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成都科创生态岛上这条红毯上“新”光熠熠

2024-05-24 23:16:1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记者 文露敏 蒋君芳

西下的阳光洒在兴隆湖上,闪烁金光;湖边的成都科创生态岛上,“新”光熠熠。

5月24日,2024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暨蓉城科学之夜启动仪式上,10支在川的创新团队走上红毯,带来一片“创新之光”。


肖刚在红毯上接受访谈。

18时许,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肖刚和同事走上红毯。他们代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团队而来。

如果将携带宇宙起源、天体演化等重要科学信息的宇宙线比作“宇宙信使”,“拉索”就是“信件”的“接收站”。依托“拉索”,中国科学家正向宇宙线起源世纪之谜发起冲击。

当天展出的“向‘新’而行”重大科技成果展上,“拉索”的缪子探测器模型也是展品之一。在稻城海子山,真正的缪子探测器一共有1188个,每个直径达6.8米,就像一个个“土堆”。“土堆”之中的混凝土罐体,放置了装有超纯水的高反射率水袋,是“捕捉”缪子的关键。

肖刚正是缪子探测器阵列的负责人。回想起自己印象最深的日子,他的思绪来到2018年10月。

当时,缪子探测器进入灌水的关键环节。但团队很快发现,每个探测器的信号差别比较大。那段时间,大家白天在“土堆”之间反复做实验,晚上,还要加班分析数据、想第二天的方案。

海子山,山风呼啸。“光是做实验的帐篷,都吹烂了好几个。”肖刚回忆。

这样的工作持续了一个月,团队终于发现,信号的差异是由于探测器中水袋的材料反射率没有达到标准,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科学家精神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而对于‘拉索’团队而言,正是这种不畏艰难、甘受疾苦的奉献精神。”肖刚说。

同样步上红毯的,还有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团队。近年来,在聚变研究领域,他们取得了众多创新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陈庆川特别介绍了其中一个实验成果:“今年,我们运用人工智能控制实验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对等离子体破裂的预测和缓解。”

“团队协作在科技创新中非常重要。”陈庆川说,以人工智能技术在聚变领域中的研究应用为例,团队成员来自各个专业、各个领域,夜以继日地守着装置做实验、分析实验数据、优化迭代实验方案,最终实现了装置的安全稳定和各成果的可靠产出。

海思科创新药研发团队、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团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华龙一号”技术创新团队……一支支创新团队走上红毯,留下点点“新”光。


创新团队走上红毯。

红毯有尽头,但向“新”的步伐不会停滞。现场,肖刚透露,“拉索”团队正在布局中微子实验、南美洲伽马天文实验等,不断向科技最前沿发起冲击。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