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深聚焦丨川渝两地如何让合作走深走实?

2024-01-21 23:23:3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记者 范芮菱 祖明远 王若晔

1月19日,川渝两省市同时发布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四川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重庆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

数据的变化,折射出两地的发展速度与态势。过去4年,川渝两省市相互赋能,相向发展。川渝科技创新“朋友圈”越来越大,四大万亿级产业展现“硬核”实力,毗邻地区合作不断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乘势跃升。

进入“两会时间”,下好川渝“一盘棋”成为与会代表委员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之一。两地如何继续相向而行?记者采访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成自宜高铁开通。李强摄

“双向奔赴”,成渝中部地区是重要突破口

通车!2023年12月26日,随着成自宜高铁首发列车驶出宜宾站,成都都市圈、川南城市群被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串联起来;

提速!近日,渝昆高铁渝宜段(重庆至宜宾段)完成无砟轨道施工,为渝宜段按期完成铺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宜宾,这两条高铁汇合,形成成都、重庆间的又一条高铁大动脉,增强双核对渝西、川南的辐射带动作用。

省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江欣国对此“点赞”:“交通运输是支持城市群发展的支柱之一,将扮演引领成渝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关键角色。”他建议,应聚焦轨道交通发展中网络融合程度较低这一核心问题,集中优势资源,充分释放轨道交通运输服务潜能。

提速不局限于交通领域。2023年,川渝两省市共建重大项目248个,而这个数字在2022年、2021年分别为160个和67个。进入2024年,合作项目数量创下新高,预计达到300个,总投资约3.6万亿元。

机制做法也在不断创新。不久前,双方建立了省市领导联系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机制。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通报推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作的18条经验做法。

抢抓机遇,处在“双向奔赴”前沿的成渝中部地区更应加快发展,成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突破口。省政协委员、资阳市政协主席陈莉萍认为,“要强化成都与重庆协同,成渝中部城市积极参与,沿成渝直线主轴规划布局先进制造产业带,促进成渝中部区域产业崛起,夯实成渝发展主轴。”

川渝万达开地区也在奋力将“施工图”转变为“实景画”。省人大代表、宣汉县委书记杨勇表示,宣汉有着“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主战场使命,将全力抓好浙江正凯先进智造等4个百亿项目,推动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协同发展,切实为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打造样板。

成都大运汽车产线。受访者供图

协同合作,提高川渝产业集群能级成为发力方向

在产业方面,发力方向已锁定——进一步提高川渝产业集群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在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内,生产线火力全开,机械手不停挥舞,不到2小时可装配一台整车。目前在成都大运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中,川渝两地的配套企业占比达37%,公司已与11家重庆企业开展合作。“汽车产业是川渝协同共建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之一,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加大产品创新研发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共建万亿级汽车产业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企业相关负责人

创新产业也在这里勃发。

成都大运会期间,80辆氢能大巴车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自2021年成渝氢走廊启动建设以来,成渝两地已投入运营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两地产业整合、互补合作的一个典范。

2023年,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在自贡市建设了氢能重装物流园,作为成渝城际氢运输支点。“未来,我们将加快成渝氢走廊的互联互通,加速渝蓉高速及成渝沿线加氢站点布局,开展成渝城际氢能交通运输示范,协同产业链伙伴加快推进成渝氢走廊,助力双城经济圈氢生态做实做深。”省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光平说。

2023年12月,在绵阳举行的“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川渝科技成果对接会上,川渝地区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科技型企业集中发布和对接技术需求,目标是打通川渝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信息壁垒,推动更多优秀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产业动力。

“助力成渝绵打造创新’金三角’,我们今年将继续加大川渝产业需求与技术供给间的对接,推动更多好的成果转化为产业动力。”绵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协同创新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领域。省人大代表、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清洁高效透平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田晓晶建议,要以川渝领先的制造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对已有国家类平台给予配套支持,依托平台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

民生共享,提升政务服务同城化便利化水平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4年里,越来越多的便利来到群众身边。

不久前,带着重庆某医院的检查报告,重庆市民张女士在绵阳某医院免去了重复检查的环节。能做到“一次检查,多地互认”,源于一场绵阳牵头的涪江流域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如今互认范围已拓展至川渝11地,157项检查检验结果实现互认。“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拓展互认的领域和范围,让更多群众能够享受到互认服务的实惠。”绵阳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

公共服务加速“一体化”,便捷双城往来。2020年11月以来,川渝两地实现三批次311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落地可办,目前办件量已达1500余万件,极大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深化公共服务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体系同构,成为多位代表委员的共识。“作为引领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极核,成都都市圈可参考建立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加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制度衔接,提升政务服务同城化便利化水平。”省政协委员、资阳市政协主席陈莉萍建议。

针对川渝两地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不同阶段的教育合作中冷热不均的情况,有代表委员建议,川渝两地要立足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方向,加强基础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之间的交流,做好推动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合作交流机制。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