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观察丨川渝党政三年六次“握手”,握出了什么成果?

2022-12-31 00:40:3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四川在线记者 张守帅 寇敏芳

12月30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在成都召开。

这一天,是2022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川渝党政领导面对面坐在一起,完成了一个“约定”: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推动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为川渝两省市人民的共同使命和共同行动。

坚持高位推动、以上率下,3年间,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一共举行了6次。这些高规格的会议取得了哪些成果,双方商议确定的重点工作推进如何,带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呈现一种什么态势?

从“云上会”到“面对面”

凸显抓牢重大机遇的紧迫性

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第二次会议以视频连线形式举行,这是由当时的疫情防控形势决定的。2020年3月17日,川渝以视频形式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共同按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键”,也以此作为两省市合力应对疫情影响、提振发展信心的重大行动,因此显示十分迫切。

会议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确立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工作机制。这个机制包括,每半年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议,设立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在两省市发展改革委组建人员互派、一体运行的联合办公室,共同设立有关专项工作组,由此形成了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上下贯通的三级运行机制。

2020年以来,双方共召开党政联席会议6次、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6次、联合办公室主任调度会议18次,研究部署两省市合作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系列重大事项、协调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

2020年12月14日,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召开,还是在云端碰面。当时,成都郫都区发现确诊病例,使得双方的“面对面”会议未能成行。

但这次会议召开有一个重大背景,2020年10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重庆、四川相继召开全会谋划“十四五”发展,都把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日益深入人心。

在这次联席会议上,双方研究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相关工作,因为有《规划纲要》作为依托,双城经济圈重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等得以审议通过。

此后两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两省市党政联席会议得以顺利举行,双方党政领导、有关部门、纳入双城经济圈规划的有关地方负责同志如期每半年“赴约”一次。

从举办时间看,第六次会议又显得有些特殊:放在了一年“收尾”之际,同样也意味着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凸显了成渝地区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12月21日,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明确,全面增强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辐射带动全域发展,推动“双城”合作、“双核”联建走深走实。11月29日,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强调,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推进两翼协同,加快中部崛起,推动战略实施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双方此次碰面,就是要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而进,共同书写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聚焦越来越实

在各领域取得一揽子合作成果

川渝一家亲,亲戚越走越亲。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三次、第五次会议在重庆举行,第四次、第六次会议在四川举行,你来我往中,双方全面加强战略协作、政策协同、工作协调,在各领域取得一揽子合作成果。

从联席会议的议程看,双方既要在会上相互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作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任务、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并共同审议有关方案和政策措施。

记者梳理发现,六次联席会议共审议通过了近30个文件,体现出聚焦越来越实、工作越抓越细的特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从夯基垒台、重点突破,迈向全面提速、整体成势。

第一次会议的重点,在于细化落实中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顶层设计的制度安排,明确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会上通过了《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四川重庆两省市共同争取国家支持的重大事项》。双城经济圈建设是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第二次会议的重点是商定了需要双方协同编制的若干重点规划,着力研究制定和完善政策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会议上,建立了两省市领导联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项目工作机制,按照“一项目一专班一方案”原则和“清单制+责任制”管理要求,双方强化统筹协调调度,加快推进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建设。

2020年、2021年川渝分别实施共建重大项目31个、67个;2022年滚动实施160个重大项目,到12月底,当年完成投资233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7%,其中现代基础设施项目41个、完成投资995亿元,现代产业项目71个、完成投资986亿元,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领域项目48个,完成投资355亿元。

从第三次会议开始,川渝合作的重心明显向产业领域、科技领域、民生领域延伸,密集施工、多点突破、加快成势,将《规划纲要》“任务书”变成了推进工作的“施工图”。会议审议通过了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特色消费品产业、能源绿色低碳等方面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口岸物流体系、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实施方案,还包括支持川渝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其中,第四次会议通过了8个文件,为历届之最。而在第六次会议上,通过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推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的实施意见》,双方向着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增强科技创新中心支撑力迈出重要一步。

不断迈出新步伐,接连迎来新气象。仅从产业领域看,据统计,2022年川渝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规模分别达到2.2万亿元、7500亿元、1万亿元和1.48万亿元,两省市创新“大产业、细分工”产业协作模式,重点培育的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更具竞争力。

相互“取经”借鉴

合力开展重大专项行动

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召开前,重庆市党政代表团用了半天时间在成都参观,马不停蹄来到天府新区规划厅、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天府兴隆湖实验室、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考察。

这些点位在成都建设公园城市、推进科技创新、构建产业生态圈等工作中走在前列。以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为例,目前已有中科院成都分院本部、成都生物研究所等6家单位整体搬迁入园,入住约2000人,为建设国家级科学研究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第三次联席会议开始,到对方最拿得出手的项目、企业、区域考察,相互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成为一项重要安排。四川省党政代表团来到重庆市,了解重庆在城市更新提升、壮大先进制造业、发展数字经济、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等方面的有效探索;重庆市党政代表团去年底还在宜宾市了解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高等教育发展等取得的积极进展。

围绕共同推动重点领域工作,集中资源力量开展主题鲜明的配套活动,也是两省市党政联席会议的重要安排。

在第三次联席会议前,双方举行了40个重大项目的集中开工活动,项目类型全部指向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项目总投资1054.5亿元,单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2个,超过半数。

第四次联席会议的配套活动,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双方在宜宾三江口长江生态公园举行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启动仪式,提出到2025年协同推进双碳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双碳示范区的目标。

第五次联席会议聚焦文旅产业发展,双方启动了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大活动,推出“川渝一家亲——景区惠民游”活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十大主题游产品,还举行了第五届川剧节精品节目展演。

而第六次联席会议的配套活动,聚焦共建改革开放新高地,两省市党政领导以视频连线方式听取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共建对外开放大通道有关项目建设情况汇报,举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川渝总运量突破60万标箱发车仪式,并共同为重庆生产服务型、成都空港型两个国家物流枢纽揭牌。

抓工作不面面俱到,聚焦某个领域集中资源力量举办配套活动,体现了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的思路。从碳达峰碳中和看,促进能源体系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两省市大力实施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开工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启动建设川渝一体化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加快建设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能源低碳转型发展和保障能力取得重要进展。

今年以来,川渝两省市均面临高温干旱、缺电保供、疫情频发等超预期影响,在“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理念指引下,双方共克时艰、携手共进,年末坐在一块审视“成绩单”均感到“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大家表示,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两省市要借势而起、乘势而上,向着合力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疾驰而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