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四川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与以往不同,这次全体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来自89家境内外媒体的156名记者到会旁听采访。现场,暖意融融。
会上,多位代表先后发言,表示完全赞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结合实际提出意见建议。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代表说,四川聚焦实施“两大战略”,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国家重大战略和“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这个省委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王晓晖说,四川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发展,进一步调动了全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形成了共同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四川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抢救性收集了一大批特异资源。截至2023年,四川省普查与收集顺利推进,全面完成了162个县市区普查工作,共征集和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9876份。但种质资源的保护还面临一些问题。“我国的畜禽水产及蚕等动物类知识产权体系保护尚不完善,各界对动物类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比较迫切,建议法律层面加强畜禽水产等动物类品种权保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武云代表在发言时说。
随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记者提问。针对中外媒体关心关注的话题,王晓晖、黄强、郑备、王凤朝、郑喆轩、严卫东代表,分别就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大省勇挑大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作了回答。
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去年全省粮食产量达718.8亿斤、创下26年来新高。
“天府粮仓”建得怎么样了?面对记者提问,达州市市长严卫东代表给出答案:去年,达州粮食产量达68.9亿斤,连续11年稳居四川省首位。严卫东说,达州地处大巴山腹地,耕地八成以上都是坡地,而人均耕地只有1.2亩、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全国为数不多耕地陡且人均少的产粮大市。
人均耕地少,达州为何还能粮食产量居四川最多?严卫东说,达州能成为“山地粮仓”,靠的是一个“稳”字。这个“稳”,是稳定增加耕地面积和质量,是稳定提升政策“含金量”,也是稳定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严卫东说,达州把稳面积当作稳粮食的“起手式”,严格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建立“田长制”,同步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耕地稳数量、提质量。目前,全市耕地保有量632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78万亩。同时,达州把把稳政策当作稳粮食的“指挥棒”,把稳定单产当作稳总产的“突破口”,1800名农业技术人员带领“土专家”“田秀才”,在田间地头当好“田保姆”“粮小二”,集成推广应用良种、良机、良法。去年,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98%,2021年至2023年,达州全市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
近几年,三星堆考古备受国内外关注,每次有新发现,都会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今年,三星堆考古还会不会有什么新发现?面对记者提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喆轩代表作出回答,“我们会加快研究,尽快上新,大家可以共同期待!”
可以期许,随着四川考古保障更主动,机制更灵活,投入更有力,统筹更深入,今年的三星堆,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同题综述见人民日报3月11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