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壹度丨发掘每一个潜在的拔尖创新人才,四川的学校这样做

2024-04-26 20:13:5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十天前,新时代卓越书记校长“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专题研讨会在成都举办,专家学者们围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等多个话题进行研讨。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与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四川各地从基础教育入手,通过积极推进科学教育、加强大学与高中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衔接等方式,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

如今,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成效如何?有哪些成功经验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四川在线记者进行了走访。

关键词一:高大贯通培养


为有潜质的学生搭平台


4月15日,在四川大学与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的“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川大附中川大班)项目签约仪式上,《四川大学通识教育进中学课程指南》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大学通识教育进中学课程指南,标志着大学和中学以新质教育为方向、五育并举为目标、衔接贯通为路径的新时代通识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其实,早在十年前,从“中学生英才计划”开始,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为首的四川高校就开始尝试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为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衔接,川大为高中教育提供了科普讲座、生涯指导、强基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科学营、通识教育六大类型的支持。”四川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廖爱民介绍。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为进一步打通大学与中学的学段衔接培养通道,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与包括成都市第七中学、成都树德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绵阳南山中学在内的多所知名中学签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协议。

“在成都市第七中学,四川大学首先做的就是通识教育进中学,我们组织专家到校给他们的学生上课,形成了课程体系。”廖爱民谈到。

在育人方式变革背景下,成都树德中学尤其重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生涯规划教育。近日,在该校第十届生涯实践活动中,学校专门邀请了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5所高校的十余名专家走进高中课堂,给同学们分享16类高校学科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前景。


电子科技大学专家走进成都树德中学课堂。

“生涯规划教育未必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最大的功能在于唤醒同学们对自我探索、对外界探索的意识,然后认识到自己的人生是需要进行规划的,而不是随遇而安。”成都树德中学宁夏街校区执行校长李红鸣认为。

关键词二:种下“科学梦”


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沃土


根植沃土,方能枝繁叶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也是如此,科学的种子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播撒。

张晓容是四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的一名科学教师,最近她的视频号更新了学生洪征制作智能交互快充立体声动态降噪音箱的场景。“这个孩子才高一,创新创造能力极强。”每当发现一个科学“苗子”,张晓容的喜悦之情就溢于言表。她时常牺牲休息时间带着学生做实验,帮助有科创潜质的学生联系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进行更深入的指导。


张晓容指导学生做实验。

4月中旬,在成都西川中学第九届科技节的活动中,火遍全网的成都树德中学物理老师屈川也再次亮相。他依然装扮得酷似“银角大王”,穿着特制金属丝编织成的衣服,走进用特斯拉线圈变压器高频共振原理运作而制造出的“人造闪电”之中。他与“闪电”共舞的场景,让在场学生喝彩连连。

类似的创意实验,屈川已经坚持做了8年。他坚信,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给学生们播下一颗兴趣的种子,这些种子总有一天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屈川走进西川中学科技节活动。

去年,以打造科技高中为目标,成都市第二中学率先创办了“科技创新实验班”,首届招生30人。

在成都市成华区,区教育局、区科协于去年11月联合发布了《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二十条》,明确经过3至5年,从科学教育体系优化、全域教师科学素养提升、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科学教育品牌焕彩、科学大教育多方协同5个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动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各方观点建议——


如何答好新时代“钱学森之问”,各方高度关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

在成都树德中学举办的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宋萑谈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探索经历了两大转向:一是从“通过智力测验遴选天才儿童的遗传决定论”转为重在对学生的“后天发现与培养”;二是从“关注智商超常儿童”转为“尊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他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最核心的是提供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挑战性的任务,首先要激发所有人的创新素养,然后在其中寻找拔尖人才。

“小学的科学普及是创新教育的根,创新意识润物无声,激发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中学有意识地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进行科学尝试,培养科学素养;大学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锻造。”四川大学教授吴朝玲认为,创新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要搭建好大中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桥梁”。

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成都市第七中学注重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和弹性的教学管理。在成都市第七中学党委书记易国栋看来,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需要超越现有“标准化”课程框架和评价框架,创新个性化课程设计和弹性教学管理,建构核心知识与能力“双核”并重的高品质课程。他认为,贯通培养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有效途径,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科研院所的培养共同体至关重要。同时,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选拔和课程设置、评价指标等也需要系统化设计,还要引领广大学生特别是超常学生关注前沿科技动态。

“参天大树”的种子正在发芽,但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持续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图片由各受访学校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