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学东坡》②丨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2023-06-02 16:18:5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

编者按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前往三苏祠,强调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处引经据典,其深邃寓意极具启迪意义。在他引用过的古代诗词文章中,苏东坡被引用频次极高。习近平总书记究竟在哪些场合的重要论述中引用过苏东坡?这些用典及论述又有哪些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寓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四川日报全媒体特别策划制作了《跟着总书记学东坡》系列短视频,6月1日起在川观新闻、四川在线等平台刊播。

制作团队选择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的苏东坡10句诗文,并邀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省苏轼研究会顾问张志烈和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刚,分别从苏东坡诗文的创作背景、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深刻寓意进行解读。

《跟着总书记学东坡》②: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2023年6月2日,《跟着总书记学东坡》系列短视频播出第二期,本期关注东坡名言:“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引用了东坡这句话。他说: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这句话出自何处?原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话的深刻寓意是什么?让我们走进短视频,一起来学习这句诗词以及用典背后所蕴含的深刻观点和思想内涵。

解说词

 

 

 

 

 

张志烈:

苏轼年轻时为准备科举应试,有感于楚汉战争期间,项羽身边重要人物范增的遭遇,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写下了《范增论》。

苏轼善于读书,能从书缝中看出问题。一般人读史,见项羽与范增君臣不能善始善终,常为之叹息,认为这是楚失败的原因之一。苏轼却相反,独恨范增不早离开,认为项羽早有杀增之心,还认为义帝之存亡,关乎楚之盛衰,也关乎范增之祸福。全篇并没有贬低范增,篇末还高度肯定范增是人杰,只是惋惜项羽和范增的关系早有裂痕。所以说范增不明“去就之分”。

李刚:

苏东坡这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主持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引用的。这次重要讲话不但清晰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对当时党内存在严重腐败问题的深刻而又紧迫的认识,而且让人真切感到中国共产党开始吹响了史上最严厉最全面最持久的反腐败斗争的“集结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现在,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走出了一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新的“赶考之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