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100问丨第82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有何战略意义

2024-01-11 09:58:1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姜照雯

问: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其中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有何战略意义?

答: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是国家重要战略腹地,也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支撑,其定位是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以创新为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布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粤港澳大湾区等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成渝地区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造创新策源地和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凭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渝地区不断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布局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能级创新平台,初步构建“国家实验室+省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建成学科方向关联、功能互相支撑的“大装置”集群,基本搭建相对完整的创新体系。成渝地区在以科技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共建成渝西部科学城为载体,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深化平台共建、项目共研、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着力破解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创新策源地建设,引领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其核心要义是缩小区域差距。1999年以来,国家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着力缩小区域差距,取得较好成效。二十多年来,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事业等方面均得到较大改善,扩大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2022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19.6%提高到2022年的2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东部与西部地区之比分别从2012年的1.87缩小至2022年的1.64。但西部地区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密集、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再加上辐射带动周边的贵州、陕西、云南等省份,在加快破解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占据重要地位。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川渝一盘棋”,突出重庆、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功能,以双圈建设为重点,以毗邻地区融合发展为抓手,唱好成渝高质量发展“双城记”,推动形成“双核引领、双圈互动、两翼协同”发展格局,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重要举措。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是构建统一大市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分灶吃饭”的大背景下,各地追求行政辖区范围内经济利益最大化,滋生地方保护主义倾向,限制了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新时代以来,党中央立足国内外发展新形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眼全国“一盘棋”,加快打破行政壁垒,推进区域合作走深走实,积极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机制。成渝地区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巴蜀文化、山水文化厚重,具备天然的亲缘性。自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实施以来,两地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管理模式,助力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内生动力,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加快成渝双城经济区建设,以制度、规则和标准的对接为重点,强化区域、次区域合作,协同培育链群共生现代产业,共建共享基本公共服务,有利于建设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排头兵”,率先在西部地区加快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打造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国际竞争新基地的重要载体。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开辟合作共赢新境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必然选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位条件优越,具备成为内陆地区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审时度势,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地区开放水平,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但受多重因素影响,内陆和沿海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成渝地区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是开放型经济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战略承接空间,连接东亚和西亚、沟通东南亚和南亚,独具天然优势。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完善向西、向南开放大通道,搭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增强核心城市全球调配资源能力,开辟内陆地区国际竞争新基地,有利于构建西部地区“双循环”重要战略连接点,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江河战略”,重点是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以来,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积极推动生态财富向经济财富转化,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长江经济带上游,是重要生态屏障,是国家“三区四带”生态修复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加快成渝双城经济区建设,携手构建生态环境共建共保、联防联治机制,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巴山蜀水美丽画卷,有利于增强人民幸福生活的绿色底色,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