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强 李单晶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近日举行的省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上,省委书记王晓晖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明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正确路径方法,必须持续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中学思践悟,更好学出实践真知、推动四川发展。
事关政治站位、政治担当和个人修为的学问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当今中国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专门篇幅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集中论述和深刻阐释,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历史性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连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已经共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要重点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基本论断,更要把这些基本论断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联系起来、结合起来、贯通起来,从而全面完整系统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
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中国式现代化这门大学问,仅仅在知识上贯通是不够的。之所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大学问,就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门事关政治站位、政治担当和个人修为的学问。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就要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学习中国式现代化内容的全过程各方面,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检验和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学出实践真知,就要从中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一个生动的、实践的、具体的运动过程,也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思维,是一个需要科学理论指引实践提升的创新理论过程。应该说,中国式现代化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前途命运的哲学观点,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体现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发展观、人文观、现代化理论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在汲取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成果中作出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也反映了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而成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等紧密结合,贯通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学出实践真知,就要从一定的战略高度上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时,特别强调了增强战略思维的三大关键点:一是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二是要增强战略的全局性,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都要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三是要增强战略的稳定性,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不要随意改变。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这既是目标也是路径,管长管总,是未来30年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大战略,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提出科技自立自强破解“卡脖子”问题,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正是战略上的前瞻性思考,使我国在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能从容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从战略高度上看,大致可归纳为三个层面。一是战略目标层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二是战略布局层面,2020年10月底,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新的表述,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自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三是战略安排层面,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要坚定不移地按照这样的总体战略安排脚踏实地走下去,中国式现代化就一定能够成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度理论自觉、实践自觉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唤醒东方“睡狮”,进而完成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度理论自觉的现代化。历史地看,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主要是一种“自发”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则是一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度理论自觉、实践自觉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丰富的实践自觉。基于中国当代伟大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规划了中国实现现代化“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两步走”战略均包含了经济、科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具体指标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二是战略与策略的关系,三是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四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五是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六是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这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党领导人民追求现代化、创造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党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指导思想上不断成熟、在战略部署上不断清晰、在实践路径上不断丰富,逐渐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的现代化道路。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度自觉的现代化。我们不仅对于什么是现代化有自己的理解,而且还对怎么实现现代化有详细的目标蓝图、战略规划、方式路径以及相应的体制机制。从认识论而言,这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中国实践出发的理性建构,比西方国家“自发”的现代化更加理性、更加科学、更加体系化、更加前瞻。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成功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成功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从“衰败凋零”变革为“欣欣向荣”、迈向“伟大复兴”,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悟,通过加强对党史、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使之成为自己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化解难题的有力指导,不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作出深刻阐释、提出明确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战略与策略的关系。科学把握战略和策略的辩证关系,是我们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历程中得出的科学经验,也是新时代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钥匙。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大战略,它对于全国各地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来说,规定着整体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和方向。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又具有策略性的一面,它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更宏大奋斗目标来说,又是现实路径和具体抓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战略和策略之间的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又生动地表现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伟大战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现实路径,具有长时域、宽领域、全疆域的普遍性特点。同时,全国各地的现代化实践策略又具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特殊性特点。所以,全国各地的现代化实践既要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来把握,同时也要根据各地的具体的特殊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四川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十分重要的全局使命。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必须放在“两个大局”下来谋划,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为我们正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准确认识两个大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科学预见历史发展趋势和世界格局演变走向,谋划和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
胸怀“两个大局”,必须立足于办好自己的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按照党中央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省委全会明确,到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到那时,一定能让天府之国更加富足安宁、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逸。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对标党的二十大要求,衔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省委重点围绕“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等提出了未来五年四川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愿景催人奋进,标定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坐标和前进方向,必将引领全省上下团结奋斗,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四川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四川是西部地区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明确要求四川发挥独特优势、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全局。从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从西部大开发到全面小康,四川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阶段。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立足省情实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加深对四川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现代化建设寄予厚望,去年来川视察时明确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四川牢记总书记嘱托,经过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到了四川长远发展的关键要害、当前发展的着力重点,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明确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四川将牢记殷殷嘱托,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密联系起来,结合四川实际不折不扣创造性落实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自觉扛起使命任务,努力为全国大局贡献力量。
( 作者分别系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教授,成都市社科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