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耀巴蜀|肖大超:待我白发时,不负青山绿

2024-06-20 22:35:1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郭书琼

四川在线记者 吴浩

人物名片

肖大超,1968年生,现任剑阁县国有林场剑门工区资源管护站站长,曾荣获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个人、最美森林草原守护员、剑阁县五一劳动奖章、县林业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剑阁县“森林防火先进个人”。


巡山的肖大超。受访者供图

即将进入7月,对于长期与森林为伴的肖大超来说,这段时间工作重心有了一些变化,“松材线虫病的高发期要来了,最近不少精力都放在这事儿上。”肖大超说,这类病虫害对松树的危害不可小觑,自己每年这个时候都会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相关防治工作。

这样有规律有目的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节奏,与肖大超近30年的巡山经历分不开。参加工作以后,肖大超管护过的国有林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事故,未发生一起森林资源违法案件。“待我白发时,不负青山绿。”这是肖大超在翠云廊许下的誓言。

守护,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

一身橘黄色工作服,身材壮实、皮肤黝黑,总是在茂密的树林里钻来钻去,这是肖大超留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


肖大超(前)和同事在巡山路上。受访者供图

造林不易,守林更艰。肖大超与翠云廊的缘分起于家庭的教育和传承,他的父亲也是一位守林员。在上个世纪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他记忆中的父亲常常十天半月驻守在林区不回家,年幼时他总是摸着黑夜去给父亲送饭食。这样的言传身教,让他日渐对这份工作产生了敬意,渐渐萌生出长大后也要当护林员的想法。

父亲得知他的想法后便说:“这份工作很苦的,你能做吗?”“我能。”父亲笑了笑:“翠云廊是我们剑阁人的根,你如果有这样的决心去守护这片青山,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肖大超说,这个画面成为他后来二十余年始终坚守的信念。

肖大超直言,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有一年春节,父亲守山,母亲让肖大超给父亲送饭,他背着背篓走了5公里泥泞山路,好不容易在害怕恐惧中走到护林站。偌大的山林中只有父亲一人。那时他不理解父亲为啥不回家住,为啥非要留在山上,不回家吃年夜饭。父亲说,林区不能离人,万一发生了火灾咋个办?“我是护林员,要有责任心,林区绝对不能离人。和树打交道时间长了,便有了感情。这些树和你们一样,都是我的亲人……”肖大超回忆,这句话自己一直记在心里。

1995年,肖大超父亲退休,他瞧着父亲忧心忡忡的模样,提出要接父亲的班。父亲又拿出“剑门天下险”、工资不高还不能时常陪家人等理由来吓唬他。肖大超知道,父亲怕他守不下来,怕他半途而废。为了让父亲放心,肖大超在父亲面前立下“军令状”,保证无论如何都会守护好这片森林。就这样,27岁的肖大超放弃了正在从事的家电维修生意,毅然走进古蜀道上这片历史悠久的山林。

如今,他说到做到了。

用脚,画出林场“活”地图

2019年冬天,正值森林防火关键时期,肖大超的父亲瘫痪在床,单位上又急需他去安排督查,面对忠孝两难境地,肖大超一筹莫展。父亲看到儿子的困境,挥挥手,“去吧,林场离不开你,防火很重要!”父亲的催促,让肖大超决定回到林场,妻子范学君则主动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2022年,肖大超父亲去世,没能在父亲身边尽孝,是肖大超最大的遗憾,但肖大超知道,父亲没有责怪他,父亲也希望他能守护好这些“亲人们”。

近30年来,肖大超背着背包,提着护林刀,走了近20万公里的巡山路。巡护分布在大小十几座山峰上的1.2万余亩山林,用脚步画出了国有林场的“活”地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翠云廊古蜀道上的每一座山头,每一条林区小道,每一片林木资源,自己都熟记于心。

长期巡林,肖大超做了很多温暖的好人好事儿。2021年7月,他正在翠云廊景区开展巡护工作,无意中捡到现金700多元,当时天色已暗,他担心游客会离开景区,返回工作站一边通过景区广播失物招领,一边和同事沿途追赶,用了两个小时终于在出口成功还给失主。2022年的五一假期,一游客在梁山寺东门公交车站发现自己手机丢失,面对求助,他上山下山来回寻找,终于在玻璃观景平台小卖部找到了手机。面对游客的感谢,他的回答永远都是摆摆手憨厚地笑着:“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些年,肖大超参与的“次生林改造”项目,共计改造“次生林”万余亩,参与的“松材线虫病枯死松树”处置工作,共处置枯死松树万余株;工作期间参与种下了70万株树苗,面积达1.15万亩。如今的肖大超已头发花白,他说:“对于我来说,护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对古柏的爱,已经渗入到我的血液里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