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校宝藏课③丨西南交通大学:从会吃到会做,这门课可以边学川菜边修学分

2024-06-15 20:53:2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蒋华


四川在线记者 底伊乐 卢春阳 文/图/视频

“涮着火锅唱着歌,还能把学分修够。”没错,这是真事。不久前,在《食话食说》的课堂上,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系学生陈书衡正准备着盐煎肉和水煮肉片的相关食材,计划和同学们一起大显身手,当一回“大厨”。

《食话食说》是西南交通大学专门开设的一门饮食教育课程。课程共计32个课时,旨在立足中国饮食文化,带领同学们了解烹饪原料知识和川菜的起源、发展等历史,并掌握水煮肉片、麻婆豆腐、酸菜鱼、鱼香肉丝等12道经典川菜的烹饪方法。


部分菜品展示

专业式教学布局、全电磁炉居家模式、电视投影数字化教学……从“做”到“吃”,请跟随四川在线记者一起走进西南交通大学,沉浸式感受川菜背后的魅力。

想学做菜前要先做一名“美食家”

厨师小白如何快速掌握做菜要领,亲自“出品”一道经典美味?答案是:先做一名“美食家”。这是《食话食说》主讲教师团队成员徐小刚和刘波教给同学们的一个“妙招”。毕竟,“会做”的前提是要“会吃”。

于是,每节课基本都是由老师们先进行示范、传授基本操作要领,让同学们观摩、品尝过后再自己动手操作。

“今天,同学们要完成的是两道经典川菜盐煎肉和水煮肉片的制作。”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学生四食堂红案组长、二级中式烹调师徐小刚说。在他看来,大部分来上课的都是少有厨艺经验但对做菜很感兴趣的同学,“我们从专业角度对同学们进行指导,以便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做菜要领和技巧。”


同学们尝试做菜

“二荆条切段,花椒要在低温时下锅并翻炒至深红,这里对火候的掌握很重要……”课堂上,大家一边观摩,一边仔细记录着老师们提到的要点。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伴随着一顿爆炒后,美味终于出锅,同学们也秒变“美食家”,纷纷拿起筷子想要迫不及待地品尝一番。

目前,《食话食说》教学团队由课程负责人、主讲团队、助教团队三部分组成。主讲团队从两校区食堂经理和厨师长中选聘,负责具体课程的讲授;助教团队由犀浦校区食堂的厨师长或红案组长担任,负责协助主讲老师和学生完成菜品的烹制及处理紧急情况。“我们采用小组教学的形式,每组2—3人,保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掌握最基础的烹饪技巧。”西南交通大学《食话食说》课程负责人余洋洲说。

沉浸式感受充满烟火气的课堂

陈书衡和陈思涵是来自设计系的学生,他们选修这门课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学一道菜回家做给家人吃。“一开始我以为这门选修课是美食鉴赏,后来得知是自己亲自做一道美食,觉得很有挑战也很有趣。”在陈书衡看来,平日里都是父母做饭,这一次她也想做给家里人吃。

“和在家做饭的感觉不太一样。”班上,有少部分烹饪经验的同学们感慨道。大家一致认为,和同学们配合一起完成一道菜更有成就感。

也正因如此,《食话食说》的课堂里充满了“烟火气”。


同学们尝试做菜

据余洋洲介绍,课程的考评标准分为平时成绩和结课心得体会两部分。“课程自2018年3月开设以来,已完成24个班共计1080名学生的烹饪理论与技能教学工作。学生们认为《食话食说》课程突破了以前中规中矩的教学方式,是大学里很有意义的课程。”余洋洲提到,有不少大四学生为了不留遗憾,在学分已修满的情况下,来选修这门课,足见课堂的火爆程度。

同时,依托《食话食说》教学基地,后勤保障部饮食服务中心还联合党委学工部举办“学厨交大”劳动教育研学实践活动,联合土木工程学院举办“妈妈的味道”感恩母亲节厨艺争霸赛,联合电气工程学院举办“厨类拔萃”团学骨干厨艺劳动实践活动,劳动育人人次达945人。

“多姿多彩的劳动育人活动,既能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也提升了饮食服务中心服务育人的工作质量。”饮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