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狄马加、杨潇、谭楷、韩松、何夕……当他们一起仰望星空,中国科幻的齿轮开始旋转丨聚焦第36届北京图书订货会

2024-01-11 23:06: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志敏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这个活动一小时,杨老师这样的科幻人却奋斗了一生!”“我才81岁,我还可以写20年!”1月11日下午,第36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两位老人的出现,让四川出版展区全场为之鼓掌、流泪、欢笑……他们就是《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社长杨潇和首任总编辑谭楷。

这次,他们携新书《仰望星空——我亲历的中国科幻》《银河礼赞——我亲历的中国科幻》而来,与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科幻作家韩松、何夕等展开对谈。他们一起回望中国科幻的来路,一起探讨中国科幻的发展。


两本图书均由四川人民出版社联合科幻世界杂志社出版。

《仰望星空——我亲历的中国科幻》是《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社长杨潇创作的一部自述史。这本书上部记事,下部论人,以第一视角,辅以三百余幅珍贵照片,讲述了《科幻世界》从创办到兴盛的艰难曲折历程;也讲述了作者与叶永烈、柳文扬,以及奥尔迪斯、赫尔、布朗等为中国科幻事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的中外科幻作家的交往故事。书中有一位出版人对创办科幻杂志的真知灼见,也有一位编辑对科幻作家的拳拳之心,更有一位历经风雨的老人对中国科幻事业的深情回望。


杨潇在活动现场

《银河礼赞——我亲历的中国科幻》是《科幻世界》首任总编辑谭楷的一部自述史。从《科学文艺》到《科幻世界》,从自负盈亏以书养刊到成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从40岁命名“银河奖”到80岁登上牛背山顶,谭楷用多年的辛劳、不屈的斗志、深情的笔触,礼赞中国科幻的璀璨银河,揭秘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等中国科幻作家的跃升之路。这是一部嬉笑怒骂直抒胸臆的性情之书,也是一部高举理想火炬的励志之书。


谭楷在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吉狄马加向杨潇和谭楷两位老朋友表达了祝贺,并向这两位为科幻事业鞠躬尽瘁的作家致敬。吉狄马加表示,科幻文学与科技发展相辅相成,科幻作品的创新思维对科技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吉狄马加在活动现场

杨潇和谭楷两位作者从杂志出版人的角度,分享了40年来与中外科幻作家相处的动人故事。中国科幻的发展离不开科幻作家的勤奋写作和倾力支持。杨潇坦言,《仰望星空——我亲历的中国科幻》是对自己从事科幻工作的总结,也是给科幻迷的一份报告书;谭楷激情澎湃,80高龄的他直言自己还能为科幻文学事业奋斗20年。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王晋康录制视频,为两本新书的上市送上祝福,刘慈欣在视频中谈到,如果不是杨潇、谭楷等科幻前辈带领中国科幻走出低谷,就不会有刘慈欣这个科幻作家。


刘慈欣视频祝贺

韩松动情地说:“科幻承载了思想解放,它能够让人去尽情想象,去打破禁区,它把民族的想象力、创造力、科学精神保留下来了。这两本书记录了这个奇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读起来让人有的时候捧腹大笑,有的时候热泪盈眶,有的时候辗转反思。”

何夕回顾了中国科幻三次大的发展,他憧憬中国科幻的未来,“希望第三次科幻浪潮中涌现出更多怀有赤子之心的科技人才,投入到艰苦的甚至长期不一定有回报的研究中去,这将会成为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科幻在中国重要的历史使命。”

现场,四川人民出版社与《科幻世界》杂志社还举行了“我亲历的中国科幻”系列作品签约仪式。接过杨潇、谭楷的笔,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吴岩等作家一起将参与到该系列图书的创作中来,以期将中国科幻史的记录向更详实、更丰富的方向推进,助力全民族想象力、全社会创新力的提升。

(图片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