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终点站的年轻“摆渡人”①|“95后”遗体整容师:服务好逝者,就为让生者得到慰藉

2024-04-02 22:57:5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编者按

清明将至,生与死的话题被人们更多地关注。在人生终点站殡仪馆,有一群“90后”“95后”的年轻人,他们在这个许多人忌讳的行业里,努力用专业技能和温馨服务,给逝者以尊严,给生者以慰藉。清明前夕,川观新闻推出“人生终点站的年轻‘摆渡人’”特别报道,走近殡葬服务行业的年轻人,听听他们讲述生死背后的故事和从业的酸甜苦辣。

四川在线记者 李丹 韦维 摄影报道

整理、清洁、消毒、上妆、定妆……帮助逝者尽可能恢复生前容貌,在成都市殡仪馆的遗体防腐整容组,有6位遗体整容师,他们承担着遗体修复、整形和美容等工作,28岁的蔡光强就是其中一员。

从2018年大学毕业进入殡仪馆工作以来,蔡光强用心服务了一个又一个逝者,让他们以安详体面的样子,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工作并不神秘,修复工具都是日常用品

4月1日下午2时许,成都市殡仪馆的工作区域安静了下来。

在与火化车间一墙之隔的遗体防腐与整容区门口,记者见到了身穿深蓝色工作服的蔡光强。1996年出生的蔡光强前一晚值夜班,上午补了一会儿觉。

记者跟随蔡光强,步入遗体防腐整容工作区。入门右边有一栋矮平层建筑,是他与同事的工作区域。有三位逝者的遗体暂时安放在这里,等待着完成与家人最后一次告别前的准备。

成都市殡仪馆遗体整容师蔡光强。

刷子、眉笔、粉底、腮红、唇膏……蔡光强打开自己的工具箱,很多工具都是大家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其实我们的工作并不神秘。”蔡光强说,通过修复整容,最大限度还原每一位逝者生前的样子,让他们看起来安详体面,也让家属安心,这就是他们的工作意义。

面部清洁、挑选粉底、上妆定妆······短短20分钟,遗容整理完毕,逝者面部从惨白转为红润。“遗容完整的死者,我们为他简单定妆。” 蔡光强介绍,比如,女性会擦上粉底腮红、画眉毛、涂口红;男性则会刮干净胡子、用发胶固定发型。但有些创伤比较严重的逝者,前期可能还需要躯体缝合,遗容整理也更加复杂。

在殡仪馆工作了6年,除了每天的工作,蔡光强还不断学习修复、整形、美容和人体构造、解剖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空闲时都在家用硅胶和棉线练习缝合。2022年,他获得了全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遗体防腐整容的第一名。

视觉与心理“冲击”,理想很快在现实中被打破

“高考前,我看了一部电影《入殓师》,从此在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想从事这个职业。”蔡光强说,“入殓师”是国外的称呼,在国内,他的职业被称为遗体防腐整容师,也就是常人所说的遗体整容师。

“殡葬服务行业虽然面对的是生离死别,但这个行业严肃又神圣,我想报考。”有了理想职业后,高考前,蔡光强先给父母透了一点风声,“果不其然,父亲非常反对,直接说要和我断绝父子关系。”回响起当年家里的激烈冲突,蔡光强忍不住笑了,说幸好母亲支持他,当后来他拿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后,父亲妥协了,“他说既然你这么坚定要去做这个事情,那我们支持你,你要好好干。”

源于电影的理想,很快在现实中被打破。

“虽然书本上无数次学习了整形、防腐等知识,但真正面对逝者遗体时,才发现需要承受的视觉与心理‘冲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蔡光强说,大二那年,他在实习中第一次接触遗体,那是一对车祸离世的母女,特别是还是高中生的女儿,遗体受损程度比较高,他作为助手进行肢体缝合,“第一次真实操作,我紧张多过害怕。”蔡光强说,女孩有大面积的撕裂伤,他很认真地缝合,紧张得额头出汗,“特别是在给她洗头时,我感到生命很脆弱,特别难过。”第一次实际操作以后,蔡光强说他过了两天才缓过来。

蔡光强在工作中

坚守初心,服务好逝者让生者得以慰藉

“忙的时候,每天要服务50具遗体,闲时也有30具左右。”蔡光强说,工作后,每天服务的遗体数量都很大,虽然修复整形的整个过程很累,但能还逝者一份体面,获得家属们的认可,这份辛苦又会瞬间被内心的成就感替代。

蔡光强说,最早工作时,的确有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的工作,“有一次朋友聚会,有人得知我是遗体整容师后,就刻意跟我保持了距离。”蔡光强坦言,刚开始工作时,他父亲也只会对亲戚朋友说“儿子在成都工作”,不会说具体的职业。

但随着时间的增加,他自身能力变强,自己也成了父亲的骄傲,朋友们也不再避讳他,“现在爸爸会很自豪的跟别人提起我的工作。”

成都市殡仪馆遗体整容师蔡光强。

“每一个职业都需要有人去做,最初为了理想选择了这个行业,我就要尽量去做好。”蔡光强认为,做殡葬服务工作,除了要有责任心外,还要有同情心,能与逝者家属共情,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我从事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承载着让逝者体面、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让生者得以慰藉的责任。”

可喜的是,随着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大多年轻人对殡葬行业有了更多理解和尊重,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选择这个行业。蔡光强说,这几年,社会对殡葬行业从业人员的包容性大了很多,但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毕业后准备从事殡葬行业,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清楚地了解这个行业,知道困难在哪里,才能看清楚自己的内心,在遇到困难时坚守初心,“对于我自己来说,每每看到逝者家属欣慰的神情,便能找到自己从事这份工作的意义。”

记者手记

提起殡葬行业,一些中国人特别是老年人讳莫如深。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生死保持一颗平常心。随着社会的进步,让逝者走得体面和有尊严,日渐成为更多生者的共识。仅有共识远远不够,需要有人去实践。正如蔡光强所说,“每一个职业都需要有人去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一部电影萌发从业意愿,到读书时志愿的填报,再到克服心理压力进行职业实操,蔡光强这位“95后”青年,用难得的“执着”与“坚守”,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的意义,在让逝者体面走好人生最后一程的同时,找到自我的价值所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