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范铸教授:从“汉字中国”特展看“世界文明史特殊的文化景观”

2023-09-03 14:40:2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蒋华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图据成都博物馆

博物馆与文物特展如何成为一种“景观”?文物、展陈与观众的参观行为,如何在互动中参与到“景观”的构造?

9月2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范铸在成都博物馆开讲。他以《以景观为方法——从成博〈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谈起》为题,以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提出的“景观社会”理论为依托,对“汉字中国”特展以及博物馆的文化意义展开剖析。

胡范铸

讲座中,胡范铸对“景观”的文化意涵进行了阐释。他表示,这里所说的“景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图景”,而是由图景、观看者、观看行为和观看语境等彼此作用、共同构成的,博物馆的展览、讲述与观众的参观、理解都是构成景观的要素,缺一不可。

由此出发,胡范铸提出,汉字是“世界文明史特殊的文化景观”,而其论据就存在于正在成都博物馆举行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中。该场特展以大量珍贵文物为依托,对汉字文明史进行了一次集中呈现,为观众从文字的角度理解中华文明、中国历史提供了独特路径。

“文字最初是用来解决重大问题的,解决我们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解决我们这个族群发展最主要的问题,不是用来消遣的,”胡范铸从甲骨文与金文的书写载体与文字内容出发,向观众讲述文字从精英走向大众的过程。他表示,甲骨文的时代,文字被用来与神沟通、解决国家大事;金文的时代,文字被用来记录周天子与诸侯、大臣的对话,以及国家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并且被刻铸在大型青铜器上……这些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参与的。

“但是竹简和帛书就不一样,竹简的内容面就非常宽,很多就是规章制度,有的形容地方情况,这个地方有多少人口,交了多少税。还有历史发生什么事情,今年发生什么事情,也就是竹简成为日常社会治理的媒介。”胡范铸表示,由于竹简画图不便,所以在需要绘制地图等情况下,古人发明了帛书。相比于竹简,帛书轻便的特点也使它能够适应长距离传播,“因为有了竹简和帛书,我们的知识开始公共传播,大家都可以有机会去获得它了,尽管跟今天的公共传播还不一样”。

胡范铸表示,伴随着汉字适用范围的扩大,以及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汉字传播与使用的过程,同样是汉字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次“汉字中国”特展中,展示了《日本书纪》《安南志略》等古代日本、越南等地用汉字书写的本民族历史。在这个“汉字文化圈”中,文字的传播并非单向地从中国向外传播,日本人发明的“腺”、越南人发明的“椥”等都是被收入中文字典的文字。“文化是互相影响的,社会越是发展,文化的互相影响越是频繁、越是紧密,你吸收其它文化吸收得越多,你越是容易发展。好比你吃的东西,各种营养都能吃进去,那么你的身体就更好”。

“博物馆是一种空间的景观,可以让我们看到超越时空的景象;文字是一种符号的景观,可以让我们看到文明演化的密码。”胡范铸认为,文字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记录以往、探究未知,这与博物馆本身的价值追求是相通的。当观众走进成都博物馆、参观“汉字中国”特展时,“你就是博物馆,博物馆就是你,你就是景观,景观就是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