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新规之下 四川微短剧如何赢取未来?

2024-06-11 19:07:3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丛雨萌 四川在线记者 罗海韵

今年6月1日起,微短剧管理新规定正式实施生效,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用好审核监督的指挥棒,明确“管什么、由谁管、怎么管”的权与责,更要在全流程把好关。曾一度野蛮生长的短剧,即将告别“草莽时代”,微而不弱、短而不浅,网络微短剧只有健康、规范发展,才能赢得未来。

在当下的网络视听行业,短剧特别是微短剧以及衍生的网络直播,成为最重要的风口之一。各类短剧微短剧占领“80后”及二、三线城市的下沉市场,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市场之火热,令人不可忽视。

“光影蜀韵•微动视界”微短剧创投会

微短剧曾以粗放增长的姿态活跃在各个平台内,然而部分微短剧存在题材低俗化等情况,更有甚者夸张猎奇,不断刷新“雷剧”下限,不仅影响用户观感,更破坏行业发展。种种信号表明,短剧精品化的号角已经吹响,留给低质短剧的时间不多了。短剧应该如何走精品化路线?试图走精品化路线的短剧又该如何留住观众?

即时满足,迅速转折——微短剧的致富秘籍

“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入账4亿多”“某大V一个寒假靠两部短剧收入过亿”……2024年伊始,有关微短剧“创富神话”的话题便居高不下。对比普通视频平台每月二三十元的会员费,普通观众心里的疑问也越来越大:一部一百集的短剧,除了前面十几集,后面的内容都要付费解锁,看完一部微短剧就要上百元。与电视剧电影相比,某些制作不算精良的微短剧为什么让观众“上头”?

实际上,“爽”与“快”是很多微短剧从业者的共识。6秒给出身份,15秒第一个转折,最后10秒留下悬念,这是小程序短剧抓住观众的拍摄公式。节奏快、情绪强不仅是微短剧剧本的底层逻辑,更是包括导演、演员和剪辑在内共同遵守的规则。

业内人士魏巍将微短剧比作快餐,抛开剧情本身的内涵与艺术性,只有速度够快、产出够多,产生的经济效益才能更多。据他介绍,去年他曾一个月拍了三部微短剧,平均每10天拍摄一部,而拍摄时间被延长到每天14小时,从短剧立项到杀青只需要十五天,一个月可以产出几百集。“如果拍摄速度过慢,就会亏本。”而像魏巍这样的创作者,正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新芽。

拍摄“赶时间”,演员“赶时间”,剧情剪辑却“不赶时间”。同一部戏内的精彩瞬间,要分为数十集进行剪辑。以2023年缔造收入“神话”——8天投放收益超1亿元的短剧《无双》为例,一场简单的宴会戏硬是拍成了35集。原来,微短剧剧本类似于网络小说,剧本必须有层出不穷的转折点,才能抓住观众的目光,这些 “转折点”也正是微短剧的“付费点”。一般来讲,平台会将微短剧的前10—15集设为免费观看,用简单易懂的情节吸引观众,还能为观众造梦,属于典型的“即时满足”。付费观看常出现在剧情的关键时刻,且通常不是一次性付费行为。

如果一部短剧能把同一个场景里的戏尽量延长,集数越多,付费点就越多,产生收益就越大。市场热度高,入行门槛却相反,只要有资金、够“爽”的剧情、演技不够颜值来凑的演员,便可开机大吉,在短剧市场里分一杯羹。在内容同质化严重、行业竞争逐渐激烈的短剧行业,看似热闹非凡,但光靠每隔两集就是痛点和爆点的“爽文套路”,能否走出新路子,还是个未知数。

肆意生长后,微短剧站在分叉口

短短两三年,微短剧的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当前重点网络微短剧上线量翻倍,微短剧用户黏性快速增长,四成用户经常看、三成用户曾付费。《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但是,作为一个年轻行业,短剧在自由发展前期良莠不齐,随着2023年11月15日整治开始,短剧的野蛮生长势头被遏制,今年4月10日,多家视频平台也对多部擦边短剧进行下架处理。

早期的短剧,是各大视频平台自制推出的每集10-15分钟的网络剧。后来,短视频平台接连涌现出3分钟左右的竖版短剧,2023年,微短剧以单集时长1分钟、情节更快的方式脱颖而出。当下流行的微短剧,许多都是由“古早文”网络小说发展而来,内容大多为“霸总、甜宠、穿越、重生”等,该类内容拍摄成本低,剧情观看门槛低,传播速度却看快,十分钟三集利用碎片化时间,每秒都反转再反转……

拥有以上特质的短剧不仅在下沉市场收获了一批粉丝,还有大量中老年观众甘愿为其买单。而这样的视频又是如何触及各个年龄段的受众呢?

投流是微短剧的小屏玩法,也是行业内玩转流量和吸引观众的关键环节。剪辑师负责把时长几小时的微短剧切分成近百个 “戛然而止”的视频片段,投手在各平台进行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每个视频投手都有多部投流方案,内容将会根据投资回报率进行调整,短视频平台则与投手、制作公司联合解题。如何将该数字等式利益最大化,是他们优先考虑的重点,剧情则始终“换汤不换药”,制作水平鲜有突破,却极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与传统媒体的影视宣发不同,投流环节占短剧总成本的极高比重,大约在80%-90%。

面对现状,一些人只顾吃饱眼前饭,而另一些人则开始了反思。在3月底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以微短剧为主题的讨论占据了论坛的“半壁江山”,各大视频平台、传统影视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微短剧发展的最佳路径。抖音集团副总裁、总编辑张辅评表示,小短剧也是大产业,微短剧行业已经在向着好内容、新题材、规模化快步迈进;快手文娱业务部剧情业务中心负责人于轲将快手短剧的原则总结为“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要从早期追求反转的爽感故事过渡到彰显社会价值的精品剧集;优酷分账及短剧负责人刘华博给出了评估剧本的方法:一是要找核心卖点,长板要突出,故事要极致;二是抓主要矛盾,人物关系的对抗要有层次性;三是评估内容完整度、是否有爆发力的名场面等。

“精品化”是微短剧在肆意生长后必须要迈过的首要门槛。四川在线记者在分析微短剧排行榜前十名时发现,此前受众颇为垂直的男频、女频类视频开始有融合趋向,故事剧情越发复杂,制作水平逐渐升级,在一些微短剧内也出现不少特效场面。与此同时,短剧规范化和精品化趋势也越发明显:从去年短剧在海外市场“墙内开花墙外香”,到2024年在国内市场的持续火爆,短剧作为内容产业冉冉升起的新星,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若持续保持上升趋势,很有可能成为网剧、网大和网综之后的又一大网络内容形态;若行业乱象加剧,也有可能迎来前所未有的强监管时刻。

探索本土化破圈的新路子,微短剧该如何落地生根

随着微短剧在行业内辐射出强有力的影响力,各行各业开始积极探索与微短剧的各种可能。1月1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5月27日,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发布《关于开展“微短剧看四川”创作计划的通知》,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

这一政策与成都文旅集团的计划不谋而合。“我们与《奥特曼》的原班人马合作,准备拍摄一部名为《熊猫超人》的真人特辑类微短剧。”据成都文旅集团兴文公司总经理赵斌介绍,通过主角熊猫坐火车,从四川出发环游中国,可以将美食、美景和非遗等内容串联起来,从而挖掘全国范围内文化特色之处。他表示,现有微短剧市场上的内容较为垂直,用户画像鲜少有“合家欢”系列——能让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小朋友也能从中获益的微短剧少之又少。“不跟风、打破题材局限是我们的新尝试。”

注重内容创作,不仅逐渐成为创作者们的共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界。四川传媒学院编导艺术学院副院长王雪梅告诉记者,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特意打破传统模式,不仅新增加了网络视听、微短剧制作等课程,还有意培养学生全流程制作微短剧的能力。“从策划、创作到拍摄、制作,学生们都可以进行独立拍摄与制作。”在剧本深度方面,也鼓励学生毕业设计选择与文旅、非遗融合的剧情片进行拍摄。王雪梅坦言,随着内容的不断深化,有追求、有想法的学生也能逐渐接受这种视频拍摄方式,并进行实践。”现象级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正是由四川传媒学院校友及其搭档共同创作,主创团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创新精神让一场场跨越千百年的文物对话震撼着观众。

四川的微短剧市场也在逐步升温。在6月6日于成都举行的“光影蜀韵•微动视界”微短剧创投会上,相关行业专家与从业人员纷纷来到现场,围绕微短剧行业发展进行交流。谈及“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两道命题,签约项目《来自阿尔法星的你》的导演宝力德表示,“根据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脉络,我们将剧目内容与成都科幻之都的定位相契合,目前正在筹备制作科幻题材的文旅儿童剧,力争打造国内少儿题材创新剧种的新标杆。”

四川省影视发展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徐捷早就注意到微短剧的火热。据他介绍,为了更好支持微短剧发展,微短剧专委会作为四川第一家微短剧专委会,在整个西部地区都有引领示范性,不仅如此,四川还出台了“含金量”十足的文艺扶持政策,逐步打造影视基地,搭建“拍在四川”一站式影视拍摄服务平台。

“从四川来看,当前微短剧创作活跃,作品层出不穷。无论是小程序微短剧、抖音竖短剧,还是横屏微短剧等都有涉及。”不过,徐捷提到,四川微短剧也有短板。比如行业凝聚力不强,缺乏精品力作,鲜少有《逃出大英博物馆》这类出圈作品。因此,他认为,当前四川要发展微短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产品到作品,再向精品迈进,“现在我们进行转型升级,解决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未来要有更多引领性作品走出来。”

(四川省影视发展联合会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