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三个月到两三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为重庆大学“碳中和”实验带来速度之变

2023-12-27 16:29: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记者 高敬

“刚刚收到发明专利证书,这是今年收到的最好礼物。”12月25日,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张代钧课题组青年学者杨芳芳告诉记者,没想到这么快能在硫化铋-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上,取得阶段性成绩。“这要感谢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为实验提供了高性能的算力环境。”

据了解,硫化铋-碳纳米材料是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转化的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工业使用价值的甲酸盐。这项技术的突破,将有效提升对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可进一步推进“碳中和”真正实现系统性的碳循环和零排放。

为什么说“没想到这么快”?杨芳芳表示,这项实验涉及的材料多达十余种,每种材料的实验周期在两到三个月之间不等。往往经过两三个月的实验,最终却发现这条路径行不通是科研常态。

一直以来,电催化二氧化碳被学界看成十年磨一剑的“慢研究”。张代钧课题组仅用了半年时间实现了该领域的技术突破,其中不可不谈的得力“助手”便是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

“自2019年启动课题,团队一致认为不能再沿用传统方式来开展研究,希望能够借助数据来‘跑’实验结果,进而缩小实验范畴、提升实验成功率。”杨芳芳介绍,当时,重庆大学校内的高性能算力规模有限,不但需要排队实验,而且相关技术条件也无法满足实验要求。

“了解到张代钧课题组的需求后,我们积极对接项目团队,搭建测试环境,提供工程化技术支持,配合将电催化二氧化碳实验周期从原先的两三个月缩短到两三周,科研效率提升了约70%,科研环境搭建成本节约30%。”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总经理王建波如是说。

王建波介绍,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于2020年9月完成一期峰值性能170PFlops的超算系统建设,填补了我国西部地区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体系的布局空白,并于今年7月获科技部批复,筹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已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等40余家重庆的科研单位、高校开展合作。

省发展改革委数字经济发展处处长李皓迪谈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提供了算力基础。接下来,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算力调度协同,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快创新生态构建、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增添动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