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评论 | 顺势而为 让旅游业“旺丁”又“旺财”

2024-05-22 18:55:3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高云君 张杨 周丽萍

川观新闻评论员 邓也

现如今,中国已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国际旅客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日前,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旅游强国。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四川省主会场活动在乐山举行,以全省多地联动、线上线下互动方式,推出700余场子活动和160余项惠民举措。

旅游业“热辣滚烫”的背后,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旺丁不旺财”。“旺丁”的表现,在于相比疫情期间,2023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文旅市场都逐渐恢复向好,甚至火爆起来。一到节假日,景区游人如织、酒店一房难求、剧院座无虚席、餐厅人声鼎沸……“旺丁”的原因在于旅游宏观政策的持续发力、市场主体信心逐步恢复和游客出行意愿加速回归。但是人山人海的同时,有专家提醒,观察文旅发展,既要看人气,也要看转化。从一些地方发布的数据来看,尽管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数据节节攀升、屡创新高,但是人均消费增速不快,有的甚至还下降了,就像以前看街头卖艺,捧人场的多、捧钱场的少,雷声大雨点小,这就是“旺丁不旺财”。

形成“旺丁不旺财”的原因,既有宏观经济形势的作用,也有大众消费习惯转变的影响,还有一些地方自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程度的因素。如今,传统的观光式旅游主导的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很多年轻人热衷“特种兵游”,老年人喜欢跟团“性价比游”,以家庭为单位的“周边游、周末游”,以及新兴的city walk等等,这些新的文旅形式和消费模式都在深深地影响文旅市场。可以看到的是,当前大众文旅消费需求正在向性价比、多样化和高品质转变,这体现了人们旅游心态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对文旅市场结构、产业形态、发展模式、驱动方式都有着重大影响。

“旺丁不旺财”,说明在挖掘旅游消费潜力方面,还有巨大的努力空间。改善这一状况,归根到底还是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有没有漂亮的景色、特色的产品、有趣的文创、贴心的服务,以及最重要的具有性价比的价格,都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力度,提高供给能力和丰富消费业态,着力举办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文旅活动,加快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加快推出更多沉浸式、数字化文旅产品,推动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打造旅游市场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另一方面,要更好释放旅游消费需求潜力,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加强文旅市场的日常监管和问题整治,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改善旅游消费体验,强化对文旅设施、食品安全、道路交通、节庆活动等的安全监管,全方位为旅客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出游和消费环境。

从更大的范畴来看,作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文旅繁荣发展,不止于“旺财”和“旺丁”,“旺”的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文旅事业不仅事关经济增长和民生福祉,而且兼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综合效益,特别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数据上体现的接待了多少游客、带动了多少经济收入、提升了多少人的幸福感等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旅产业发展,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带动城市更新、助力乡村振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