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文露敏
5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围绕“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 切实担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四川使命”作介绍。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四川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吴群刚用“非同一般、非常可期”来作概括。其中,“非同一般”,就是四川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资源优势和条件。
发布会专门例举了电子科技大学研发出一种高速通信技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每秒80个Gbit。运用这一技术,在成都大运会期间,比赛现场的精彩画面得以身临其境般呈现给全球观众。
这一技术,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太赫兹调控与通信技术团队。这项太赫兹通信技术,能够助力高清赛事实时转播,达到超高清晰度画质、超低延时的效果——赛场上,运动员旋转跳跃,显示屏上,“影随人动”,纤毫毕现。
“太赫兹波是频率位于无线电微波与红外可见光波之间的电磁波,被誉为连接微波与光波的‘桥梁’。”谈起这项成果,电子科技大学高新与国际合作处处长、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雅鑫教授打开话匣子。
太赫兹通信技术既具有光通信大带宽高速率优势,又具有无线电通信无线传输能力,拥有带宽大、速率高、私密性好等特点,是实现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潜在关键核心技术。当前,美国、欧盟、日本等都高度关注并且投入到相关技术的研发之中。
在刘盛纲院士和李少谦教授的带领下,电子科技大学从2006年起就开始研发太赫兹通信技术,目前,其无线通信速率相较5G提升10倍以上,达到100Gbps以上。也就是说,每秒可以实现3至4部蓝光电影的传输。
“十年磨一剑。”谈起技术的攻坚之路,张雅鑫用5个字概括。长期以来,该技术一直受太赫兹射频芯片和器件性能的影响和制约,面临着“传不远”“传不快”“传不好”的难点。
为此,电子科技大学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组成的联合项目组,在国家重大项目等支持下,历经十余年,通过将人工微结构与电路相结合的超构芯片设计新思想,建立了从太赫兹超构射频芯片、单片射频器件、集成工艺到系统研制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
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团队的“向‘新’之路”并未停止。目前,他们又进一步成功研制出面向中近距离高速通信应用场景、系统总功耗小于5W的太赫兹紧凑型全数字通信系统以及无人机挂载太赫兹小型化定向组网通信系统实验样机。
“瞄准系统的小型化、集成化、高动态需求,团队还要进一步提升太赫兹核心射频器件的性能,优化发展太赫兹跟瞄技术、突破低功耗集成化系统技术以及太赫兹定向组网技术。”张雅鑫透露。
日前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指出,四川科教资源富集、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必须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组数据可见底气:四川拥有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17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还有137所普通高校、369家科研院所,以及20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这些都是四川开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气和支撑。
发布会上同时透露,像电子科技大学这样拥有“独门绝技”的单位,四川还有很多。
张雅鑫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围绕无线高清视频传输与转播、低空无人集群平台定向组网等应用场景,基于四川省先进光电集成射频超构芯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等平台,联合相关优势单位,继续产学研用“强强联合”,步步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