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评论丨地方“卷”文旅背后的善治之道

2024-06-12 20:26:3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川观新闻评论员 周丽萍

最近有一个数据整理,梳理自今年一月份以来爆火的地方文旅IP,热度持续时间最长的也不到两个月,时间最短的甚至不到一星期,平均热度只有25天。虽然网络热点切换快,“你方唱罢我登台”也是常态,但“花期”如此短暂还是令人意外。其中原因,值得探究深思。

虽然平均热度是25天,但各地长短不均。短的像山东菏泽,郭有才IP维持了12天左右,“南京手冲咖啡阿姨”IP的热度一个多星期;也有长的,哈尔滨爆火持续了约1.5个月,天水的整体热度接近两个月,新疆阿勒泰火了1个多月还在持续。可见,虽然一地迎来爆款IP被视为“泼天富贵”,但这“泼天富贵”并不是唾手可得的。

如果说,因为其中蕴含情绪价值共鸣特质,一些旅游IP爆火,是从必然到偶然,那么能不能接得住、接得好、接得久,就要靠地方城市综合的素质底蕴,使其从抽象到具体。所以我们看到,个人式单点IP易“火”难“守”,浅表式的单一IP保质期短,一时走红难以带来全局效应,也很难带来长期效应。爆款吸引了海量的公众注意力与关注度,地方惟有借爆款之势,进行持续的IP叠加,将深厚文化历史底蕴展示出来,让城市品质切实得到提升,“经得起远眺”,更“耐得住回味”,“流量”才可真正沉淀为“留量”。

再来看耐“考”的IP,如去年的淄博,今年五一不少人进“淄”复“烤”;出圈的贵州“村BA”“村超”,一年多依然高光不减;如果再拉长时间看,成都、重庆、西安等资深网红城市,更是多年长盛不衰,时光成就经典,一个地方能红多久,才是真正的“升级试”。

还有一种说法,是爆款IP对一个地方经济的提升拉动作用并不大。天水、哈尔滨、淄博三大网红城市,今年一季度GDP数据同比增长在3.7%-4.5%,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这些城市的旅游市场大火,却没有成为带动当地GDP的主要力量,有人据此质疑即使卷出爆款来也不过是一番折腾。

此言差矣。我们当下追求的高质量发展,早已不是惟GDP论。客观地说,文旅产业对一地GDP的直接拉动作用的大小,除了城市的旅游资源禀赋,还有产业布局、消费水平等多重影响因素。但文旅产业是富民工程,给当地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而对地方发展来说,文旅经济虽然没那么立竿见影,但文旅经济转化率却是不可估量。

短期看,借爆款之势,政府积极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城市品牌。长期来看,通过凭借“出圈”效应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延伸,吸引集聚各种优质要素,从而在城市竞争中获得领先优势。当年一曲《成都》吸引了全国多少年轻人,关键是成都成功地留住了这些年轻人,才成就如今的气象万千。这才是地方“卷”文旅追求“流量变留量”的远方。

可见,地方竞相“卷”文旅,反映的是地方城市品质与营销的觉醒,表层逻辑是注意力经济,但背后深层逻辑是城市竞争的新模式。说到底,保持持续“留量”的核心是对城市核心吸引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挖掘深耕。以一个爆款IP为契机,全面提升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能力,正是地方政府应有的意识与善治之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