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川春灌用水有哪些新变化?

2024-05-24 23:14:5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郭书琼

四川在线记者 邵明亮  文/图

5月是四川小春作物抢收和大春作物抢种的“双抢”时段,也是春灌集中供水期。

“当前,我省春灌用水保障有力、好于预期、优于去年。”5月24日,四川在线记者从四川省水利厅获悉,截至5月20日,四川春灌工作进展顺利,全省春灌供水约25.3亿立方米,完成水稻保栽1940万亩,占年度计划近七成。

近日,四川在线记者先后前往玉溪河灌区、都江堰灌区和武引灌区等省直大型灌区采访,了解今年春灌期间,各大灌区的用水新变化。

技术赋能

数字孪生精准调度替代“靠经验调水”

值班人员在电脑操作界面上轻点鼠标,十几公里外的一处支渠水闸缓慢开启,不一会儿,清澈的渠水沿着渠道奔向灌区。

5月22日,走进位于雅安市名山区的玉溪河灌区百丈水库片区调度指挥分中心,灌区工作人员正在对春灌用水进行调度,供水时间、供水总量可实时在线掌控。

“与往年不同,今年我们利用建成的智慧灌区综合管理平台和数字孪生模型,对水量调度进行模拟预演,精准调配水资源。”四川省玉溪河灌区运管中心副主任何凤萍介绍。


玉溪河灌区数字化场景应用平台。  水利厅供图

在雅安市名山区车岭镇天池村,雅安瑞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吉勇正在组织村民插秧。“打个电话水就来了,而且来水很充足,我们这几天要赶着把公司承包的50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水稻。”陈吉勇说。

灌区用水户不担心春灌用水问题,得益于玉溪河灌区实施的“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让灌区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据了解,通过数字孪生场景动态化模拟灌区水量调度,可验证和灵活调整灌区供水计划和配水方案。

“以前,我们都是凭经验调度水量,供水存在不确定性以及动态调整滞后等问题,但通过数字孪生模拟,进一步提高了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调度管理更高效,工程调控更精准。”何凤萍说。

大型灌区是四川粮食和优质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战场”。同样,在全国第一大灌区——都江堰灌区,今年春灌期间,都江堰灌区也充分利用了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对岷江上游来水的精准化监测,渠首六干渠配水智能化调度、重要制口闸门远程化操控、调水配水全流程线上作业,岷江水实现从源头到田头“一键直达”,全力保障598.4万亩水稻栽插任务,预计6月上旬可基本实现“关秧门”。


玉溪河灌区的水稻栽插场景。

“一体化”发力

让尾水灌区“优先”用上春灌水

“过去,我们村里栽秧,最晚可以拖到6月中下旬,今年到目前全村水稻已经基本栽插完毕,水起了大作用。”5月23日,绵阳市盐亭县高渠镇毛公社区党总支书记许和弟谈到今年的春灌供水工作,连连称赞。

盐亭县处于武引灌区一期工程的尾水灌区,过去春灌用水,都是要等到渠系上游的江油、游仙、梓潼、三台等县区用完之后,水才能抵达盐亭。

“盐亭在这些县区里面是最早开始栽插的,但水却是最后抵达的,导致栽插偏晚,会对粮食产量有影响。”盐亭县武引建设管理局副局长蒲东告诉记者,今年盐亭县早在4月就完成了第一轮供水,比上游地区还早,供水保证率更是从过去的50%提高到95%,群众较往年提前15天完成水稻栽插。

尾水灌区“优先”用上水,这是如何做到的?


武引灌区内的共麻分支渠正在向灌区供水。

原来,武引灌区自2022年起,在水利厅统一部署下启动了“一体化”改革,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准确摸清用水需求,做好水资源总量控制及高效利用。通过“一体化”改革发力,武引灌区实现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分配,尾水灌区用水难、用水晚的问题被有效解决。

“今年是武引灌区‘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后的首个春灌供水年,灌区对水资源的调配能力更加科学、高效。”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运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李文冬介绍,截至目前,武引灌区已累计春灌供水超1.3亿立方米,共计保灌459万亩,完成水稻栽插101万亩,达到计划栽插面积的70%。


武引灌区已累计完成水稻栽插101万亩。

同样,在都江堰灌区的尾水灌区——毗河灌区,得益于灌区“一体化”改革成效,今年春灌期间的用水也得到有效保障。在资阳市乐至县良安镇田家坝村,近日该村水稻已全部栽插完毕,比往年提前了约15天。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今年已向乐至县输水1300万立方米。

“通过‘一体化’改革,灌区水资源由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进行统一调配,在春灌开始前即着手向尾水灌区‘优先’输水,确保灌区上下游均衡受益,水资源利用效率也大幅提升。”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毗河管理处副处长张伟介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