是存活的一种方式

亲爱的朋友,因为与你的相遇,因为那曾经的

火热的生活,我才拥有了这段时光的宁静

所以,院子里的蜡梅、芭蕉、樱桃、月季

含笑、茶花、柚树、菊花为证

谢谢你,我亲爱的朋友,谢谢——

我多么害怕,一生太短,许多事,就此错过

崖上  

母亲年轻时,在陈寮山上砍柴

不慎滚落

幸好被山腰的一棵树挡住

捡回了性命。以至于,每次回想起

她都非常笃定∶ 这棵树

应该是上天的安排

我曾问她是否害怕,她说只记得山谷间

回荡着"啊——"的声响

——我也常常遇险。在梦中

更是多次突然地临渊,并从悬崖坠下

随着猛烈的蹬腿

我在黑暗中惊惧地弹起身——

啊,又是一个失重的

喑哑的夜晚,没有破胸而出的呼喊

没有回音……我的树

那属于我的树——

它还未出现,还不肯出现

《诗歌植物学》臧棣  

《诗歌植物学》,臧棣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诗歌植物学》为臧棣自写诗以来,关于植物的诗歌全集,全书290首,涵盖了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全部的植物,是诗歌史上罕见的集中书写植物的诗集,也是臧棣诗歌中独树一帜的一脉,有着高度的丰富性和充足的话题感。臧棣的诗歌,表达着他对世界、生命和语言隐忍的热爱。他的节制、犹疑,使他对事物作出精密测量的同时,也迷恋于词语的独特构造和诗艺的繁复表达。生活深度,物质表象,语言和语言、语言和感觉之间的细微差异,都是臧棣的诗歌主题,他的写作,既是一次内心的辩论,也是一种语言的争吵。

臧棣 ,1964年生于北京。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出版诗集有《骑手和豆浆》《简单的人类动作入门》等。曾获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中国十大先锋诗人、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当代十大新锐诗人等;多次应邀参加国际诗歌节。

兰花简史——仿苏东坡  

蝴蝶飞走后,它的假鳞茎

很像一个人从未区分过

他的生活和他的人生

究竟有何不同;

并非禁区,被很少谈及,

仅仅是因为,当他的生活

大于他的人生时,

它仿佛躲在铁幕的背后;

据记载,它从未害怕过狮子

或黑熊。也许秘密

就在于它美丽的唇瓣

能令凶猛的动物也想入非非。

而醒目的真实原因很可能

比花姿素雅更深邃;

在领略过芍药或牡丹之后,

它的美之所以仍能胜出,

全赖心灵的暗示终会平息

我们所有的蠢蠢欲动;

当一个人试图烘托

精神的秩序时,它会及时

从侧生的花葶提供缕缕幽香;

而当他需要从存在的晦暗中

夺回某种无形的归属权,

它就会贡献一个新的基础。

苦楝树简史          

果实如冬枣,但不可食的

警告对小男孩子来说

几乎没什么约束力;明明见证过

红腹的雀鸟叼着它们飞向

颜色更深的山谷;相关的禁令

听上去更像成年人的一个阴谋;

至于它们的微苦,那不过是

由于我们年纪还太小,没能及时

发明新的甜蜜来对付它们

给侵略者设置的味觉障碍。

是的,像侵略者这样的词,

我都是从电影里学到的。

更棒的,我们还会比赛着,

看谁最先爬到最高处,

然后用青涩的果实狠狠嘲笑

同龄人的笨手笨脚。仅有一次,

事情朝相反的反向发展,

树上的胜利者遭遇到来自

树下的小石头的顽强反击——

有人额头被打破了,青春的血

从高处滴落;一阵尖叫突然试图

在无知的少年伙伴们中区分

好人和坏人。平生第一次,

我领教了那个困境:只要在场,

就不存在什么无辜者。

文学理论评论奖诗歌类提名作品                    

《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霍俊明  

《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霍俊明,河北教育出版社      

陈超是中国当代诗人、诗歌评论家。著名诗人姚振函曾说过,只要陈超在,任何一个诗人从河北经过都得充满敬意。陈超不仅对河北诗坛,而且对中国诗歌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他的研究中可大致了解中国诗歌近三十年的发展和流变。他作为一代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随着他的去世更多地被人们记取,这是一部描写诗人陈超生平的感人传记,由他的学生、当代知名诗评人霍俊明撰写。让我们在这部记述诗人生平的传记中,倾听陈超这位诗人独特的发声,了解他作为诗人,在诗的国度中的先锋性,尖锐和不懈的探索。

霍俊明,河北丰润人,《诗刊》社副主编、著有《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于坚论》等十余部,曾获政府出版奖提名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北省政府文艺振兴奖、2018年度十大好书奖以及《诗刊》《草堂》《星星》《南方文坛》《山花》等刊物年度批评奖。

文学翻译奖·诗歌类提名作品                    

《T.S.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许小凡  

  《T. S. 艾略特传:不完美的一生》,      [英] 林德尔·戈登 ,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艺文志eons,译者:  许小凡  

T.S.艾略特,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个比起成为诗人更想成为圣徒的人;却因为无法成圣,而成了伟大的诗人。他总是言说那些"不被言说的",在公众面具保卫之下的孤独里过着隐秘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他是诗人,有探究并定义这种生活的需求,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了解他的生活。

他的诗从生活的酒滓里滤出一部结局早已注定的大戏,呈现的便是一部连贯的灵魂自传,诚恳,直接,比任何旁观者的考语都来得更洞明,更直指人心-——他的生活与作品就这样紧密相联,彼此创造。这部传记就基于这些由诗人亲自作出的表述,并与他实在的生活相印证。

林德尔·戈登考察了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的一生,那游走于他身上的圣徒与罪人之间的深壑。她将艾略特的生平与作品互参,以理解这位精神的求索者所经受的试炼:他的缺陷与怀疑能让一切过着不完美人生的我们找到共鸣。

林德尔·戈登,1941年生于南非开普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博士,以罗德学者身份前往牛津大学做,现为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学院资深研究员。

许小凡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英国诺丁汉大学英语文学博士。

《风的作品之目录》薛庆国  

  《风的作品之目录》, [叙利亚] 阿多尼斯,人民文学出版社,译者: 薛庆国  

《风的作品之目录》是阿多尼斯于1998年出版的一部著名诗集,出版后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收录了诗人十三首极具代表性的抒情诗歌。书中的每一首诗都像风一样席卷人心,是阿拉伯文学当之无愧的最璀璨的明珠。

这是该诗集的首个中文全译本,由阿多尼斯唯一指定的中文译者薛庆国教授倾情翻译。

阿多尼斯,1930年出生于叙利亚,1956年移居黎巴嫩,开始文学生涯。1980年代起在欧美讲学、写作,现定居巴黎。阿多尼斯是作品等身的诗人、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在世界诗坛享有盛誉。他对诗歌现代化的积极倡导、对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反思,都在阿拉伯文化界产生深远影响。迄今共发表28部诗集,并著有文学与文化论著、杂文集20余部,还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翻译、编纂类作品。曾荣获布鲁塞尔文学奖、马其顿金冠诗歌奖、法国让·马里奥外国文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德国歌德文学奖、金藏羚羊国际诗歌奖等数十项国际大奖。近年来,他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薛庆国         ,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阿拉伯现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与翻译,著有《阿拉伯文学大花园》等五部著作,并有《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在意义天际的写作》、《来自巴勒斯坦的情人》《纪伯伦全集》等十余部译作。曾获卡塔尔国“谢赫哈马德翻译与国际谅解奖”。

雨(节选)  

雨的脚步,

正是它通往死亡的路途。

那么,晴日,请不要责怪,

如果我告诉雨丝:

下吧,持续不断地

把我的身体淋透!

如果你愿意,

雨可以为你

示范一种

高贵而美丽的坠落。

一阵狂风

吹过雨的绳索,

它的颈项,

挂着一长串

树叶和草秸的项链。

我看到雨,

用它的步伐

抹去我的足迹。

雨是梦?

是我的身体喜欢在它的床上辗转的梦吗?

《奥麦罗斯》杨铁军  

《奥麦罗斯》,德里克·沃尔科特,杨铁军,广西人民出版社  

《奥麦罗斯》是一部现代人的史诗巨构,对沃尔科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歌之一”。全诗共七卷八千余行,以圣卢西亚黑人渔民赫克托和阿喀琉争夺美丽的女仆海伦为主要线索,通过一群生活在圣卢西亚的当代人物以及众多来自现实、梦中、历史、经典 的人物,讲述了一个现代版的奥德修斯漫游记。诗人以加勒比海为轴,纵贯美洲、非洲和欧洲,以当代为坐标,上下五百年,在空间和历史中自由穿梭,把殖民历史、个人记忆、希腊神话、现实政治、加勒比海地区的生活经验交织为一体,用多元声音和多重线索的后现代手法,在魔幻色彩、厚重历史和后殖民语境之间形成了广阔的诗意空间,是一个蒙太奇一般眩目的文本。《奥麦罗斯》涉及真实的历史,也是内在流亡者的痛苦所塑造的心灵史诗,它更让我们认识到,所有这一切都关乎我们自身。

德里克·沃尔科特,诗人、剧作家、画家。生于圣卢西亚的卡斯特里。先后就读于圣玛利大学和西印度的牙买加大学,后来在波士顿大学教授文学。代表作有史诗《奥麦罗斯》、短诗集《白鹭》、散文集《黄昏的诉说》等,是国际作家奖、史密斯文学奖、麦克阿瑟奖、艾略特诗歌奖等的获得者。其作品多探索和沉思加勒比海地区的历史、政治、民俗和风景。1992年,他因作品“具有伟大的光彩,历史的视野,献身多元文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曾被布罗茨基等誉为“加勒比地区最伟大的诗人”“英语文学中最好的诗人”。

杨铁军,诗人,翻译家。山西芮城人。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2年北京大学西语系世界文学硕士毕业,1995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后肄业转学计算机。出版有诗集《且向前》《蔷薇集》《和一个声音的对话》《我知道鱼的欢乐》,诗歌翻译作品有弗罗斯特《林间空地》、希尼《电灯光》等,即将出版佩索阿《冈波斯诗选》和泰德·休斯的文论《诗的锻造》等。

第一章

“就是这样,我们砍倒它们,凿独木舟,

时辰呢,是黎明。”菲洛可提提①笑对那些

想用照相机摄走他灵魂的游客说。“风

一把消息传递给肉月桂②,叶子便开始

颤抖,正当阳光之斧砍入杉木的一瞬,

因为它们能看到映在我们眼中的斧刃。

风掀起了蕨类植物。阵阵的呼啸,如同

渔民赖以为生的大海,蕨类点头,‘是的,

那些树,必须得死’。鉴于高地上寒冷,

我们把拳头塞入外套,呼出的气息如

迷雾的羽毛,朗姆酒在我们之间传递。

酒劲一来,便豪气顿生,变成刽子手。

我举起斧子祈祷,让双手鼓满了干劲,

去害第一棵杉木。露水注入双眼,但

我又灌了一口白朗姆酒。我们这才继续。”

如果再多给点硬币,他便会在榄仁树下,

伴随海螺袅袅升起的呜咽,把一条裤腿

挽起,给他们晒他被生锈的铁锚扎破的

伤疤。伤疤皱巴巴的,跟海刺猬的头冠

差不多少。他没解释伤口是怎么痊愈的。

“要听的话”——他笑说——“一块钱哪够”。

自从高大的月桂倒下,他便把自个儿的

秘密,交给一道喋喋不休的瀑布,随之

飞流直下女巫山③;让地鸠求偶的鸣叫

传送给沉默的蓝山,七嘴八舌的山间

溪流,迸溅着,携带这音符汇入大海,

却注入平静的池塘,透明的鲦鱼倏然

而游,一只白鹭在芦荡中高视阔步,发出

生锈的嘎嘎声,一条腿抬起,在泥浆里

一啄一啄。寂静被一只蜻蜓锯成两半,

清澈的沙床上,鳗鱼蜿蜒签写它们

各自的名字,这时日出照亮河流的记忆,

巨蕨一浪一浪,朝着大海的呼啸点头。

尽管烟雾忘掉了它从中升腾的大地,

荨麻掩盖了月桂砍倒后残留的树坑,

一只鬣蜥却听到斧头的声音,每一轮

晶状体,都因它被遗忘的名字而模糊,

那时,这座拱背岛,还叫“伊奥那劳”,

即“发现鬣蜥的地方”。鬣蜥却不慌不忙,

只一年便撑起背藤,颈下垂肉扇形展开,

肘部弯曲好像叉着腰,随着岛屿,移动

它慎重的尾巴。它的眼睛似裂开的荚壳,

历经百年一瞬的停顿,最后成熟,直到

一个蜥类不理解,堪与树匹敌的新族类

直立,在阿鲁瓦克人④的腾腾烟雾中站起。

倒下的是它们的支柱,露出蓝天一角:

原来的多神殿,现在却住了个唯一神。

最早的神是一棵高米尔树⑤。沉闷的

发电机开始闷吼,鲨鱼张开两侧牙床,

木屑纷飞,如鲭鱼跃出水面,落到

颤抖的杂草中。他们抬起还在震荡的

灼热锯片,检查它刚才锯出的口子。

然后,刮去坏死的苔藓,把缠绕住

伤口、勾连大地不放的藤蔓,清除

干净,然后点了点头。发动机颤抖着

恢复工作,木屑飞溅的速度,因鲨齿

咬合更均匀,大大加快。他们捂着眼,

生怕被粉碎的巢打到。香蕉园上空,

岛屿耸起了它的双角⑥。日出的光线

顺着它的峡谷流淌,鲜血溅在杉木身上,

林子里,溢满了一片献祭的阳光。

一棵高米尔树嘎嘎裂开。支柱没了,

只剩一树叶子如大块油毡。渔民们

听到嘎嘎声往后跳开。桅杆缓缓

倾斜,倒入蕨类的沟里;脚下袭来

大地的震动,阵阵波动随之退散。

(摘自《奥麦罗斯》第一书第一章)  

【注释】

①菲洛可提提(Philoctete),加勒比海的渔民,与荷马史诗中的菲罗克忒忒斯(Philoctetes)有主题上和身世上的对应关系。

②肉月桂,原文Laurier-cannelle,由两个法语词汇组成,月桂肉桂,是圣卢西亚特有的树种。

③女巫山(La Sorcière),圣卢西亚岛靠近东北海岸的一座山。

④阿鲁瓦克人(Aruac),南美印第安人,是圣卢西亚最早的土著。

⑤高米尔树(gommier),一种桦木。

⑥这里指的是圣卢西亚西南海滨的大皮通山(Gros Piton)和小皮通山(Petit Piton),高耸如耸起的双角。这个角的意象或比喻,在后文多次出现。

《赫贝特诗集》赵刚  

《赫贝特诗集》,[波兰] 兹比格涅夫·赫贝特,花城出版社,译者: 赵刚  

《赫贝特诗集(上、下)》由花城出版社“蓝色东欧”译丛出版。诗集集纳了赫贝特毕生创作出版的《光弦》《科吉托先生》等10本诗集(含诗体散文),将是国内首次如此齐全地原文译介和出版赫贝特的诗歌。赫贝特诗歌的创作题材广泛,既涉及欧洲古典文明,也涉及对二战灾难的精神反思,其中 “科吉托先生”系列诗歌,风格独特,充满理性、怀疑、幽默和智慧,反响巨大。

兹比格涅夫·赫贝特,1924年~1998年,波兰当代著名诗人、 散文家、剧作家。赫贝特的创作题材广泛, 曾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候选人之一。

赵刚,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波兰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波兰语教学以及波兰文学、历史、文化等。主要著作有:《波兰文学中的自然与自然观》、《二十世纪中东欧文学史》(波兰部分);译著有《通向太阳的跑道》、《索拉里斯星》、《肖邦故乡——波兰》、《微光》(合译)、《海上迷宫》、《巴卡卡伊大街》(合译)、《面向大河》等;编有《祀与戎——欧洲反法西斯诗歌选集》。目前担任《欧洲语言文化研究》主编、《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主编。二〇一〇年荣获波兰文化与民族遗产部颁发的波兰文化功勋奖章,二〇一八年获波兰艺术之光文化功勋奖章。

关于我们不死的歌谣  

是谁在黎明时启航

却再也不会归来

只留足迹在浪花上

那时贝壳落入大海深处

美丽如石化的嘴唇

那些沿着沙路行走的人

虽已望见屋顶

却没有抵达窗前

空气的钟声是他们的藏身之所

而那些只遗留下

冰冷的房屋、几本书

空墨水瓶和白纸的人们——

并未完全死去

他们的低语走过壁纸的灌木丛

平平的脑袋住在阁楼里

人们用空气、水、石灰和泥土

建造了一个天堂

他们的风之天使在掌中揉搓身体

他们将沿着草地

不断传递这世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