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回访泸定地震灾区:大渡河畔 家有喜事

2024-02-09 19:54: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张炼


四川在线记者 游飞 宁蕖 甘孜观察 杨孟双 洛绒尼玛

红灯笼、中国结、福字贴......2月9日,四川日报全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小分队来到泸定县德威镇,这片曾因“9·5”泸定地震而遭受重创的土地上,已满是新年的祥和与热闹。

“新年好,快进屋来坐!”车行至奎武村集中安置点,村民王玉福早早等在了门口,一见到记者,她便迫不及待地领着众人去参观新家。

外观是独栋“小洋楼”,装饰着“如意结”等,走进屋内,一门到顶的原木色衣柜,灰色亮面瓷砖,全玻璃门的电视边柜内嵌着灯带……满屋都是当下流行的装修风格。


春节前,王玉福一家搬进了新家。受访者供图

“我们家的新房子一百七十多平方米,装修只花了八万多元。”王玉福自豪地告诉记者,因为“有手艺”,刷墙、刮腻子、改水电等活,都是家里人自己动手做的。

“9·5”泸定地震发生以后,奎武村有76户房屋位于地灾隐患点,为了保障群众安全,这76户264人都被集中安置在统规统建的安置点内,每一户还享受了7万元的灾后重建资金补助和8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政策,去年国庆,该安置点首批避险搬迁群众领到了新家钥匙,春节前,已经有三十余户群众搬进了新家。

在奎武村,像王玉福这样“有手艺”的人还不在少数,尽管已是除夕,安置点内还回响着叮叮当当的装修声,循声而去,村民钱兴良正在给自己的新家铺瓷砖,“马上收尾了,早点装完,争取早点搬进去!”钱兴良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和记者聊着未来的打算,“不愁,只要有手艺,勤快,总会有饭吃!”

告别了安置点,沿河而上,在咱威村村口,一户居民楼门口张贴着的大大的“喜”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年前我家嫁了女儿。”见记者下车拍照,村民罗云热情地向众人报喜,地震中,罗云家房屋轻微受损,在政府的补助和乡亲们的帮衬下,房屋的维修加固很快完成,“我们家补房子、嫁女儿,都多亏了街坊四邻的帮忙,人工钱都不用出,女儿成家了,我们也放心了,相信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罗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罗云家的墙上,张贴着大大的“喜”字。

守望相助,是大渡河畔乡土社会的底色。沿河而上,小分队继续往奎武村前行。

“丰收了!今年收了三千多斤果子,送给了亲朋好友一半,另外一半已经全部卖完了。”走进村民李明康家的果园,一袋袋黄橙橙的耙耙柑正码放在田边,等待着早已预定的客户。


“‘大果’早已卖完,剩下的‘中果’也被预定了。”李明康告诉记者。

李明康拿起一个剥开递给记者,一入口,酸甜的汁水便充斥着口腔,“我们这沙尘小,都不需要套袋,施的也是农家肥。”

德威镇历来有种植黄果柑、佛手柑以及一些小水果品种的传统,近年来,在对口帮扶等的援助下,耙耙柑等水果的管理技术和营销经验在这里落地生根,李明康也在自家几亩地上种上了爱媛、耙耙柑、明日见等水果。

“今年过年儿子在单位值班,家里就我们老两口。”李明康告诉记者,但他并不感觉孤单。“我白天忙地里的事,晚上还要听直播课。”

忙碌,是灾后重建以来李明康和乡亲们的生活基调,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干部的组织协调下,大家都忙着装修新家、恢复生产、学习新技术......忙碌中,李明康面对新生活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我在网上学了很多种植和管理的经验,咋个疏果、施肥、除虫,网上的老师都要教,明年我打算再扩种几亩地,种植规模上去了,才能挣到钱。”

回程途中,沿大渡河顺流而下,河畔的油菜花已次第开放,远处,施工中的硬梁包水电站正拦河截坝,积蓄着绿色动能,建设中的泸石高速也正逐步跨越天险,通向远方......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