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山乡巨变 《去北川》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4-06-14 18:43:0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近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刘大先长篇纪实文学《去北川》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与胡平、孟繁华、白烨、潘凯雄、梁鸿鹰、贺绍俊、丁晓原、陈东捷、陈福民等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副主任李朝全主持。

刘大先

《去北川》是评论家、鲁奖获得者刘大先创作的一部纪实文学著作,正文共计13章、21万字。2021年至2022年,刘大先挂职北川,通过长期深扎,从个人体悟入手,融合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对北川的人文历史、红色文化、地理变迁、风物传统、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等进行生动书写,体现了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喜人风貌。

李敬泽

李敬泽表示,刘大先在《去北川》中展现了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思维,创作了一部与众不同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书融合了地方志与民族志的文体特色,采用了泛人类学与泛文化研究的学术方法,将北川这一典型的人类学、民族志的研究样本放置在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维度的学术目光中进行观察,体现出作者翱翔在天空和历史深处的独到视角。他谈到,面对当下主题性创作的繁荣发展,作家们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在写作中确保作品的文学、历史与学术价值。刘大先关于北川的书写,因其兼具个人性和思想深度而显得尤为珍贵。期待刘大先能再接再厉,创作一部更加触及个人经验与情感的作品,深入挖掘并书写其在北川的日常生活及情感体验,与《去北川》相互补充映衬。

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切入,对《去北川》的文学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研讨。大家表示,《去北川》是一次探索新时代主题纪实新方法的文学实践,提升了纪实文学直面书写新时代磅礴火热的现实生活的有效性,探索了纪实文学融入多学科视角的可能性。作品立足山水纵横、风土奇崛、汉羌藏回多民族聚居的北川县城,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发,深情描写在改革发展的春风吹拂下,各民族群众如何牢记嘱托、乘关怀而奋进、化感恩为行动,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作者穿梭往返于历史和现实之间,以学者的严谨和作家的激情,在卷帙浩繁的文献与大量的田野调查中抽丝剥茧、寻本探源,写就了一部集文学性、知识性、审美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长篇纪实文学精品。《去北川》行走在新北川的大地上,遨游于北川的历史中,作者以其独树一帜的文本构建,为当下的纪实文学创作提供了富有创造性的范式,也为方兴未艾的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新的坐标。

刘大先简要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并向与会嘉宾表示感谢。他谈到,此次研讨会让自己获益匪浅,未来将继续秉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努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