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观察丨宝兴灾后恢复重建的“疏解之道”

2024-06-04 21:34:5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雅安观察 黄刚

近日,记者在宝兴县灵关滨河长征大道上看到,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14米宽的中间四车道上已有车辆来往。

灵关滨河长征大道是《“6·1”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的项目之一。按照恢复重建目标,宝兴将努力打造全省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县城功能疏解样板。目前,宝兴已推动总投资15.5亿元的23个功能疏解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预计可直接吸纳就业1万余人,57个单位疏解到灵关镇。

近日,记者前往宝兴县,探寻灾后恢复重建的“疏解之道”。


鸟瞰宝兴县。黄刚 摄

抓项目,“疏”发展动脉

“宝兴县有一半左右的建成区处于地质灾害中高风险区,疏解是以防范地震等自然灾害为驱使,因此要‘功能俱全’。”宝兴县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基础设施、行政功能等都要进行转移。

基础设施被视为县城功能疏解的“动脉”。如灵关滨河长征大道,就将成为宝兴灾后主要疏解地——灵关镇的交通要道。项目相关施工负责人王忠艺介绍,这条大道长2.5公里,象征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大道上还将布置“翻越夹金山”“川军出川”等红色艺术雕塑,大道尽头则设有现代水幕投影,“预计在下半年将全部完工。”

这条大道旁的工地上,沿河而建的宝兴综合高级中学新建项目、灵关镇安居房项目也已见雏形。该安居房项目共452户,户型在70平方米到150平方米不等,8月就可交付。

按照相关规划,今年6月是宝兴县推进灾后重建实施工作的攻坚冲刺期,8月前,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将完成建设,产业将实现恢复提升。


灵关镇安居房项目初具雏形。黄刚 摄

看需求,“解”后顾之忧

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还包括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和生态修复、产业恢复提升等。围绕居民需求细化举措,是宝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重点之一。

家住宝兴县五龙乡的村民彭汝宁家房屋在“6·1”芦山地震中受损。重建房屋时,当地政府补贴了约7万元,还免费协调了数吨砂石和水泥等原材料,派遣专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场地划分、运输等难题。如今,他和老伴在新建的4层新房里与儿女同住,顶层还可以晾晒衣物和储存粮食,一家人其乐融融。

要安居,更要“乐业”,为居民解除后顾之忧。宝兴县推动产业恢复提升,大力发展牦牛、藏香猪、山药、枇杷等特色产业,坚持发展汉白玉产业,还创新发展“飞地经济”,带动当地村集体增收;同时利用自身优势,挖掘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多彩民族文化和大熊猫文化,依托达瓦更扎、神木垒、夹金山、蜂桶寨邓池沟等景区,通过发展特色民宿等方式,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