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2022”天府人物推介⑨丨谭楷:追赶生命,抢救属于成都的历史文化记忆

2023-01-01 13:53: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全省18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联动的“追光2022”天府人物推介活动正在报名中。天地出版社向活动组委会推荐了著名作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谭楷。

人物名片


谭楷,中国作协会员,曾任科幻世界杂志社总编辑。著有《让兰辉告诉世界》《我是大熊猫》《枫落华西坝》《你们是最美的天使》《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等。其中,《让兰辉告诉世界》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我是大熊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枫落华西坝》入选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人物故事


2022年12月19日,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公布。四川作家谭楷的《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获得优秀作品奖。79岁的谭楷,历时3年,通过大量的采访和实地考察,用30多万文字和珍贵的历史照片,讲述了伊莎白·柯鲁克在中国成都华西坝的成长,在四川、重庆等地从事人类学研究,和丈夫大卫·柯鲁克一起到英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加入英国共产党,随后回到中国解放区考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投身英语教学、促进对外友好交流等丰富的百年人生经历。


谭楷 受访者供图

历时三年

已过古稀之年的他踏上漫漫寻访路

关于该书的创作过程,谭楷称之为“寻觅百岁老人的足迹,重读中国近现代史”的发现之旅和学习之旅。在伊莎白·柯鲁克百年人生故事和精神的激励下,已过古稀之年的谭楷追寻伊莎白·柯鲁克足迹,历时三年,重走了四川汉源、理县,重庆璧山,河北十里店,并6次去到加拿大多伦多,采访了伊莎白·柯鲁克和家人,以及大量的亲历者、见证者……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才有了这部凝聚了大量第一手采访资料和珍贵历史资料的30余万字的厚重作品。

为了把读者带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伊莎白·柯鲁克走过和生活过的地方,谭楷在环境和氛围描写上,下了很大的工夫。比如,对加拿大安大略省蛮荒之地的描写,对杂谷脑河畔险山峻岭的描写,对川东浅丘兴隆场冬水田、破败场镇的描写,还有对武安十里店的描写——有的是再次踏勘的鲜活体会,有的是反复研究老照片的收获……

在不断的行走中,谭楷记录下: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95岁的藏族老人一个音符不差地吟唱出80多年前伊莎白·柯鲁克教的英文儿歌;重庆璧山区兴隆场,年届百岁的老太老泪纵横地倾诉,伊莎白·柯鲁克早年创办的识字班改变自己的一生……在中国的一些偏远角落,历经半个多世纪,伊莎白·柯鲁克留下的鲜明色彩至今没有褪色。谭楷感叹:“想把伊莎白·柯鲁克百年的人生浓缩于一本书中,实在太难。”


谭楷 受访者供图

两度获得“五个一”

为抢救历史文化记忆不遗余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谭楷第一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早在2014年,他就凭报告文学《让兰辉告诉世界》获得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两次为四川作家和四川出版争得荣誉,谭楷谦虚地表示:“其实我很贪玩,没有写许多文学作品。我想,写报告文学,大家都有风格,比如徐迟的诗意,刘亚洲的洗练,李鸣生的泼辣,赵瑜的尖锐等,我这个业余作者谈不上有什么不得了的,只有努力写。”谭楷认为,真正的报告文学,必须要有深刻的思想,精彩而巧妙的叙述结构,以及文字优美的特殊魅力,要有现场感、画面感和温度感,让人深入其境,并从阅读中获得心灵颤振的力量,他希望自己能以此为写作操守,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有新的收获。

长期以来,谭楷的一切创作,其实都有着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留住属于成都、属于四川的历史文化记忆。就像他写出《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除了向这位伟大的老人致敬,还希望书背后的故事,得到重视,“我希望伊莎白·柯鲁克在华西坝的旧居能够被修缮和保护,名人旧居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存,是一个地方和区域的重要历史印记,是传承历史文化、展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谭楷透露,他已经完稿的新作《华西坝的钟声》,关注的还是华西坝的故事,写的是从抗战时期至今,华西坝涌现的大师和英雄的故事。比如抗美援朝医疗队的华西教授曹振家,曾在美国参加原子弹研究的生化学家、唯一一位中国人蓝天鹤教授,还有前不久个人捐献一个亿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刘进……谭楷说:“我正尽力抢救属于成都属于四川的文化记忆。”

2022年,哪束光温暖你、照亮你?

赶快登录川观新闻客户端,

参加“追光2022”天府人物推介吧!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

↓↓↓

1、登录川观新闻客户端,点击上方“追光2022”天府人物推介活动报名通道,或点击右侧悬浮球进入报名通道。


2、也可以点击下方图片进入报名通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