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和巴蜀元素突出,第五届“金熊猫”网络文学奖颁奖典礼在蓉举行

2024-06-15 09:11:0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青纯

四川在线记者 肖莹佩 成都观察 林星彤

6月13日,2024“文学让生活更美好”——第五届“金熊猫”网络文学奖颁奖活动在蓉举行,获奖作者、成都网络文学联盟成员、网络文学行业机构、属地网络文学从业者、属地高校等近百人参加。

当天,到场嘉宾还围绕网络文学与成都影视文化发展、全产业链条孵化等相关话题进行了主题分享。

【看特点】

322部征集作品,传统文化和巴蜀元素突出

作为全省首个网络文学行业奖项,“金熊猫” 网络文学奖设立于2016年,目前已成功举办五届,有效挖掘出一批有潜力的网络作家及作品,为激发网络文学创作活力、促进网络文学繁荣发展、塑造网络文化品牌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届“金熊猫”网络文学奖共征集到322部作品,涵盖古典仙侠、现实百态、传统武侠、时空穿越等题材,经过评审最终角逐出17部获奖作品。其中,《我为中华修古籍》获第五届“金熊猫”网络文学奖长篇单元金奖,《水安息》获中短篇单元金奖,《橙子大侠历险记之穿越成都三千年》获“文化传承 烟火成都”主题创作单元金奖。此外,《我们这十年》《时光织锦店》等作品分获最具时代精神奖、最具创意价值奖和最具潜力IP奖等奖项。

成都市互联网文化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前四届文学奖相比,第五届征集作品呈现3个突出特点。一是现实题材的作品数量明显增加,显示出作者更愿意扎根生活、深接地气、反映时代。二是传统文化元素密集出现,作者自发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宣传者和推广者。三是地域特色也更加浓厚,反映巴蜀文明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文学与本土水乳交融。

颁奖仪式现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金熊猫”网络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阿来在致辞中提到,文学始终要关注当下的现实问题,那些精彩的、“能跟所有人共情”的网络文学,其魅力绝不会因为呈现媒介的不同而减色。他表示,相信未来的网络文学精品力作会越来越多,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美誉度也会越来越高。


【看发展】

推进网络文学IP影视转化,为文创产业赋能

网络文学如何助力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当天举行的第五届“金熊猫”网络文学奖主题分享论坛上,多位嘉宾围绕“怎样将网络文学IP转化为影视”“如何完成网络文学全产业链条孵化”等主题进行了探讨。

成都八角沃克公司是成都最早一批做微短剧的机构,目前每月的产出在五部左右。“我们很早就在经营网络文学作家的短剧剧本,成都拥有几乎所有适合短剧的元素场景,发展土壤优沃。”公司总经理杨琼说。


近年来,成都高度重视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有影视企业近2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相继涌现出《哪吒之魔童降世》《十万个冷笑话》等一批现象级文创IP和《故乡,别来无恙》《再见,李可乐》等优秀作品。2023年有超50个影视作品剧组来蓉取景拍摄,孵化出一大批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等专业人才,为网络文学的进一步孵化提供了强劲支撑。

已举办五届的“金熊猫”网络文学奖,也是成都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成果之一。据统计,成都2023年文创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355.9亿元,增长17.2%;增加值2574.94亿元,增长13.9%,占全市GDP比重11.65%,较上年提高0.79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此外,成都还发布了全国首个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突出以网络文学为首的七大重点领域,形成“双核多级两带”的数字文创产业布局,年产值上亿元的文创企业超500家。

“金熊猫”网络文学奖未来将充分发挥网络文学传承文化、创新创造的作用,积极鼓励凸显时代精神、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助力网络文学IP的影视转化和发展,为成都乃至全国读者创造出更多的网络文学精品。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