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宝藏老物件③ | 一把用了14年的伞,见证平凡人做简单事

2024-06-14 12:43:5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郭书琼

武茹玉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文/视频  海报 易婷婷 葛仙雅

6月12日,四川无偿献血十大“宝藏老物件”出炉,王甸健看到自己入围的海报非常开心,立即转发到了朋友圈。“等到月底,我就又可以去献血了!”每年6月30日和12月30日是王甸健固定的“无偿献血日”,他会在这两天完成自己心中的“既定义务事项”。

王甸健,是自贡市富顺县狮市镇的一名基层公务员,他的包里常放着一把雨伞,上面印着“无偿献血 博爱人生”的字样,看得出明显的使用痕迹,稍显老旧。

“这把伞是我第一次参加献血时收到的,用了14年多。尽管开始出现裂缝,我也没舍得丢。”一把看似普通的雨伞,承载着无数回忆。每每看到这把伞,王甸健总能忆起2009年初次献血时的经历。

雨伞用了14年,已经看得出明显的使用痕迹。受访者供图

一把伞,一段情

既是初次献血的纪念,也是懵懂爱情的见证

2009年,王甸健考上成都师范学院,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来自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的他,带着父母“踏实做事,多做好事”的叮嘱来到了成都。

有一天,刚上大一的他路过温江区苏宁广场,看到一辆献血车,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无偿献血。他回忆道:“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就想献血,但因为年龄不够被拒绝了。从那时起,我就有了献血的愿望。”

完成初次献血后,工作人员送给他一把雨伞作为纪念品。王甸健说:“人总是会对‘第一次’格外珍视,这把伞我一直带在身边。有一次下雨,我把它借给一位女同学,自己淋雨回了宿舍。”提到这段故事,王甸健有点害羞,“估计她已经不记得了,但也多亏了这把伞,我们才有了交集,现在她成了我的妻子。”

2009年,王甸健第一次献血时收到的雨伞纪念品。受访者供图

王甸健与妻子2009年结缘,2010年相恋,2014年步入婚姻殿堂,如今,已组成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一张备忘录,持续更新14年

从教师到公务员,可以简单但不可不为

14年来,王甸健每半年献一次全血,至今已献血29次。每次献血后,他都会在备忘录中记录时间、地点和献血量。点开这条备忘录,前两行写着他的座右铭:“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可以简单,但不可以不为。”下面密密麻麻写着29行献血记录,总计11400ml的数据也见证了他多年来默默无闻的坚持和奉献。

王甸健在备忘录中记录了自己14年来的献血记录,并写着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受访者供图

王甸健的献血经历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让他的身体状况变差。“正常人的转氨酶指数应在50以下,我当时高至100多,无法献血。”也正是因为献血的习惯,他及时发现了身体问题,调整作息和饮食,50天后顺利完成了献血。

他回忆道:“那段时间真的很难,但坚持的信念从未动摇。我始终记得备忘录里的那句话,不可不为。”

王甸健在成为公务员前,曾是富顺县一所乡镇中学的教师。他不仅传授知识,还用自己的无偿献血行动影响学生。“每次献血后,我会多要几个纪念品,比如指甲刀,上面刻有‘无偿献血’字样,我会把这些纪念品奖励给表现好的学生,鼓励大家多做好事,做善良的人。”

王甸健的善举不仅影响了他的学生,也感染了他的同事。每次献血后,他都会在朋友圈分享经历,鼓励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他在朋友圈中写道:“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起高调地做些有意义的事吧!”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单位已有七八名同事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面对质疑,王甸健总是一笑带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他就像那把普通却不凡的伞,默默无闻却温暖人心,坚持践行“人生可以简单但不可不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