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心理”话丨从“心”出发,为成长护航,师生家长共叙“心理”话

2024-05-23 14:29:2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张炼

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5月18日、19日,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日报社承办、四川省教育基金会协办的“说句‘心理’话”——四川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一、二期视听节目《一粒种子的成长》《问道苏东坡》全网上线。

截至5月23日9:00,两期节目在四川日报全平台、四川教育发布全平台观看量103.67万人次。5月15日至今,微博话题#和四川1061万中小学生说句心理话#阅读量超过1亿人次,#在四川用爱描绘孩子一生发展的底色#阅读量9361.1万人次,均登上微博热搜。


两期直播回顾海报

这两期节目,主讲嘉宾带领孩子们走进永丰村、三苏祠,穿越天府粮仓、追寻苏东坡成长故事,通过一粒种子的成长、问道苏东坡,解读“坚韧”“乐观”“活力”“自信”“乐观”“仁爱”“和谐”“创造”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意义。

成长不易,从“心”出发。从成都平原到川西高原,“心”的希望已经播下;从金沙江畔到大小凉山,“心”的种子正在发芽。

学生:风雨过后总会有阳光

在看完《一粒种子的成长》后,阿坝州若尔盖县中学高一(1)班学生俄尖桑周内心仿佛轻松了许多。进入高中后,学习上难免遇到困难挫折,“这期节目,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磨难。我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永丰的画卷,少年的苗圃。望着视频画面中种子成长的一幕,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高璟瑞想起了自己经历过的一场篮球比赛,团队奋力拼搏,仍然败北,“种子成长不易,即使遇到风吹雨打,也仍然努力向上生长,那我们遇到挑战就放弃吗?我觉得,失败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是我成长的磨砺,风雨过后总会有阳光。”

泸州市龙马潭区玉带河学校五年级(1)班学生龙欣妍是个很喜欢写作的小姑娘,在《问道苏东坡》节目中,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张皓谈到可以像苏东坡一样通过“写一写”来排解情绪时,她很赞同,“我们也可以写一写,用写作来平复情绪,这样才能冷静思考。”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的这句名言曾是吕望殊爸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吕望殊是绵阳市实验小学六年级(4)班的学生,3年前她曾去过三苏祠,“当我在《问道苏东坡》的视频中,再次听到三苏的故事,我理解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的严格教育,是为了给我们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节目评论节选

家长:重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5月18日晚,宜宾市长宁县希望小学一年级(2)班学生的家长王超陪着孩子收看了《一粒种子的成长》。他对“拔节育穗”一词感触颇深,“家长是一面镜子,孩子茁壮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家长要坚持以身作则,同时要和孩子多沟通谈心,也要通过孩子的问题多反思修正自己。”

李波的孩子是一名初中生,在泸州高级中学初中部上学。进入中学后,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大,作为爸爸的李波不太会表达,只是生活上更加关照,“这两期节目让我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我们要教育孩子平和面对问题,理性地接纳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刘欣(化名)是绵阳高新区虹苑路小学四年级(2)班学生乔馨逸的妈妈,通过这两期节目,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父母和家庭在孩子成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真正好的家庭教育是教会孩子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王丽娟是一位很看重孩子成绩的母亲,甚至一度忽视了女儿的心理变化。看到别人家的优秀孩子,她总是恨铁不成钢,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看了这些节目,我明白了,花开有期,每个孩子就是一粒种子,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们作父母的,只要默默陪伴,静待花开。”

老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

赵婷是阿坝州马尔康市第四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在她看来,“说句‘心理’话”视听节目的教学形式非常好,把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历史故事、科学实验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更能够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

“这两期节目让我深刻认识到,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的中小学生都可能遇到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需要因材施教。”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九年一贯制学校老师赖晓玲认为,老师们也应该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学生。

从《一粒种子的成长》中,宜宾市屏山县中学校老师赵晓艳感受到了教育学生如同培育种子,“种子生长艰辛,人在成长中亦会遭遇诸多挫折困难。我们在教育中,要让学生树立梦想,懂得坚持的意义,勇敢面对困难。”

对于巴中市巴州区第四中学心理老师吕安平而言,此次活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形式新颖,内容也很实用。”在吕安平看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这样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让学生从故事中学习,比纯粹的大道理更有效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