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些案例,看四川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路径

2024-05-25 21:39:4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梁庆

四川在线记者 张蒙

“我们片区内的野生大熊猫至少增添了2只新成员。”近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红外相机拍到了大熊猫母子的视频,时隔近十年,再次在这里看到大熊猫母子同框玩耍。

今年4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的红外摄像机拍摄到大熊猫母子。

四川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之一、全国特有物种最多的省份,在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前后,生态环境厅相继发布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雅安天全、若尔盖花湖等点位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典型案例,物种丰富的四川,如何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退出+修复

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

野生动物为何越来越多?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管护总站副站长曾泽军看来,是因为人类活动“退”,野生动物“进”。

曾泽军介绍,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区域,在关停、退出区域内小水电、矿场等场所后,西岭大飞水、小飞水等“千年飞瀑”胜景重现,再通过自然生态修复和人工生态修复的方式,恢复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现在这里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13种,森林覆盖率达56.31%。

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生态环境厅供图

在位于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花湖,当地拆除了湿地缓冲区内栈道、观景平台等旅游设施,控制花湖流域畜牧超载率在8%以内;再通过建设生态堤坝、土壤渗滤污水处理设施等生态修复工程,切实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从成果来看,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三年来已累计修复大熊猫栖息地超过16万亩,这里的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珙桐等8000多种伴生珍稀动植物得到良好保护;若尔盖花湖连续3年监测发现7种新的珍稀物种,鱼类物种数由18类增加至20类,生态治理见到实效。

大熊猫国家公园和若尔盖县花湖的生态保护成果正是四川全域生态保护的写照。

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四大生态系统是生物重要的栖息地。近年来,四川组织实施了大规模国土绿化、天然林资源保护、草原保护修复、荒漠化治理等多项工程。

在监管方面,四川开展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绿盾”行动、自然保护地人为活动遥感监测,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及时整改,常态化开展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将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成效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年度目标考核。

数据显示,四川全省林木覆盖率达51.84%、森林覆盖率达35.7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2.5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以上;四川已建成国际重要湿地3处、湿地自然保护区32个,十年间湿地公园从13处增至55处……

目前,我省正在编制《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将以物种为核心,推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全面、平衡发展,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创新+转化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做好‘两山’转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所长谢强认为,我省横断山南段、岷山-横断山北段等区域既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促进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转化,需要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生态优先原则下,成都围绕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方面探索创新机制,破解原住居民权益保障、社区利益平衡与自然生态保护冲突等方面问题,带动企业做大做强,让社区和当地居民成为国家公园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

天全县慈朗湖。生态环境厅供图

而在雅安市天全县,在水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后,水生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以该县城慈朗湖为例,从2020年管护之前常见10余种水鸟类到管护之后已增加到60余种,天全已成为群众休憩、观鸟,充分亲近自然、感受生态的休闲胜地。

尽管资源不同,各市州亦在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模式。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九寨沟县、汶川县等地推动生态农林业提质增效,发展电子商务及农旅文工融合发展产业等模式;宝兴县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社区共管模式,配套环境经济制度,让当地群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获益。

生态保护补偿也是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2017年以来,若尔盖花湖累计兑现草原生态补奖资金、湿地生态效益补偿3.67亿元,近日,我国新出台了《生态保护补偿条例》,这也将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保护长效投入制度体系,更多主体可以从守护绿水青山中得到实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