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视频丨筑路烈士家人向川藏公路博物馆捐赠珍品

2023-05-25 21:52: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卢丽嘉

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 文/图

“希望‘两路’精神代代流传、生生不息!”5月25日,在“两路”精神研讨会上,川藏公路筑路英雄张福林烈士的弟弟、原西藏军区副政委张福立少将,向川藏公路博物馆捐赠了一个珍贵礼物——原交通部为第一届“张福林班”授予的旗帜(仿制品)。据悉,该旗帜的原物已不幸烧毁,张福立凭借记忆和老照片,找来原本的材料、按一比一比例,重新仿制而成。

原交通部为第一届“张福林班”授予的旗帜(仿制品)

本次“两路”精神研讨会以“弘扬两路精神,建设交通强国”为主题,是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在“科技活动周”举行的特色活动,由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路桥共同举行。

一段筑路史,留下永不磨灭的精神谱系

“两路”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两路”指的是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中央的指示下,10余万解放军官兵、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群众组成筑路大军,以钢钎、铁锤、铁锹等简陋工具,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世界屋脊”上修筑起了通往拉萨的两条现代化公路——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创造了筑路史上的奇迹。

说起川藏公路的昔日建设之难,就离不开全线海拔最高的雀儿山;说起雀儿山,就离不开张福林。1951年,年仅25岁的张福林和战友们来到德格,在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垭口修路。高原缺氧、恶劣环境是一道道“拦路虎”,为打通雀儿山,张福林放下步枪、潜心学习,潜心钻研爆破技能,创造了当时全国爆破的最高纪录,使整个工程进度提高3倍多。就在雀儿山隧道即将打通之际,在一次爆破中,张福林不幸被巨石砸中,将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雀儿山上。

张福林虽然牺牲了,但以他名字命名的“张福林班”以及张福林精神,却一代代传承了下来。60余年后,海拔近5000米的雀儿山隧道建成,变翻山而过为穿山而过,隧道出口就是张福林烈士陵园。

“‘两路’修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项超级工程,筑路军民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和史诗般的英雄事迹,足为后世表率。”张福立动情地说,筑路大军以及60多年来一代代护路人孕育并不断丰富内涵的“两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宗旨的集中体现。

一座博物馆,传承弘扬“路魂”的红色基因库

为了更好地纪念那段历史,张福立对照昔日第一届“张福林班”接受旗帜时的合影,凭借记忆,找到了和当年旗帜相似的布料,精心仿制了一面旗帜。记者看到,这面旗帜由金丝绒面料制成,旗帜镶边、花纹,与老照片上一模一样;旗帜上的字体还是繁体字,由原交通部于1953年5月授予,带有浓浓的年代感。

“四川是川藏公路的核心区域和‘两路’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是我们四川交通人的使命。”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2021年,我省建成全国首个以川藏公路为主题的博物馆——川藏公路博物馆成都主馆,并在全省同步规划建设刷经寺、雀儿山等6个分馆,梳理了川藏公路沿线多个红色遗址遗迹,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1+6+N”红色教育集群。

其中,“1”是川藏公路博物馆成都主馆(成都市温江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6”指6个分馆,即雅安天全服务区川藏公路馆(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雅安至康定方向侧)、刷经寺两路精神文化展厅(阿坝州红原县刷经寺镇)、十八军进藏雀儿山纪念馆(甘孜州德格县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出口处)、川藏公路博物馆康定分馆(甘孜州交城投新建办公楼内)、川藏公路博物馆新都桥分馆(待建)、川藏公路博物馆巴塘分馆(待建),“N”已梳理出了国道317、318沿线33个遗址遗迹,比如飞仙关大桥、养护站、二郎山路段、筑路烈士陵园等。

川藏公路博物馆馆长王蓉霞介绍,川藏公路博物馆成都主馆开馆2年多来,有5万余人前来参观,线上参观人次已超过100万人次,展品从330件增加到403件,被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确定为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已成为传承与弘扬“两路”精神的红色基因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