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物多样性②丨四川山鹧鸪保护取得重大突破,种群总数量和栖息地总面积“双增长”

2023-07-24 15:13: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林霜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四川很多极小濒危种群如大熊猫、距瓣尾囊草等呈现恢复性增长。在7月24日举行的“美丽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设美丽四川”新闻发布会上,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付义强分享了四川极小种群物种科学保护背后的故事。

四川山鹧鸪是中国西南山地特有雉科鸟类,仅分布于四川省中南部和云南省东北部的少数山区森林中。因种群数量稀少和分布区狭窄,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性濒危物种。和大熊猫一样,四川山鹧鸪是一个古老的珍稀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生态保护价值,国际关注度极高。根据2003年发布的全国第一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山鹧鸪总数量仅约1000只。

1998年和1999年,四川在中国率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四川山鹧鸪残存的栖息地开始受到严格保护。此后,又在四川山鹧鸪集中分布地新建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如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等,加之早先成立的马边大风顶、甘洛马鞍山、峨边黑竹沟等自然保护区,四川山鹧鸪栖息地的保护网络得到系统构建,为四川山鹧鸪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恢复创造了条件。

四川省野保站与世界雉类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北英格兰动物学会、英国切斯特动物园等国际保护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一些先进的保护理念,如社区共建和协同保护等,引入四川山鹧鸪保护实践,对四川山鹧鸪的种群及栖息地保护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此外,由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课题组,3代人历时近30年,系统查明了四川山鹧鸪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率先完成了四川山鹧鸪及几个近缘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为该物种的有效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建立了针对性的四川山鹧鸪种群监测方法及繁殖活动全自动监测系统;并针对人工林改造和廊道建设,建立了四川山鹧鸪栖息地修复技术。上述的科研成果在多个自然保护区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各保护区四川山鹧鸪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据最新的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当前四川山鹧鸪种群总数量约2053~2224只。与全国野生动物一调结果(约1000只)比较,四川山鹧鸪的种群数量增长了一倍以上;适宜栖息地总面积达到6018.3km²,增加1039.5km²,增幅达20.88%。目前确认的四川山鹧鸪实际分布地包括14个县(区),较本世纪初增加了5个新分布地。实现了四川山鹧鸪的种群总数量和栖息地总面积“双增长”目标,可以说从根本上扭转了四川山鹧鸪的种群下降趋势,标志四川山鹧鸪保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