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误“龙”时拼“双抢”丨油菜全程机械化,有哪些难关要突破?

2024-05-22 18:42:1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杜馥利

四川在线记者 燕巧 文/图

5月21日中午,德阳市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一台油菜收割机正在油菜田里演示作业,百余名参训代表纷纷拿起手机记录。

当下正值“双抢”农忙时节,各式农机成为田野里的“主角”。当日,2024全国大宗油料作物提单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培训班在德阳市旌阳区举行。培训班以加快油料作物提单产、减损失的机械化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推动油料作物产能提升为主线,通过机具作业演示、院士专家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油菜、复合种植大豆、花生等大宗油料作物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培训中,油菜全程机械化受到参训代表广泛关注。四川是全国油菜第一大省,油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20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作为我国国产第一大油料作物,油菜综合机械化率69%,但在南方冬油菜种植环节中,机种率只有45%,云贵等地甚至不足10%。油菜全程机械化短板在哪?又如何突破?记者进行了采访。

油菜分段式收获

看种植端

如何让油菜移栽像种水稻一样实现机播

“油菜全程机械化关键难点在移栽和收获。”培训中,农业农村部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组组长、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吴崇友介绍,全国油菜总面积超1亿亩,85%是稻油轮作,随着水稻收获期不断推迟,油菜的生长期受到挤压,通过移栽不仅能实现油菜高产,也能减轻田间杂草和菌核病、根肿病等问题。

但移栽也加大了油菜种植的机械化难度。

吴崇友介绍,旱地移栽主要采用挖穴或开沟进行移栽,依靠土壤流动回覆填土,而稻茬田土壤黏重不流动,机器难以移栽。

如何让油菜移栽像水稻一样可以实现机械播种,成为油菜全程机械化最后一个技术“堡垒”。

油菜机械移栽

在德阳市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3台不同型号的油菜移栽机进行了油菜移栽演示——移栽机路过,农机上像地毯一样的油菜苗已成功栽进地里。

“要实现机械移栽,育苗是关键。育苗盘根成毯了,移栽质量就有了保证。”吴崇友介绍,油菜毯状苗育苗技术,改变油菜低密度育苗和人工裸根苗移栽的传统育苗移栽方式,培育的油菜毯状苗密度高、质量好、盘根成毯,适合机械切块插栽。

与此同时,试验证明,油菜“毯状苗”移栽比同期机械直播油菜每亩经济效益提高230元,比人工移栽提高220元。

油菜“毯状苗”移栽技术在四川已有应用。去年下半年,崇州开始实践油菜“毯状苗”育秧技术和油菜机插技术,在今年的收获季,“毯状苗”油菜经过测产,达到每亩203.5公斤。

看收获端

如何减少机收损失率

在德阳市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一块地里未收割的油菜足足有2米高,一台油菜联合收割机进田后,成熟饱满的油菜被收割机卷入机箱中脱粒、分离,油菜壳和秸秆则被碾成碎片,从尾部喷出均匀地撒回田地。但细看田间,还有不少油菜籽散落在泥土中。

“油菜机械化收获损失率高。”吴崇友介绍,一直以来,油菜机械化收获面临成熟度一致性差等难题,油菜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偏高,通常在10%左右,损失严重的甚至达到15%—20%。而水稻、小麦机损率都在5%以下。

油菜机械化收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联合收获,即一次性收获。联合收获方便简捷,但适应性差,对油菜成熟度等要求高,收获损失率高,同时,收获菜籽品质差,含水率高,易霉变。

另一种分段式收获,也是传统油菜收获的主要方式。即在油菜八、九分成熟时将油菜割倒,在田里晾晒5—7天后再用机器捡拾脱粒。相比一次性收割,油菜分段式收获损失率较低,同时油菜籽成熟度一致、品质好,市场收购价相对高。但农机需要两次下田作业,成本高。

油菜联合收获

如何选择收获方式?

吴崇友提出,应考虑规模与田块、油菜田间状态、气候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小规模小田块的油菜,可以采用联合收获,突出简单便捷,规模化种植且田块较大的油菜,可采用分段收获与联合收获结合的方式进行收获。收获期多雨或田间有雨,可采用联合收获抢收。

针对现有油菜收获装备适应性差、收获损失率高、不能满足广泛区域油菜收获差异化需求的问题,团队创制了1个共用底盘与3种割台组合的广适性油菜收获技术方案,在一套装备上实现两种收获方式的转移和多种作物兼用,既提高了机具利用率,也降低了机具购置成本。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