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未来丨从高山峡谷到低海拔地区,“鸽子花”飞进城不再难

2024-05-27 23:11:5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成都植物园内开放的“鸽子花”。  受访者供图

四川在线记者 燕巧

辜云杰的家距离活水公园只有20分钟步行路程。上个月,他走进位于成都市闹市区的活水公园,寻找一株开花的植物——珙桐。

辜云杰是四川省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所长,过去3年,他在正在建设的乐西高速沿线,指导移栽了3000余株珙桐。“珙桐在高山峡谷常见,但在闹市区还是比较少见。”

活水公园这株珙桐,自1997年建园之初引入,今年4月开了花,引得不少市民前来拍照打卡。

和大熊猫一样,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生物,适宜生长在1500—2200米的高山峡谷,所以珙桐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但近年来,飞入低海拔城市的珙桐越来越多,目前珙桐已在北京、杭州、南京、郑州等多个城市引种成功。适宜在高海拔地区生长的珙桐,进城是否不再难?


活水公园里的珙桐开花。  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供图

为什么珙桐适宜生长在高海拔?

乐西高速公路,穿越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2个自然保护区,沿线路段就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珍稀植物的影响,过去3年,辜云杰在乐西高速沿线,就近就地指导移栽了3000余株珙桐,存活率达99%。

这打破了很多人对珙桐的想象: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移栽上千株,存活率可以这么高?

事实上,就地移栽珙桐并不难。

“做好断根等处理、在冬春休眠期移栽,珙桐存活率甚至比其他普通树种还高。”辜云杰介绍,就地移栽珙桐,跟其他大树并无显著差异,因为其独根独苗,存活率可以维持很高的水平。

珙桐之所以珍稀,在于它对于生存环境的极端挑剔。

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胥晓及其团队对珙桐生长习性很熟悉——珙桐通常生长在气候温凉、湿润、多雨、多雾的山地环境,能经受零下1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但却不耐高温干旱。“当连续5天气温高达39摄氏度且干旱时,珙桐的叶片枯焦率可达40%。”胥晓介绍,异常高温能让珙桐全身“烧伤”,甚至导致幼苗逐渐枯死。

珙桐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边缘及周边省份。其中,四川省共有上亿株珙桐,稳居全国第一。

虽然全省珙桐数量已经过亿株,但珙桐野生种群复新仍存在困难。“主要原因在于种子自然萌发困难,幼苗存活率低。”胥晓介绍。

珙桐果实骨质坚硬,休眠期长,有隔年发芽的特性,埋在土壤中2至3年才发芽,所以大部分种子未到发芽时间就已腐烂,发芽率极低,甚至根本不发芽;珙桐幼苗生长缓慢,在干旱高温季节不易存活,这也影响了珙桐的天然繁育。


宜宾市珙县,野生珙桐花竞相绽放。 C视觉摄影师 庄歌尔 摄

为何“下山”的珙桐越来越多?

珙桐适宜生长在高海拔地区,为什么在低海拔的城市,我们看到的珙桐树越来越多?

“这与多年来科学工作者们对珙桐引种栽培驯化技术的不懈研究相关。”西华师范大学教授严贤春介绍,珙桐向低海拔移栽,随着生存环境比如光照、温度、水分等变化,珙桐移栽成活难度也随之增加,或者虽移栽成活,但开花困难。

2012年4月,成都市植物园建成了四川省首个珍稀濒危植物专类园,园内定植了从峨眉山迁地保育的3株珙桐。这些珙桐当时已达到了开花的年龄,移栽当年就开了花。但此后的11年间,珙桐却没再开花。

“低海拔地区移植珙桐,最关键的是保证珙桐苗木能顺利度过夏季高温。”西华师范大学教授刘沁松介绍,可通过减弱日照强度,降低温度,提高湿度等技术方法,为珙桐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使其正常生长。

为了让移栽的珙桐成功复花,成都市植物园通过改善珙桐的立地条件、小气候措施保障、土壤改良等工作,使珙桐的生长状况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从去年开始,珙桐已经连续2年开花。

天然生长的珙桐,一般在10年以上才开花,人工栽培的珙桐,精心护理,可以7—8年开花,但如果采用幼树高接花枝,则可以实现1—2年开花。

今年春季,在荥经县城,一株通过高枝嫁接后的珙桐幼树,在移栽2年后实现了首次自然开花。


在荥经县城通过嫁接提前开花的珙桐。  雅安市林业局供图

“鸽子树”能否进城成为景观树?

珙桐开花时白色的苞片,形似白鸽展开的翅膀,所以珙桐又叫“鸽子树”。随着“鸽子花”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园绽放,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

“下山”的珙桐,能否成为城市景观树?这正是胥晓和他的团队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好看的“鸽子花”花期能不能再长一点?野生珙桐种群中幼苗为什么存活率低?珙桐能否成为城市风景线,让城市市民看个够?

刘沁松表示,目前珙桐已在国内北京、杭州、南京、郑州等多个城市引种成功,而四川作为珙桐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其土壤环境、气候等更适宜珙桐的生长,对于广泛种植珙桐具有先天的优势。

如何让珙桐更顺利地进城?建立珙桐低海拔繁育基地是重要方式。

2022年,西华师范大学与马边县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珙桐低海拔繁育与种质资源基地,持续解决珙桐科学问题和关键应用技术,深入研究珙桐的适应能力和挖掘其潜在的园林应用价值,争取让“鸽子花”飞进寻常百姓家。

“马边县境内珙桐资源丰富,境内海拔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变化显著,比较适合野生珙桐的引种驯化,从而为珙桐低海拔繁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严贤春介绍。

现在,马边已规划了近4000平方米的一期建设项目,规划自然环境教育区、珙桐种质资源区、珙桐低海拔繁育区、珙桐开发利用示范区4大功能区,目前正谋划开展基地二期工程建设。

珙桐作为城市绿化树种也已有城市在推进。移栽进县城的珙桐成功开花后,荥经正在着手继续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扩大珙桐人工繁殖规模,将繁殖成果应用到城市绿化、园林造景等领域,努力让珙桐资源的保护走上一条从被动保护到主动开发利用的新路上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