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雨萌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日报社承办的“2022四川非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9月底启动以来,吸引了众多非遗传承人踊跃报名。
在众多传承人中,有这样一位来自海拔4600米左右川西高原的手艺人,他用采自高山地带的纯净泥土和水,混合名贵藏药制成药泥,再用这种有着独特气味的药泥进行塑像,制成深受藏族同胞喜爱,同时能够驱蚊、防蛇虫的藏式药泥面具。他就是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龙药泥藏式面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四龙降泽。
四龙降泽在制作药泥藏式面具。
逾50年经验积累 只为做好一件事
四龙降泽现年67岁,制作药泥面具的时间已逾50年。关于药泥面具,四龙降泽表示,相传这是1300多年前由文成公主“发明”的。从泥土的选择,到药泥的调配,再到塑像,药泥面具的制作工序繁复而考究。为了取到制作面具所需的纯净泥土,四龙降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海拔4600米左右的雄龙扎嘎神山取土。“制作面具的泥土分为雄土和雌土,制作时,需将两土混合才能使药泥硬度增强,从而使面具坚固耐用,易于保存。”
药泥面具的香味得益于加入药泥中的藏药,藏药配方是药泥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加入药泥的调配也是四龙降泽最上心的步骤,一直由四龙降泽一人来调配。制作药泥面具,以红景天为主的中草药部分有60多种,香药部分有25种,藏药部分有60多种,宝石部分有80多种。
“配好了是药,配不好却可能有毒。药性越强,药效就越好。”配好的药泥需埋入地下的铁桶中,静置七日,待药效与泥土充分融合发酵后方可取出。如果药和泥的比例正确,七日后便会有沉香扑鼻,一旦比例不对,便会有巨大的刺激性气味。虽然已经积累了50余年药泥制作经验,但每次调配药泥时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一定要注意比例。”
在复杂精致的制作过程中,为了细腻刻画面具的表情,雕塑和着色等环节功不可没。20多种的制作工具,严格按照度量尺寸要求还原面具的额头、鼻子、嘴巴,制作面具的过程不可谓不精细。通过碾搓揉雕等步骤,一副栩栩如生的面具就慢慢地呈现出来。上色也必须使用天然矿物质颜料,细腻碾碎磨匀后慢慢上色,才不影响面具香味的散发。
四龙降泽制作的药泥藏式面具。
近200种产品 赋予传统非遗新表达
“每一个面具都不一样,但信仰和坚持始终一样。”四龙降泽如是说。制作药泥面具不仅需要较高的绘画基础,而且有严苛的传承的规定,所以在继承人的选择上面临着困难。同时,由于药泥制作过程细致,草药的加入过于名贵,药泥面具几近濒临失传。但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支持,如今的药泥面具宛若新生。
将这项宝贵的非遗文化长久地传承下去,是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心中最大的愿望。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药泥面具制作工艺的探索与完善,过去的药泥面具只有10余种款式,他将一些现代美术元素融汇到这项非遗传承中,使药泥面具的品种发展到近200种,其中三种面具更是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证书。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扶持下,“四龙降泽藏式药泥面具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制作工艺融入现代美术元素,品种从原来的10多种,发展到现在的近200种,其中3种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借助互联网,面具不仅能够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还远销到了韩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国家。
为了进一步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四龙降泽有个小心愿:写一本关于藏传药泥面具的工具书。他还筹备着建立一个小型的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药泥面具,让这项古老的艺术永续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