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费远超燃油车、部分公司拒保……新能源汽车保险难题咋个解?【C视频·问政四川】

2024-05-24 16:11:1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了

四川在线记者 蒋京洲 卢薇 摄影 华小峰

“新车保险才四千多,今年续保就要九千多!”近日,网友王先生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今年在为新能源车辆购置保险时,费用远超预想,且多家保险公司拒保,很多险种不能买。他质疑,这是否与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背道而驰?

这并非个案。多位新能源车主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保费上浮明显,比保费上浮更让车主们担忧的,是部分保险公司明确表示“没有合适的新能源车辆保险产品”。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1—3月,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09万辆,同比增长31.8%,新能源车辆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当下,投保贵、投保难的问题为何产生?如何破解?四川日报记者为此展开调查。

 

 

 

 

 

 

 

 

困惑

有车主一年未出险,车辆保费却仍涨了一倍

“我的车购置价20多万元,去年保费4000多元。一年未出险,今年保险公司却要求涨保费。”王先生告诉记者:几经协商,保费仍然涨了一倍,车才得以成功投保。

新能源车保费高,这是许多新能源车主的共同感受。

去年底,成都市民张先生在咨询新能源车险业务时,销售员向张先生出示的一张保费计算表显示,其购置价为20多万元的新能源车若于2023年12月20日投保,其保费近6000元。对于这样的报价,张先生非常吃惊,他告诉记者,这是他家的第二辆新能源车,头一辆车是在2023年8月购买的,购置价也是30多万元,但当时交纳的车险费用仅为3480元。“保的项目都差不多,为啥相隔半年,购车费降了,但是保险费反而涨了2500多元?”

“最近新能源车险产品一直在涨价,一定要早点买。”该保险销售员还这样劝说张先生。

车主胡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使用的车辆价值也就10万元出头,但保险公司给出的保费核算,若要购买车损险要7000多元,无奈,胡先生最后只能放弃车损险,仅购买第三者责任险和交强险等。

除了价格贵,部分新能源车主还遭遇投保难的困境。

刘先生于2018年购入一辆新能源小货车,用于自家经营的铺面拉货送货用,如今车辆估值约为5万元。2024年,刘先生在购买保险时却遭到了多家保险公司的拒绝,称“没有合适的保险产品提供”。在历经波折后,终于找到一家公司愿意承保,保费为5494.44元。

刘先生的新能源小货车保单

“买车险还要问里程数,超过一定里程,部分公司直接说不承保。”车主胡先生告诉记者,购买新能源车保险,想要货比三家不太容易。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许多新能源车主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在微博“新能源车保费涨价难题如何破解”话题下的一个网络投票中,50%的网友选择了今年车险“涨了!”。对此,有网友留言表示,“要推广新能源车,先把保险的事搞定再说,新能源车保险比燃油车贵那么多,老百姓会算账的。”

据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保费比传统燃油车平均高出21%。此外,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车险的车均保费为4003元,传统商业车险的车均保费为2209元,前者约为后者的1.8倍。

解释

新能源车因为增加新部件多,保险公司赔付金额较高

为什么新能源车的保险费普遍上涨?

“承保压力大,产品不赚钱。”保险销售员李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新能源车保险费用出现普涨,是保险公司在评估收益后,对产品做出的调整。“根本原因是新能源车辆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赔付比率更高。”

李先生称,在其经手的保单中,新能源车出险的赔付费用,往往比燃油车高。李先生曾处理过一起新能源车辆碰撞事故。汽车保险杠受损,按经验,燃油车遇到类似事故一般几百块就能搞定,而新能源车4S店定损4000多元,理由是保险杠上有大量传感器,需要整体更换。

车展上,市民正在咨询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视觉四川资料图)

平安产险四川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新能源车出险赔付费用较高影响,保费出现上涨。他解释说,新能源汽车车身一体化压铸技术以及电池包串并联,出险后维修难度增加、更换成本高。此外,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增加了“三电”(电机、电池、电控)特殊部件和支持智能网联技术应用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新部件,增加了可维修配件品类,因此维修赔付费用更高。

“新能源车的出险率也要高一点,这也影响了保险公司的报价。”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保险与精算系副系主任李洪曾多次开展相关调研,她告诉记者,新能源车加速快,带来更刺激驾驶感受的同时,交通事故概率也会增加。而且目前网约车行业大量使用新能源车辆作为营运车辆,这类车辆出险率拉高了整体新能源车的出险概率。

网约车出险率拉高了整体新能源车的出险概率

 

上述原因影响之下,很多中小型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发销售新能源车保险产品,或采取“限量”“限流”的方式销售已有产品,甚至对用于货运、城际通勤等特定用途及特定品牌车辆拒保,进一步加剧了新能源车主买保险难的困境。

一位保险工作人员透露,新能源车辆的高出险、高赔付导致保险公司在销售相关产品承受了较大压力。因此,对于一些中小保险公司来说,宁愿不做新能源车辆的保险,以放弃市场份额来避免亏损。此外,保险公司对业务员销售新能源车险的奖励比例相较传统燃油车险也更低,因此一线工作人员积极性也不高。

建议

不能简单套用燃油车车险逻辑,需打造更精细的新能源汽车险种

“新能源车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技术逻辑、结构特点、使用工况等都与传统燃油车不同。因此,套用燃油车车险的逻辑去做新能源车险,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李洪告诉记者,新能源车仍处在一个市场快速发展、技术快速迭代的阶段,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作为承保的标的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占车辆成本大头的‘三电’系统,电池的折旧率怎么算?电机的故障率是多少?智能设备的损坏风险如何?再如,车辆维修,燃油车的零部件通用性高、价格透明。新能源车的部件有的只有自己的厂商才有,维修不便,这部分定损又怎么做?这些都是摆在保险公司面前的难题。”李洪说。

车展上,市民们正在了解新能源车的性能(视觉四川资料图)

因此,李洪认为,针对新能源车辆去制定更加合理、精细的保险产品,破除当下“投保人觉得贵、保险公司觉得亏”的新能源车辆保险困境。

“要实现这个事需要多方合力。”李洪表示,从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的角度来说政策制定应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给保险企业更多的自主空间,也可以考虑通过企业税费减免或者直接的保险费用适度补贴的形式支持新能源车险良性发展。

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应当鼓励企业探索推出兜底性的保险产品,实现新能源汽车“愿保尽保、应保尽保”,解决车主买保险难的痛点。另一方面也应该研究更精细化的保险条款,鼓励行业研究推出“基础+变动组合”的保险产品,更加适应不同车主群体的投保需要。

新能源汽车4S店内可以办理金融保险的业务

“例如2021年12月1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就明确了新能源车辆在充电、停放状态下的保险条款,与燃油车做了明显区分,更加适应市场需要。”李洪说。

从保险企业来说,要改变“只管事后赔付”的思维,从事前和事中介入减少风险。李洪认为,基于现在新能源车辆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发展迅速,保险公司可与车企协商打通数据壁垒,在使用中收集用户的驾车习惯,分析风险因子,从而打造基于使用量而定保费的保险产品,实现“一人一车一保险”的精准化产品定价,让驾驶习惯良好的投保人真正享受到实惠。

实际上,有的企业似乎也正在做出探索,5月6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行政许可信息,同意比亚迪财险在安徽、江西、深圳等地使用全国统一的交强险条款、基础保险费率和相应的费率浮动系数。李洪认为,车企亲自“下场”卖保险,必将对传统保险公司的车险业务带来冲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