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名家走进陕西汉中,感受古蜀道历史云烟与人文脉象|聚焦“蜀道行”

2024-06-19 17:54: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文艺名家走进汉中市博物馆

陈云鸽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张斌 向宇 发自陕西汉中

6月18日和19日,离开广元剑阁翠云廊和剑门关后,文艺名家蜀道行活动北上走进陕西汉中。在汉中市博物馆、兴汉胜境,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文艺名家开展集中采风活动,深入感受蜀道文化、汉文化。

今年6月6日,汉中市博物馆正式授牌国家一级博物馆 。18日下午,文艺名家来到这里参观调研。博物馆以古汉台为馆址而建立,后者为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时驻过的高台。走进其中,大家重点参观了镇馆之宝“石门十三品”,即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文艺名家走进兴汉胜境

据悉,褒斜道是蜀道秦岭段的一部分,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是后世感念褒斜道及石门开通之功,依山凿石形成的摩崖石刻大观,1961年入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970年,石门水库大坝施工在即,为保护石刻不被淹没,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精选石门内外摩崖石刻十三种评定为“一级文物”,将其切割移入汉中市博物馆收藏。


文艺名家走进汉中市博物馆

“感受很深,很震撼。”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钟显金过去练习书法时,曾写过一段时间“石门十三品”中最著名的《石门颂》,“它是篆书转变为隶书过程中的重要作品,比较开张,结体、用笔属于早期隶书的风格,看起来更加苍劲、更加磅礴大气。”

参观了“石门十三品”,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蒋登科直呼“过瘾”。他说,川陕之间路途遥远,修建栈道的工匠在铺设交通设施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件件书法艺术品。今天的人们观赏一件件书法佳品时,可以真真切切感受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回望那一段历史。

走进汉中市博物馆,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梁平更关注这里对蜀道历史文化的整体呈现。“站在古蜀道演示版图面前,劳顿疲惫荡然无存。”梁平刚刚写了一首长诗《蜀道辞》,看到笔下的蜀道在一幅光影版图上的另一种呈现,心生别样的感动,不自觉地重新进入了古蜀道的历史云烟与人文脉象。“古往今来蜀道留下的诗人足迹和优秀诗篇,这是一笔极为珍贵的财富,也将构成一座有特别意义的精神博物馆。”

19日上午,文艺名家前往兴汉胜境,重点参观其中的汉文化博物馆等。兴汉胜境以自然生态的汉水之源为根,以中华民族的汉文化之源为魂,以汉朝初兴的历史辉煌为底色,以汉文化博览园为核心承袭和弘扬汉文化,展现汉中“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美誉。“这一件件精美艺术品,让我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走向未来的底气。”蒋登科表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