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栗山诗会两大奖项颁出 成都评论家陈亚平获批评家奖

2022-11-07 14:31: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向华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11月6日,第七届栗山诗会颁奖典礼暨湘江之源湖南永州诗歌田野调查启动仪式在红网5G演播中心举行。现场颁发了第七届栗山诗会中国诗歌艺术奖和第七届卡丘·沃伦诗歌奖,“后非非”代表诗人、成都评论家陈亚平获第七届卡丘·沃伦诗歌奖批评家奖。

陈亚平      

 

栗山诗会始于民间,由诗人、评论家、纪录片导演周瑟瑟2016年创立于湘江边的栗山村,旨在建立诗歌田野调查的样本,在生活现场发现诗歌元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形成“诗歌人类学”的方法与认识。

发现民间诗人,与民间诗人在一起,是栗山诗会的行动理念之一。现场,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湖南省东方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第七届栗山诗会轮值主席吴茂盛,栗山诗会发起人周瑟瑟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栗山诗会与诗歌田野调查写作计划。

吴茂盛表示,从2016年举办至今,栗山诗会因其国际化的视野与诗歌田野调查的方式,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知名诗人参与诗歌创作、共享诗歌盛宴。栗山诗会除设置并颁发相关奖项外,还推出了“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写作计划”,以此作为栗山诗会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提倡走向户外的写作理念,走向民间,通过民谣采集、现场读诗、影像拍摄、方言收集和地方知识谱系梳理等方法,进行“田野调查”与“有现场感的写作”。

“我们相信诗存于民间,民间写作者有更多的生存体验值得当代诗歌观察者审视。”周瑟瑟在回顾栗山诗会历程时说,栗山诗会设立栗山诗歌奖和卡丘·沃伦诗歌奖两大奖项的目的是,在将国外写作经验介绍到国内的同时,也将国内的作者介绍到国外,形成以栗山、“卡丘”(即“文化”的英文读音)为介质的民间写作的现场。而“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写作计划”是栗山诗会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每次都会倾向于不同的地方、群体与主题。今年,该计划将目光投向了湘江之源湖南永州,“我们将在那里寻找柳宗元与捕异蛇的人,与他们的灵魂相遇,与行走在中国民间的诗歌写作者相遇。”

第七届栗山诗会颁奖典礼暨永州诗歌田野调查写作计划启动仪式现场      

 

当天,第七届栗山诗会中国诗歌艺术奖和第七届卡丘·沃伦诗歌奖颁出。成都评论家陈亚平收获了第七届卡丘·沃伦诗歌奖批评家奖。

评委会给出的授奖词这样评价,陈亚平诗歌批评的中期代表作《新一代长诗:诗化和思艺的古今相接》,近期代表作《后现代诗性空间》,具有为诗学的新开拓而存在的显著特质,特别是他那前瞻构思与解析独特的哲学-美学式“评释体”,对传统诗歌批评规范的突破的“细读定论法”,以及众体兼备的语体表达,使人相信,他是一个具有时代开创性和启发性诗歌批评的完成者。他的成就不仅在大量诗歌批评学术思考的基础上,建构了有关诗歌发展与探索的理论雏形,而且对活跃在当下诗歌写作之巅的文本批评,赋予了哲学诗学这门未来领域的灵魂。值得赞誉的是,他令人目眩的创新激情,也为批评时代的理想,做出了楷模性的贡献。

获此殊荣,陈亚平表示:“我能幸获这个殊荣,体现了评委会对诗歌批评未来的崇高愿景和对我写作的认可。”陈亚平认为,奖项更加让他领悟了书写劳作的繁重和不易,领悟了创造的超越和孤独。“我十年批评写作生涯中,每次的获誉,都让我在不断为写作投注的无条件热情中,博爱着写作的每一个机会。我虽然无法预想获誉的奖项给我带来未来写作的驱动力,但我可以想见奖项对我未来写作可带来的转折性要求。”

对于自己所坚持的诗歌批评的创作,陈亚平的体悟是,险境重重,难以生存而又闪现出罕见的希望。“批评和诗歌的命运一样,会让一种看不见的宝石之光让它们互相照亮。但批评也和诗歌一样,要担负的不仅仅是写作活动本身,它们共同还担负着写作要付出的一切代价,包括认同的坎坷与重重的误读。但即便这样,诗与批评两者也还是永远的孪生一体,就其同源上的诗意血脉而言,它们都是为了对艺术的一次捐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