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助企纾困,四川发布十大优秀案例

2022-09-26 22:17:1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

四川在线记者 刘佳 文/图

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助企纾困,是我省质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让这项工作发挥出更大功效,助力拼经济搞建设?9月26日召开的2022年全省“质量月”暨质量提升助企纾困专题宣传活动,发布了2022年全省质量提升助企纾困十大优秀案例。一起来看看。

全省质量提升助企纾困优秀案例

(按行政区划排序)

一、成都市新都区外向型质量服务助力雪花啤酒进入国际市场。新都区“一站式”服务中心根据雪花啤酒新都分公司有开拓东南亚市场的需求,安排专人主动服务,积极对接通标、莱茵、成都市WTO/TBT咨询中心等专业技术机构,加快拓展国际标准翻译、出口合规审查、出口壁垒破除等外向型质量服务,已成功帮助该企业取得缅甸、越南等国家出口“准入证”,增加直接收入近200万元。

二、攀枝花市技术创新联盟助力钒钛产业高质量发展。攀枝花市以国家钒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平台,联合鞍钢集团钒钛(钢铁)研究院、攀枝花学院等13家单位,成立攀西钒钛检验检测技术创新联盟。在钒钛检验检测新技术研发、检测技术交流培训、标准制修订、科创成果转化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开展服务100余次,为企业节约成本近1300余万元。

三、泸州市“链主”带动加快白酒产业链质量提升。泸州市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制(修)订产业链标准113项,开展“产业链质量大讲堂”,开设《AQL的潜在影响因素及探讨》等13门课程,针对产业链质量问题开展11项现场质量提升行动,单位面积基酒产量从原来的30吨/亩提高到1000吨/亩,酿造工段人工由500人缩减至45人,综合能源消耗降低18.8%。

四、绵阳市“一站式”质量服务助力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绵阳市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支撑作用,依托米粉协会,综合运用准入、标准、质量控制等手段,开展米粉及相关产品风险监测35批次,为企业培训检验员、化验员40名,帮助60家企业开展检验能力比对,检验米粉600余批次,带动41家米粉生产销售企业、5000余家米粉餐饮店质量提升,从业人员达6万人,实现行业年产值30亿元。

五、广元市“一个细胞一棵苗”撬动猕猴桃百亿大产业。广元市加强与国内外猕猴桃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全产业链质量状况评估分析,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试点示范2个、有机核心示范基地28个、有机认证基地面积10433亩,产品单价从2010年的8元/kg达到现在的60元/kg,带动种植户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综合年产值达100亿元。

六、乐山市共享检测服务当好企业质量“把关人”。乐山市注重帮扶高新技术成长型企业纾困解难,针对三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面临的质量瓶颈和发展需求,及时组织专家团队上门诊断,投入10万元升级改造ICP—MS实验室,免费提供设备共享及产品金属离子检测服务,检验周期缩短至2-3个工作日,为企业节约检测成本近230万元。

七、南充市精准施策推动汽车产业链提档升级。南充市以吉利四川公司为链主,搭建三个服务平台,建立质量提升培训基地,组建质量专家库,推动建立吉利四川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天喜空调新能源汽车空调协同创新中心,为38家产业链企业开展IATF16949体系培训,新增5家配套企业,共享价值1.5亿元设备106台。2022年上半年,全市汽车汽配规上企业191户,实现产值396.1亿元,同比增长4.3%。整车生产9765辆,同比增长259.14%。

八、广安市“三大工程”推动玄武岩产业高质量发展。广安市通过“核心技术、质量基础、产业链”三大提升工程,全力推进玄武岩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设立2个院士工作站,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49项,申请国家专利29项、技术专利75项,成功突破4大技术瓶颈,建成世界首条2400孔3500吨池窑示范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2倍以上,产品合格率达96.3%。

九、达州市搭建“质量服务小站”零距离服务企业。达州市结合当地产业优势,以计量、检验检测等业务为核心,精准对接西南油气田川东北作业分公司质量服务需求,定点派驻4名工作人员,投入价值近100万元的检验检测设备,为企业提供点对点、面对面、零距离的个性化服务。截至目前,已为该企业提供检验、检定服务4000余台(次),减免企业费用50余万元。

十、眉山市推出“质量贷”金融产品助企纾困。眉山市首推全国最高额度质量金融产品“眉州质量贷”,试点银行单列20亿元信贷规模,专项用于中国质量奖、四川天府质量奖、眉山市政府质量奖和县(区)政府质量奖企业融资需求,四川省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金象赛瑞公司获得第一笔“质量贷”8800万元,为区域质量品牌融资增信探索出新路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