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企大调研·寻找新质生产力⑧丨机器人站上“风口”,川企如何“迎风起舞”?

2024-06-05 08:30:1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海报制作 汪银

5月底,研发智能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下称:配药机器人)的四川杰仕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杰仕德科技)收获了两笔省外意向投资,额度达6000万元,这超出了公司董事长易基刚的融资预期,他直言“行业很‘热’”。


今年以来,机器人市场“热”力攀升。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一季度,国内机器人领域合计发生融资案例59起、涉及融资金额45.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6.92%和51.72%。


热潮奔涌而来,中国机器人早已跑出加速度。我国已连续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在全球的装机份额从2012年的14%升至2022年的52%。


四川也迎“风”而上。在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多个细分赛道内,均有川企崭露头角。竞逐新赛道上,川企如何抢滩“新蓝海”?记者对此进行了调研走访。



四川机器人产业家底如何?


已聚集上百家相关企业和21家规上主机企业

每小时可配制200袋静脉输液药液,效率是人工的3—4倍。

近日,记者走进杰仕德科技,一款配药机器人“大展身手”:尽管外观看起来像普通的立式柜,但内部却“长着”一双双“巧手”,能快速将药剂瓶切割打开,再将针管自动插入药剂瓶提取药液,然后精准混合到输液袋中……

“公司推出配药机器人,就是为了‘解放’护士双手。”易基刚介绍,传统的静脉用药调配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易造成职业伤害,而且工作量极大,我国每年的静脉用药量在百亿袋以上,需要数以百万计的护士参与配药。目前该公司的配药机器人已在省内外10余家医院“上岗”。


杰仕德科技的智能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

同样瞄准医用领域,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下称:布法罗)已在康复机器人赛道深耕十余年,其拳头产品是可以“穿在身上”的外骨骼机器人,其中一款“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是全国首批获得认证的外骨骼机器人。


布法罗测试人员正在测试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可帮助脊髓损伤、瘫痪等人群站立行走,也适用于康复治疗。”该公司执行总经理范新华介绍,目前该产品已在上百家医院使用,包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等知名医院,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

在工业机器人赛道,四川还不乏“隐形冠军”。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卡诺普),以研发国产机器人控制器起家,经过12年发展,已成为国内焊接机器人领域的“隐形冠军”,焊接机器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近15%。


卡诺普最新款焊接机器人。

今年大热的人形机器人,四川也有布局。今年3月,四川启动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首批项目,其中就包括“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一个月后,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下称:创新中心)落地成都,这是中西部地区首个人形机器人新型研发机构。

“目前在工业机器人赛道,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链已经很成熟,但人形机器人还处于发展早期,产业格局尚未完全定型,四川有很大发展机会。”创新中心负责人、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睿睿坦言,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下一步创新中心将加快科技攻关,争取尽快有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面市。

总体来看,四川机器人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目前全省机器人相关的企业上百家,规上机器人主机企业已达21家。特别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四川自2014年布局,已经形成了成都龙潭寺、成都高新区、绵阳经开区、宜宾三江新区等3地4园区共同发展的格局,构建了从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

如何攻克技术壁垒?


瞄准行业需求,产学研合作解决跨学科难题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不过,在机器人核心技术层面,“卡脖子”现象长期存在。

川企如何闯关夺隘,突破一项项技术难关?

早在2012年,刚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的邓世海,就遇到创业的第一大难题:从零开始做机器人,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这三大核心零部件都要进口,几款零件买下来,跟购买机器人整机的费用差不多。最后公司选择调整方向,从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做起。

“我们走的是一条从单一零部件的研制、到单一控制系统的研发、再到传感器、最后到整机制造的技术路线。”卡诺普副总经理邓世海介绍,控制器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公司率先以此入手,实现控制器的国产化,力争把工业机器人的价格“打”下来。

在技术攻关方面,公司依托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加强产学研合作,连续多年蝉联国产机器人控制器销量第一,营业收入连续5年年均增长超过77%。


卡诺普的生产车间。

记者调研发现,在寻求核心技术突破的道路上,不少企业都选择与高校科研机构强强联手,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我们的科研团队由临床一线专家,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专家组成。”易基刚说,在临床进行“真枪实弹”的应用后,公司会根据临床需求及时对产品调整优化,目前产品已升级到第八代,能满足全种类药物的配药需求。

而脱胎于电子科技大学的创业公司——布法罗,从创立之初就具有创新基因。“公司是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不仅创始团队掌握了相关技术,还背靠电子科技大学强大的研发实力。”范新华介绍,2015年起,公司还和医院专家合作建立医疗团队,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了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业委员会,更好契合临床需求,开发产品。


布法罗的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

不过,和发达省份相比,四川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平台仍然偏少。

“四川尚无国家级机器人创新平台,现有省级机器人创新平台主要以机器人应用研究为主。”四川大学智能交叉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章毅建议,下一步要在机器人操作系统、技能学习与发育进化、情感识别等前沿技术加强科技攻关,同时在高性能传感器、驱动器、能源总成等关键零部件和系列整机方面加快研发。同时,强化智力支撑,推行“企业提需求+政府给支持”模式,联合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加快形成良好创新生态。

如何避免产品“昙花一现”?


既要扎根专业领域,也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当前,机器人产业“百花齐放”,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产品功能定位不够清晰,没有找到真正的应用场景,容易在资本市场上“昙花一现”,难逃“虎头蛇尾”的结局。

“最难的不是从0到1,将技术变为产品,而是从1到100,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创业十余年来,范新华发现,高校要做出个样品其实很快,但从样品变成产品、再变成商品,需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度、实用性、产品价格等各方面因素。

尽管公司产品已在临床推广应用多年,但仍在持续打磨。 “近三年,我们不断对外骨骼机器人升级迭代,比如让操作更加简单、步态控制更自然、匹配度更强、训练模式更丰富,同时生产成本更低。”

由于技术成熟度、成本、安全性、行业标准等问题,目前医疗机器人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以静脉配药机器人为例,目前在医院的渗透率还不到2%。

为了打开市场,杰仕德科技选择与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合作,打造行业示范样板。“很多医院来考察,最看重的是产品能否真正解决医院临床的需求。”易基刚介绍,把样板树起来,才有说服力,而且这类体量的医院,在国内数量庞大,是公司的开发重点。

在工业机器人赛道深耕十余年后,卡诺普已拿下了比亚迪、富士康等众多客户。邓世海透露,这背后的秘诀是打“持久战”。

“我们的产品一般先交给客户试用,但刚开始即便符合产线要求,也不一定能进入采购目录,因为很多大客户手中都有多家供应商,企业要锲而不舍、长期跟踪,一旦有替补机会,就要立刻抓住。”邓世海说,目前公司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地区),海外市场营收占比近20%。

还要善于寻找新机会。2021年,卡诺普就决心跳出焊接领域,目前公司已经研发生产了50多种单一型机器人,涵盖焊接、机床上下料、搬运、码垛等多个领域,今年还全力开拓新能源汽车、光伏、电子等新赛道,预计年内将有10多款新机器人面世。

布法罗也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近日,公司已瞄准TOC市场,开发适用于个人的康复机器人产品。“我们还将瞄准银发经济,开发老人照护类居家产品。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推出3—4款相关产品。”范新华表示。

如何补齐产业短板?


借鉴发达省份经验,加快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

根据《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我国机器人优质企业重点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中,北京、深圳、上海的机器人产业实力最为雄厚。

“与广东、上海、江苏等发达省份相比,四川机器人产业布局较晚,目前仅有成都、绵阳等2个机器人专业园区,而且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配套率较低。”章毅指出。

由于应用场景不足,一些机器人还面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公司的焊接机器人在省内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不到5%,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8%左右。”邓世海透露。

差距也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西部省份,机器人市场机会多而竞争相对较小,川企大有可为。”章毅建议,下一步,政府部门要完善支持政策,搭建机器人应用推广平台,组织产需对接,加大机器人在工业、康复治疗、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消费场景应用,促进机器人企业加快发展。

在市场开拓方面,可以借鉴发达省份经验。 “康复机器人的主力市场,还是在社区和家庭。”范新华举例,近三年上海已建成上百家社区康复中心,为社区残障人士免费提供康复器材、康复健身指导,其中不乏康复机器人。四川也可以借鉴相关经验,通过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和金融力量的共同参与,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推广康复智能设备,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服务。

高昂的成本与售价也是制约机器人推广的主要难题。“可以借鉴广东等地的医疗设备租赁模式。”易基刚建议,金融租赁平台可以根据医院要求购进选定的医疗设备,由医院在使用期内分期支付一定租金,可以极大缓解医院和地方财政资金压力。

紧牵应用场景这个“牛鼻子”,日前成都已提出,将以人形机器人进世园会为节点,开展机器人“十进”活动。企业也注意到一些可喜信号:在全省制造业“智改数转”和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大背景下,整个市场更“热”了。

“最近连做五金加工的企业都主动找上门,想要购买设备。”邓世海分享了一个好消息,近日公司的工业机器人已进入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供应商(第一批)名单,经济和信息化厅还发布了供需清单,公司的路更宽了。

(受访者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