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关系四川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6月19日,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重点研究部署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
会前,四川日报全媒体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推出“三问四川新型工业化”系列报道——《一问主角:谁能在新舞台上翩跹起舞》《二问路径: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三问方位:我们为什么需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系统回顾四川推进工业化的历程、总结当前发展现状、展望未来新趋势,特别是坚持问题导向,对标沿海省份找寻亟待补齐的短板弱项。
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重要政治任务。为帮助大家加深对四川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理解,现将三篇报道再次集结发布,以飨读者。
四川在线记者 寇敏芳 李欣忆 张守帅
一问主角:谁能在新舞台上翩跹起舞
当前四川省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00万户,其中企业226.83万户。这些未来四川产业发展的“支撑者”们,正经历怎样的变革?“顶天立地”的梯队格局如何形成?
全国六分之一的动力电池产自四川!6月初,长江之首“动力”澎湃,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宜宾被授予“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的称号。
从“零”起步,到建“都”成势,宜宾只用了四年。当我们回到这一故事原点,则不得不提一家企业:宁德时代。
从2019年在川布局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到吸引200余户上下游产业陆续集结,宁德时代给四川带来的,是一个产业的兴起。今年1—4月,四川动力电池产业产量同比增长33.3%,正朝着万亿级目标前进。
6月9日,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开幕。本次参展的企业和机构有300多家,来自国内外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展出了当下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川观新闻资料图
这场产业进化,也成为四川推动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的生动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将新型工业化放在首位,提出以新型工业化作为主引擎,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谁主沉浮?企业成为核心观察视角之一。
统计显示,当前四川省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00万户,其中企业226.83万户。这些未来四川产业发展的“支撑者”们,正经历怎样的变革?又如何能够乘势而上?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我们试图进一步作出梳理。
关键词——企业生态:“顶天立地”的梯队格局如何形成?
在11个足球场大小的无尘车间内,32条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线高效运转,数百台智能小车来回穿梭运送物料……这是通威太阳能成都金堂基地的生产场景,每天有约上百万电池片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助力“四川造”电池片产量和出货量连续七年全球第一。
通威以饲料起家,2006年进军光伏产业,已坐上全球太阳能电池片企业头把交椅。去年,通威股份营收超过1400亿元,增长近120%,今年发展势头不减,正在全力冲刺“世界500强”。
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川观新闻资料图
“世界500强”不仅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也是一个地区产业发展强弱的显性标志。这样的“大厂”,四川有三家。去年入选的蜀道集团、成都兴城集团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为主营业务,四川首个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是新希望控股集团,产业类型是相对传统的农业。反观我国东部地区,新进榜单中制造企业比例不断增加,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表现亮眼。
对四川来说,“世界500强”榜单中制造企业的缺失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四川工业龙头领军企业偏少的短板。对比GDP“追兵”湖北,早在2011年四川工业增加值就被湖北反超,且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缺乏产业链长、带动力强、有品牌知名度的本土链主企业,是拉开差距的重要原因。”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的东风汽车,以一企之力带动汽车产业成为湖北首位支柱,去年湖北省汽车产业营收约70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2.9%。
龙头企业不强,腰部企业同样偏弱。以代表全球细分行业的最高制造水平的“单项冠军”企业来看,四川仅有22家,而拥有“全国单项冠军之城”称号的宁波,一市就有83家;以强链补链固链的生力军专精特新企业来看,进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的近9000家企业中,东部地区分走了六成,西部地区占比仅有14%,四川以338家的数量位列全国中游,与经济大省地位不符。
审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四川企业潜力不足的问题正浮出水面。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总体来看,四川企业面临制造业水平不高、整体实力较弱、发展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基础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
如何让企业“细胞”充盈有力?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工业兴省,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如今,四川一手抓招引,一手促培育,推动形成支撑制造强省建设的新型企业生态。
投资100亿元,成都引进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新项目;投资110亿元,年产10万吨光伏级高纯晶硅项目落地宜宾;投资118亿元,利尔化学绿色植保项目在广安开工……今年以来,百亿项目扎堆四川,这是全省上下发力工业投资的结果。被称作“36条”的《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向工业投资发力导向明显:如制造业项目投资超过10亿元,即给与企业最高1000万元奖励。从落地的项目中可以看出,四川正在成为世界级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清洁能源支撑产业的投资首选地。
让“大象起舞”,四川启动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行动计划,助推百家大企业再上新高度,截至目前,全省营收超百亿的企业超过50家;让“蚂蚁成军”,四川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帮助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链式发展。目前,四川专精特新企业已有2000多家,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8,它们虽然体量不大,但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比如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航空线缆,虽然小,却是我国探月、探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丝”。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既需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也离不开链条中的中小企业“个个能打”。4月底,四川首次举办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大规模“相亲会”,163条市场机会清单帮助大小企业现场“互粉”,加速企业融通发展。
如今,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生态正在加速成势。四川的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优质工业企业。
关键词:产业集群——“世界级”万亿目标如何实现?
如果说企业是一滴水,那么产业集群就是推动发展的奔腾江河。众多既独立自主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形成企业集群,进而演变为产业集群。专家指出,产业集群的模式能助力企业资源对接、要素整合,推进惠企政策落地,有利于国家有针对性进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固加强。
四川企业实力弱的短板,在产业集群中也有表现。去年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四川仅有3个。以3个集群中实力最强的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为观察点,2022年,川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4%。
规模大、水准高,不代表没有缺陷。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高新区供图
国内新型显示巨头京东方,通过多年在川渝布局,吸引了逾80家国内外知名配套企业落户,拉动了上游原材料及装备、下游终端应用产业的发展。即便如此,京东方的重庆配套企业、生产显示屏用特殊胶带的致贯科技,在川渝两地找不到原材料供应商,只能舍近求远从华南华东购买。
产业集群不仅配套“短”,还存在层次低的困扰,从集成电路领域的两个“90%”可见一斑。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细分领域,四川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但营收中贡献最大的90%是封装测试环节,而刻蚀机、清洗设备、测试设备等制造基本处于空白,高端通用领域芯片对外依存比例高达90%。
缺乏本土龙头企业的带动,四川高端产业领域多处于“俘获性”产业链供应链环节。负责生产笔记本电脑的仁宝科技在川渝两地配套率已高达70%,但缺乏芯片等核心零部件,说明书、包装盒等辅助耗材则是本地主要配套内容,附加值极低。
电子信息产业“两头”在外的现象不是个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咨委委员、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表示,四川重点产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容易形成“断点”风险。
对此,四川提出梯次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培育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3个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成德高端能源装备、成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跃升,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永祥高纯晶硅料展品。永祥新能源供图
今年初,四川在成都、自贡等9市布局建设2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既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传统强项,也有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新晋势力。未来,这些集群将带着培引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任务,为四川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
如今,一场聚焦产业生态“建圈”、围绕重点产业“强链”的行动已在全省推开。宜宾“动力”十足,在“链主”宁德时代的引领下,动力电池产业从零起步,短短四年,产值逼近千亿;成都“追光”前行,在“世界500强”后备军通威太阳能带动下,成(都)乐(山)眉(山)正打造晶硅光伏产业新高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通用目的技术快速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制造业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转型升级趋势。追波逐浪,产业集群该如何发力?
前期,四川日报全媒体联合经济和信息化厅调研走访了省内外制造业领先的10个城市,他山之石,或可攻玉。
被称为“世界制造业之都”的佛山,拥有8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但数量多、规模大,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强,佛山真正的过人之处在于多达10万家的工业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已经有40%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龙头企业美的集团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游企业可以提前发布采购需求,下游企业能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带动产业链转型升级。数字赋能,是佛山泛家居产业集群规模破万亿、上台阶的重要经验。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四化同步”的发展战略,明确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引擎,推动推动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放眼全球,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都把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作为最优先的发展方向,争先恐后抢占这一战略的制高点。据国际电信联盟测算,信息技术一旦全面运用到工业领域,最终带来的收益至少是之前的5倍。
“数字与实体经济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四川产业迭代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胡松表示,以“5G+”工业互联网推动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全面加强关键工序数控化,以工业软件操作系统、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将为四川优势产业腾飞插上信息化翅膀。
关键词:本土品牌——“四川造”如何突围向上?
提起“中国制造”你会想到什么?以前的答案可能是鞋服、小商品;而现在,高铁、大飞机等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响当当的名片。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品牌意味着市场份额和生存发展;对于国家和地区而言,品牌反映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近年来,品牌已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纵观全球产业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崛起的背后往往是一批品牌的强势崛起,每个强盛发达的经济体都拥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
“四川工业品牌建设任重道远。”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起,四川启动了工业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品牌强基、品牌培育、品牌传播三大行动,全省工业品牌建设总体水平有一定提升,但追赶中差距依然明显。
日前公布的“2023年度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榜单中,四川15个品牌入选,位列全国第九、西部第一。但从工业品牌价值来看,四川与排名靠前的省市还存在差距,与排名全国第八的福建相差超千亿元,仅为全国排名第一的北京的8%。从品牌类型看,四川上榜品牌传统产业占大头,白酒独占6席,可圈可点的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等四川优势产业领域品牌初露峥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到2025年,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
棋落巴蜀。当前,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创新和质量品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2022年,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9户企业获评“四川省工业质量标杆”;四川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获评工信部“第五批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极米的自研光机技术已实现了中高端产品的全面导入。极米供图
打开一束光,就能拥有私人影院、大屏游戏厅、家庭K歌房……5月初在上海举行的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上,来自四川的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智慧光学旗舰新品RS Pro3及家庭智慧娱乐解决方案。极米作为“四川造”投影的代表企业,已经依靠自主创新打破了外资品牌,连续五年蝉联中国投影机市场出货量第一。
极米的“出圈”正是四川制造业品牌发展的缩影,让创新驱动四川产品向四川品牌跃升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如今,“四川造”正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朝着高端化发展。
“成了成了!” 3月8日,广东清远,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下称G50)成功完成试运行。这台被称作“争气机”的G50是妥妥的“四川造”,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历时13年攻关、投入近20亿元研发而成。发电组领域,“四川造”一直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件,40%的水电机组和30%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都产自四川,但“制造”不等于“创造”,G50通过技术创新,一举打破国际垄断,成为“四川造”品牌建设的典范。
质量和品牌相互依存,没有好的质量,品牌也难以长久。“公司做大后,通常会面临小企业采用廉价原料以低价产品争夺市场的考验,我们的应对办法是坚持品质,不能为了一点利润砸了牌子。”硅宝科技公司是一家从事有机硅密封胶等新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获得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头衔。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品牌来之不易,要用质量铸就品牌,用诚信赢得市场。
在提升“四川制造”品牌打造技术保障方面,四川还将加快培育一批具备权威性、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的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形成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和产品核心竞争力。
下一步,四川将沿着“精品、名品、优品”的发展思路,升级四川制造标准体系,以产业为纽带,提升重点领域上下游产业标准的协同性和配套性。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四川制造”质量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品牌企业,提升产业显示度和品牌价值力。
二问路径: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
与传统工业化“三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特征不同,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三个关键词为您解读。
你也许不知道,工厂里正在发生什么。
上海宝钢集团的“黑灯工厂”,没有光,生产线却日夜不歇;美的集团位于佛山市的厨热工厂,平均每16秒就有一台洗碗机下线;联想集团合肥工厂——联宝制造基地,平均每0.5秒就可以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样的“灯塔”工厂,中国已有50多家,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
你也许想知道,是什么在支撑这样的“极限制造”。
上海宝钢“黑灯车间”一角。川观新闻资料图
宝钢股份宝山基地,集成应用5G技术、工业机器人以及自动化装备;美的厨热顺德工厂,采用数字孪生技术,重塑生产管理流程;联宝合肥工厂的“闪电”智能排产系统,可在90分钟完成18万笔订单的分解。
与传统工业化“三化”(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特征不同,上述代表全球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的“灯塔”工厂,正在实践着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新型工业化“新三化”方向。
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 5月5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向“新”而行,四川新时代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又在如何推进?
关键词:智能化——四川新型工业化的“含智量”如何?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年过去,如今工厂的智能化程度,已经可以媲美电影里的科幻世界。
走进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仪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智能制造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数条智能制造生产线高效运转,加工制造环节交给机械手臂,人类在工厂里成为配角。
这样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在四川渐成气候,智能工厂正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策源地和主战场。
秦川物联智能生产线。资料图/秦川物联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提“新型工业化”,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看来,这是基于对新发展阶段、新时代背景的充分精准研判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站在全球信息时代变革的关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不断突破,并向各产业、各领域广泛传播和渗透融合,对新型工业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催生了新型工业化模式变革和成果革新。
与20年前相比,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兰建平认为,首先体现在“智能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体系智能化转型,努力抢占全球产业体系智能化的战略制高点,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
再看四川,新型工业化的“含智量”究竟如何?
有喜。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四川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9万亿元,位列全国第9位;数字技术加快创新,建成100余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融合发展位势提升,2021年四川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10,较2016年提升7位,智能制造就绪度居全国第4;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打造近4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我省超31万户企业上云。
有忧。 但同时,四川产业数字化转型还存在突出短板,全省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为50.2%和52.6%,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发展改革委调研发现,全省95%以上的传统企业有数字化转型意愿,但真正“试水”的仅占30%左右。
面向未来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刻不容缓。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我省制造业进入提质增效“快步走”新阶段,下一步将加快突破数字“新技术”,培育壮大数字“新产业”,转型发展数字“新制造”。深化拓展数字“新应用”,开发数据“新要素”。其中,数转智改方面,将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赋能行动,制定发布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助力全省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全面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能力,以“5G+工业互联网”推动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大力培育应用新模式,加速产业迭代升级。
“以场景为牵引,构建多生态协同的数字化赋能体系。”赛迪智库信软所工业互联网研究室主任宋颖昌建议,四川要持续实施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打造综合展现四川特色和重要创新成果的“10+”应用场景,壮大“100+”重点数字化成长型企业,推广“1000+”典型应用和试点示范项目,梯次培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打造更多数字化转型“样板”。
关键词:绿色化——绿色低碳产业盛宴,四川能否弯道超车?
绿色,是生态的底色,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底色。“把绿色低碳转型贯穿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表示,新型工业化是一条以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化道路。
四川冶控集团有限公司泸州基地——泸州鑫阳钒钛钢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川观新闻资料图
这是一场挑战,同时孕育无限机遇。今年5月4日,全国首次电炉短流程炼钢推进大会在泸州启幕。将废旧建筑用钢、报废的汽车轮船、淘汰的工业设备等作为原料以钢炼钢。由于省去了另一种炼钢工艺——长流程炼钢中铁矿石烧结还原的过程,电炉短流程炼钢可节约能源近60%,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0%左右。在我国制造业的31个门类中,钢铁业是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短流程炼钢,无疑为钢铁业从产业结构端绿色转型提供了很好的切入口。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长三角研究院执行院长何立胜认为,绿色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流程炼钢,不仅是四川钢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可行路径,更是培育绿色低碳产业的新兴增长点。
做大产业蛋糕,四川动作频频。2021年,全国最大的电炉短流程炼钢企业在川组建,四川冶控集团年炼钢能力超千万吨。目前,四川正加快建设20家废钢回收加工配送中心,构建完整的废钢资源再生体系。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四川将打造世界领先的电炉短流程钢铁基地,计划到2027年,全省短流程炼钢产能规模超过1700万吨,占全省钢铁产能比重提升至50%以上。
“新型工业化的典型特征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将带来新一轮绿色革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世界工业研究所所长潘文看来,拥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四川,完全可以把握趋势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弯道超车。
抢抓绿色低碳产业的机遇,四川“绿色动能”澎湃,正以赶超态势,在低碳发展的赛道上跑出“新速度”。
成都,一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行动正在展开。计划到2025年,产业绿色竞争力持续提升,聚焦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储能等细分领域建圈强链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现场。川观新闻资料图
宜宾,以动力电池为主的绿色经济新赛道已铺就。宜宾在国内率先建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80余个项目先后签约落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000亿元以上。
乐山,晶硅光伏产业集聚成势,“中国绿色硅谷”正在崛起。全球光伏头部企业已有7家落户或参股乐山,就在今年,乐山晶硅光伏产业剑指千亿产值。
绿色的工业化,是一项长远而系统的工程。除了抓住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的机遇,四川还将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强化绿色低碳监管,构建现代绿色制造体系,从而从根本上摒弃传统工业化过程中高耗能、高污染和高碳排放的生产方式,实现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关键词:融合化——产业跨界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前沿科技跨领域交叉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融合,给新型工业化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成都龙泉驿区,跨界融合,正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词。
6月2日,首批“成都造”具备L4自动驾驶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上路了。依托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检测、试验、认证一体化服务平台,龙泉驿区探索汽车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蹚出一条新路。作为全国首批、省内唯一的“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区,龙泉驿区围绕汽车产业,打造“汽车+工业设计”“汽车+智慧出行”“汽车+金融服务”“汽车+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构建汽车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发展汽车文创、汽车赛事等特色产业,汇聚各类研发平台157家,推动汽车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
中德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测试场。资料图/中国五冶供图
融合,不仅体现在汽车产业,不同产业之间的跨界融通对于现代服务业赋能作用明显。龙泉驿区的代表性产业——汽车和航天产业已经显露出“融合”苗头。比如,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是航天科技孵化的企业,又在做智慧客舱等汽车零部件配套。
“融合性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的必要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郭朝先说,新型工业化的融合性主要表现为工业化与信息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四川将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和工业机器人应用普及,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郭朝先认为,关键要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建议四川加快培育融合发展主体,建强融合发展平台,探索智能化生产、柔性化定制、系统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品牌规则控制、众包等制造服务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研发设计、高端咨询、检验检测、融资租赁、品牌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在四川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胡松看来,要放在“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的背景之下来看新型工业化的融合性,努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引导工业企业顺应消费升级、数字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浪潮,加大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投资,切实提升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并利用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广阔市场需求机会,提升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
三问方位:
我们为什么需要工业兴省、制造强省?
纵向看历程,因服务国家战略而兴;横向看坐标,新征程发力实体经济;内向看潜能,突出工业主导建经济强省。
人类贴近地表的高速飞驰,由一座因花命名的城市保障轨迹。四川攀枝花,中国高速铁路钢轨七成以上产自这里,中国高端钢轨出口七成以这里为起点奔向全球——即将通行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全部钢轨也来自这里。
从历史深处走来,成立于1965年的攀钢,依然如钢花般绚烂。最近频传好消息:高端钛合金无缝管首次供货,高温合金产品首次进入民用航空领域,热冲压钢创新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攀钢年处理10万吨高钛型高炉渣生产3.7万吨四氯化钛生产线。攀钢集团 供图
动力电池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长江头”的风向已经影响全国。总投资560亿元的“超级项目”四川时代,去年动力电池产量占全国八分之一,装车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素以“酒都”闻名的宜宾,不止飘香五粮液。
到空中去,到空天去,成都发力航空航天产业,建设大飞机示范产业园,打造“中国工业无人机第一城”,构建全国领先的“卫星+”产业发展高地……站高谋远兴产业,才能更好托举城市未来。
回望过去、审视当下、放眼将来,无数切片、场景、分析,都在述说一个道理:四川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建设现代化四川的“主引擎”在新型工业化。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出四川工业化处于由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期等重要判断,要求突出工业主导作用,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新型工业化在四川现代化建设中扛起大旗、挑起大梁。
关键词:历程——因服务国家战略而兴
前不久,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为大飞机提供电源保障的主蓄电池组和APU蓄电池组,由四川长虹研制。
长虹彩电、长虹空调、长虹美菱冰箱,中国家用电器狂飙突进史一定绕不过长虹。上世纪九十年代,长虹带动国产彩电抢回国内中低端彩电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
长虹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始创于1958年,是我国“一五”期间实施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
“156项”中落户四川的,还有国营锦江电机厂、国营新兴仪器厂、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国营第七八三厂(九洲电器)等。它们有些已在历史进程中定格为“国家工业遗址”,有些在变革中不断自我超越,至今依然是四川工业战线的主力。
研究者认为,从“一五”到三线建设时期,党中央通盘考虑把以交通、工业为代表的重大生产力布局四川,展现了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对工业化的重视,也凸显了四川作为战略大后方的重要地位。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随着上千家企业、科研单位从沿海迁入——攀枝花有攀钢,自贡有东锅,泸州有泸天化、长江起重机厂,德阳有东电、东汽、二重,这些近乎“一厂兴一城”的工业项目,改变了四川以“三白”(白糖、白纸、白盐)为主的产业结构,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德阳“东电印迹”工业历史文化园。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供图
一个视角耐人寻味:改革开放初期,四川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六位,受内陆地理区位等诸多因素制约,后来被多个省份超越,到2015年四川重返全国第六,人们不禁要问:40年来是什么主导“沉浮”?
以人为镜,可以观己。浙江从全国排名12位起步,一路崛起、一路超越,GDP至今已连续27年位居全国第四,很重要一条经验就是强工业,其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47亿元增至2022年的2.88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从2.9%提升至7.17%。
工业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可以说,四川重返第六的过程,就是在调结构中推动四川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跨越的过程。
乘着改革开放春风,四川率先实行工业企业扩权试点,以“放权让利”为核心赋予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这才有了宁江机床厂(现为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在《人民日报》刊登推销产品广告的创举。
1984年,四川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100亿元,1994年超过500亿元,1997年超过1000亿元;在产业结构上,一产占比降至30%以下,二产升至40%以上,划出“工业兴、四川兴”的曲线。
但与走在前列的沿海省份相比,四川工业发展仍相对滞后。比如,到了世纪之交,广东已现“世界工厂”气象,几度上演“东莞堵车,全球缺货”,2000年其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4:51.1:38.5,同期四川工业增加值不到广东省的三分之一。
党中央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转变重大战略布局思路,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吹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为四川追赶跨越创造了机遇。
随后,以西气东送、西电东输为标志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加快把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时至今日,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超过4个三峡,全国每100度水电就有28度来自四川,天然气储量全国第一,每100立方米天然气就有23立方米来自四川。
金沙江银江水电站项目建设现场。川投能源攀枝花水电公司 供图
更为重要的是,四川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41个工业大类全部齐备的工业体系,到2021年纳入全国统计的591种工业产品中四川生产480种,产品生产面81.2%,因此对保障重要初级产品供给、增强国家产业链韧性的作用更为突出。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在四川交汇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又赋予川渝两省市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历史重任,四川工业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布局中进一步获得长足发展。
从做大做强“双七双五”产业,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到全力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全省工业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2022年,四川工业增加值总量达到1.6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4.08%。
一批“四川造”为人津津乐道:白酒产量、销售收入约占全国二分之一,鱼子酱产量占全球12%;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居全国第一,全国60%核电产品、50%大型电站铸锻件、40%水电机组由四川供应;还有全球2/3的iPad、50%的笔记本电脑、10%的智能手机在成渝地区制造,全球近一半高端柔性屏在四川生产。
关键词:坐标——新征程发力实体经济
小酥肉单品全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肥肠新品9个月销售1.3亿元,新希望集团去年新的营收增长点引人关注。与此同时,四川预制菜产业培育展现新的气象:绵阳颁发全市首张预制菜生产许可证,四川轻化工大学成立预制菜学院,遂宁举办中国(川渝)预制菜产业大会。
预制菜产业蓬勃兴起,鲜活印证了新型工业化的重大作用:一头连着推进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满足群众需求,以工业化思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孕育着无限可能。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迈步新征程,一个共识深入人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以制造业为最核心、最主体部分的实体经济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引擎,必须在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中走向更加强大,带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而从外部环境看,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反思“脱实向虚”发展模式,纷纷重启“再工业化”“再制造化”进程,加强在产业高端领域布局和争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又对供应链、产业链造成冲击,这些都说明了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分紧迫。
四川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化处于哪个阶段,制造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对所处方位的判断,影响人们认识和决策。
紧要关头,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指出,四川工业化处于由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期,要求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
工业化率是反映工业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工业化率达到峰值后,保持足够长时间的充分发展,才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2011年四川工业化率达到40.9%的峰值,仅仅两年就回落到40%以下,到2021年降至28.6%,10年间平均每年下降1.3个百分点。而国内许多大省的工业化率峰值在60%左右,如果以工业化率超过40%的持续时间计算,广东保持了24年,2021年江苏工业化率仍在38%以上。
四川新型工业化空间巨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四川力争到2027年经济总量突破八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九万元的目标;作为推动GDP再上3个万亿元台阶的坚强支撑,四川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届时要突破10万亿元。
省委提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新型工业化被摆在“主引擎”位置。就在2022年,四川工业化率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不要小看“0.2”,这意味着四川迈出了推动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稳中有升”的关键一步。
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靠新型工业化驱动;破解发展不均衡难题,路径也指向新型工业化。
去年7月,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2赛迪百强县榜单》,遂宁射洪市首次入围。射洪地处川中丘区,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一座工业强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4:55.1:29.5。
看传统产业,射洪有以四川沱牌舍得集团为龙头的白酒产业;在新兴产业中,其锂电材料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天齐锂业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矿石提锂企业及亚洲第一的锂化合物生产商。借助规划锂电新材料、食品饮料、能源化工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射洪树立了在成渝中部地区率先进入县域经济“千亿俱乐部”的雄心壮志。
绵阳融通高科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郭超英 摄
一县(市)如此,市(州)、区域更如此。翻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各市州经济总量排名变化,实现升位的宜宾、泸州、遂宁等市,以及2020年GDP超过3000亿元的绵阳,均是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的受益者。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泸州累计完成工业投资约5600亿元、年均增长15.3%,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3%,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由29.3%提升至42.9%。绵阳先后引进京东方、惠科、巨星等百亿级以上工业项目,2021年工业增加值历史性突破1000亿元大关。
宜宾打造“中国动力电池之都”,泸州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内江装备制造步入全国第一方阵,自贡无人机及通航产业集群“一飞冲天”……产业力量支撑川南经济区建设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2022年,川南四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4.7亿元,占全省比重约16.4%。
关键词:潜能——突出工业主导建经济强省
今年4月,宣汉县与四川金海马实业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达州今年以来首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的落地,为该市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发展了注入新动力。
3月,成都举办2023成都市招商引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签下总投资788.5亿元的2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包括中国航发成发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产业基地、上海西井科技无人驾驶及智能网联商用车智造全球总部等。
2月,乐山启动“制造业招商引资三年大会战”,锚定了未来三年招商超2500亿元的目标——近年来,全球晶硅光伏头部企业有7家通过投资或参股方式落户乐山,陆续投产的项目为全球市场贡献了四分之一的硅料,如期而至的丰收,坚定了乐山推动先进制造业倍增的信心决心。
1月,元旦节后上班第一天,我省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当日亮相423个项目,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项目是重中之重。
这张不及一角的“攻坚”时间表,有力表明,在全省上下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中,工业扛起大旗、挑起大梁。
服务全国大局,推进新型工业化“时不我待”。四川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六,与排名第五的河南相比,2022年我省工业增加值与之差距3100多亿元;与排名第七的湖北相比,我省工业增加值虽与之相差不大,但制造业增加值却落后1600亿元左右;排名第八的福建,工业增加值甚至已与河南不相上下。
不难看出,我省是十个经济大省中少数几个工业排名与GDP排名错序的省份,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抵近的考验。而且,“领跑者”正在加力加劲,占据全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宝座20多年的广东,发出“制造业当家”强音,出台一系列举措向着制造强省挺进。
压力即是动力,差距即是潜力。
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在日前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四川有成都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成(都)德(阳)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围,数量与江苏10席、广东7席相比,明显偏少。
攥指成拳精准发力,我省从实际出发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六大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集中资源力量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培育一批千亿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六大优势产业细分领域看,新型显示、清洁能源装备、白酒产业等正向着世界级产业成长,集成电路、智能终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加快奔向国家级产业;钒钛、稀土、锂电、晶硅光伏等,助推四川打造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材料产业高地。
四川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一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另一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后者作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最能体现创新驱动特征,对于引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意义重大。
今年初,我省将分布在9个市的23个产业集群确定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包括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绵阳无人机产业集群、乐山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等。乐山投资20亿元在夹江规划布局2平方公里的核技术应用产业园,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中试基地即落地在那里。
研究者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向着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难题、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开辟产业新赛道而去,必将培养出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带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也是四川新型工业化亟待补齐的短板所在: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远远低于江苏、浙江等省份。
因此,今年以来四川在以科技创新赋能制造业、以制造业承载科技创新方面颇具看点,尤其是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于5月初揭牌,将聚焦先进核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打造学科内涵关联、空间分布集聚的原始创新集群。
兴隆湖。马骥 摄
目标宏远,战鼓催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突出工业主导作用、强化三次产业联动,四川掀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的崭新篇章。
6月上旬,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宜宾举行;6月底,第十九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将在成都迎来八方宾客。这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的四川与海内外共享新型工业化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