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这是26日下午,习近平在位于德阳市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同现场工作人员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四川在线记者 姜明 吴晓铃 侯冲 吴梦琳 余如波 成博 曹凘源
广汉,刚刚开馆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连日来游客如潮。人们在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及新出土的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人像等文物前久久驻足,触摸三四千年前古蜀先民创造的灿烂青铜文化,见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重要成果,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源远流长。
7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陈,了解三星堆遗址发掘历程和古蜀文明成果。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习近平走进文保修复工作区,仔细察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流程细节和最新技术,同现场工作人员亲切交流。他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落成使用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考古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关于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将目光投向深邃的中华文明历史深处,强调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深深激励着文物战线的工作者。大家纷纷表示,一定牢记谆谆嘱托,扎实做好三星堆遗址的田野考古、文物保护以及三星堆遗址申遗等工作,把三星堆博物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擦亮古蜀文化名片。
创新阐释 “让文物承载的中华文化焕发时代光芒”
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湛蓝天空下,新落成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玻璃幕墙汇成的“古蜀之眼”愈发明亮。眼形器,三星堆青铜器中大量出现的器型,象征着三四千年前三星堆人对未知的孜孜探索。
1986年和2020年,对三星堆遗址连续启动两次共8座祭祀坑的发掘,出土文物近两万件。三星堆遗址,代表了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面貌和发展水平,是迄今已发掘的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新开放的博物馆新馆展陈面积2.2万平方米,展出各类文物共1500余件(套)。有近600件文物为初次展出,其中包括三星堆3号至8号祭祀坑新出土文物300余件。新馆对展览内容进行重构,不仅梳理了三星堆近百年考古成果,更站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高度,深度解读三星堆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场工作人员眼里,总书记对三星堆文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而凝视,时而沉吟,时而询问,时而颔首,详细了解三星堆遗址的分布情况、已经发现的重要遗迹等。
体量巨大的青铜神兽、巧夺天工的青铜神坛、残缺却别有凛冽之美的金面具……精美绝伦、异彩纷呈的文物牵引着总书记的脚步、吸引着总书记的目光。在端详青铜大立人时,他绕展柜一周细细观看大立人的造型手势和服装,察看纵目面具时又询问纵目究竟有何含义。听说三星堆的部分陶器、顶尊神像等青铜器以及玉器都体现出了三星堆和中原文明以及长江中下游文明的联系,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时,总书记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金面惊艳,青铜呈奇,一件件三星堆文物沉淀和讲述着中华文明早期的瑰丽与神奇、多元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他深刻指出,“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强调“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三星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组成部分,这里出土的大量青铜尊、玉琮等文物有中原文化的影子,实证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杖、金面、青铜人像等文物又彰显古蜀文明的瑰丽神奇、异彩缤纷。
总书记离开三星堆后,博物馆员工纷纷打听总书记嘱托了什么。听说总书记对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落成使用表示了热烈祝贺,负责博物馆展陈的三星堆博物馆景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部长朱亚蓉难掩激动:“总书记曾经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作为文博人,我们一定要创新创造各种方式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承载的中华文化焕发时代光芒,为今天的人们提供精神指引和强大动力。”
保护修复 “带更多徒弟,把三星堆的文物修复好”
视察完新馆,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以下简称“修复馆”)。
“总书记十分关心文物保护工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简称“省考古院”)院长唐飞介绍,他以三星堆遗址发掘总领队的身份在现场给总书记介绍修复馆的基本情况,“听说修复馆从以前不开放,到专门开辟观众参观区,让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文物修复的过程后,总书记关心地问:修复馆有多少人?还有多少文物没有修复?”
在文保修复工作区,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流程细节和最新技术,同现场工作人员亲切交流。
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师郭汉中工位上,摆放着不久前正在清理的三星堆遗址祭祀区8号坑出土的文物青铜神坛底座,旁边是若干残断的神坛部件和修复工具。“总书记问我三星堆出土青铜器的焊接工艺是什么,修复青铜神坛要花多长时间,我告诉总书记至少要花一年多时间。总书记感叹文物修复的确是一件很精细的事,要发扬工匠精神把文物修复好。”郭汉中说。
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郭汉中从事文物修复工作39年,曾被授予“大国工匠”称号,总书记如聊家常般的对话,让郭汉中心中有一股暖流在奔涌,“总书记关心我们的文保队伍稳不稳定,又问了我带徒弟没有,我告诉总书记我带了一批年轻人。总书记还勉励我们,文物修复技艺就是要传承。我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带更多徒弟,把三星堆的文物修复好。”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唐飞说:“三星堆还有一万多件出土文物等待修复,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学习前辈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久久为功,把文物修复好、保护好。”
省考古院文物保护研究所馆员刘建成在现场给总书记汇报了玉石器修复的工作情况,“总书记说保护修复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我们发挥工匠精神把文物修复好。”刘建成说,“总书记的嘱托让我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已经做好了扎根三星堆、投身考古事业一辈子的准备。”
在修复馆现场,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余健一直全神贯注聆听总书记的嘱托。自2004年来到三星堆博物馆工作以后,无论是以前师从郭汉中学修复手艺,还是现在分管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余健始终充满热情,尽心尽责,“三星堆的文物修复工作不是几年能够做完的。未来我们一定会一直坚持下去,以更饱满更热情的状态投入到三星堆的文物事业中。”
未来方向 “不断探索,把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在修复馆,总书记注意到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7号坑出土的青铜龟背形网格状器。听说这件文物上面发现了附着的丝绸,他用放大镜观看起了标本,感受科技考古的魅力。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中,便携式X射线荧光、扫描电镜、全球定位仪测量器等高科技大量运用,形成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新模式,是我国考古发掘现场科学保护的范例。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考古工作。他指出,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浙江良渚、甘肃敦煌、河南安阳殷墟,习近平总书记一路来到了三星堆。省考古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倍感激动、备受鼓舞,“总书记对考古工作非常了解,提的问题相当专业。他曾经鼓励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来到三星堆,也指出了三星堆未来的研究方向。我们一定不负期望,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三星堆遗址的各项工作,更生动展示三星堆遗址和三四千年前的古蜀文明,进一步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
省考古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久久不能忘记总书记那句“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的高度评价。“我从大学毕业起就一直扎根三星堆,到现在已经30多年。我很幸运在快退休时遇到了三星堆6座新的祭祀坑这样的重大发现。今后更要把总书记的鼓励化为工作上的动力,在田野工作上多开展发掘研究,为三星堆遗址申遗工作再添一把劲。”
临别前,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广大考古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作为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总领队,总书记对三星堆遗址的高度评价和期望也让唐飞备受鼓舞,“未来我们将在三星堆长期开展考古工作,不断探索,加强保护,把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言者恳挚,闻者振奋。青蓝相继,弦歌不辍。目前,已有多位“90后”成为修复馆的工作人员。总书记的到来也激励着献身文物事业的年轻人。入职省考古院3年的肖庆激动地表示:“总书记的勉励让我们对未来的工作更有信心。接下来我将把工作重点放在青铜器产地考古方面,为揭开三星堆的诸多秘密贡献自己的力量。”
谆谆嘱托,饱含深深期许,殷殷期盼,指明工作方向。满怀不舍与激动,大家与习近平总书记挥手告别,昂扬之气、奋进之力再一次自心头升起——请总书记放心,坚守,是最好的作答;创新,是最美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