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龄!这有份约1000岁古树的“体检报告”

2024-06-21 21:25:0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记者 周海波 李婷 陈俊伶 雅安观察 黄刚 廖诗雪

近日,记者在雅安市荥经县林业局发现了一份特殊的“体检报告”——约1000岁高龄古树的《古桢楠生长调查报告》。这份报告的“体检对象”是编号为“51182200312”的古桢楠。6月19日,四川在线记者和古树体检科研团队,来到了这个棵位于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正大门处的千年桢楠面前,揭开这份体检报告背后的故事。

老当益壮,体检结果总体“良好”

初夏的阳光透过繁密的树叶,斑驳陆离地洒在青石板上,一批又一批游客穿梭其间,探寻着古桢楠的历史和故事。

目前,在雅安云峰山上的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内,树龄超过千年的古树就有18株,公园内有一片“最美桢楠林”,其中最大的两棵树龄约1700年,被誉为“桢楠王”。


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内有一片“最美桢楠林”。(黄刚 摄)

这份“体检报告”就来自这片“最美桢楠林”里的“51182200312”号古桢楠。“总体来说,这棵树的体检结果是良好的,它的生长状态正常,尤其是它的根系排水通畅,叶片数量和叶子颜色显示正常,树冠饱满度在70%左右,可谓是老当益壮,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四川上景植物保护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洁说道,今年3月,受荥经县委托,在成都市植物园的技术支持下,团队对这棵古树进行了体检,随后编写了这份报告。


体检报告对象是位于中国·荥经桢楠王公园门口,编号为“51182200312”的古桢楠,名叫正觉楠。(黄刚 摄)

树龄约1000岁,树高26米,胸围313厘米,冠幅10.5米,海拔957.8米……这份体检报告“图文结合”,和人的体检报告有几分相似。报告前半部分记录着树木的基本情况,其中的封面编号是每棵树独有的“身份证”。在报告第5页,详细记录着这棵古桢楠树冠、叶片、树枝、树干的生长现状,如没有寄生物、没有白蚁、没有受雷击、土壤成分良好等,就像人体检项目中的四肢、五官、血液、过往病史等情况。

当然,树年纪大了,难免也有些小毛病。结果显示,眼前这位“高龄老人”一侧树枝存在少量小枯枝、树干木质存在少量腐朽、树表有蚂蚁筑巢痕迹,这些情况以调查表、古树照片、古树Picus声波断层扫描图片等形式呈现,并标注出了对应的具体位置和后续“诊疗”建议。汪洁说:“这都是古树常见的问题,目前经过我们后期修剪、清理、复壮和病虫害防治,已经得到了有效处理,已无大碍。”


体检报告部分内容。(体检团队提供)

医生“望闻问切”,给古树“打B超”

蹲在树下,拉开卷尺,找到树干距地面约1.3米处,测量胸径……“其实给古树体检的过程,类似我们去医院就诊,工作人员也需要对古树‘望闻问切’,甚至需要打B超。”成都市植物园工作人员王红打了个比方,也有人称他们为“古树医生”。

在体检现场,工作人员围绕树干,均匀地安装上6个磁性定位器,再为这些定位器套上外形像“有线耳机耳麦”一样的传感器。“叮,叮,叮,叮,叮。”专用小锤在每个传感器上轻轻敲击5声,连接传感器的终端显示屏上,呈现出不断跳动的数字和变化的条状图,此刻的古树就像是有了“心跳”。这里用到的整套黑科技就叫做“Picus 3弹性波树木断层画像诊断仪”,测量敲击时,声波在树干内部传播,如果树干内部的介质不同,声波传播的速度不同,进而可以判断树干内部的枯朽等状况,还避免了树木被砍伤。


工作人员使用Picus 3弹性波树木断层画像诊断仪为古树“体检”。(黄刚 摄)

除了常见的皮尺等工具,古树体检的“望闻问切”离不开测量树高的专用测距仪、测量树木位置的定位器、土壤养分速测仪等工具。古树一般很高,要“贴身”测量不现实,而古树测距仪内部视觉感受像望远镜,工作人员利用测距仪,定位古树冠顶部和底部后,就能根据比例换算出树木的实际高度。而定位器能测量出古树的经纬度和海拔,确定古树的准确坐标存档,判定其是否有移植等情况。


工作人员使用测距仪测量古树。(黄刚 摄)

古树常见的病虫害、枯枝、寄生物等情况,专业人员是能用肉眼直观辨别的。王红解释,观察古树树干和树冠倾斜程度,结合树干内部枯朽情况,可综合判断树木是否容易折断、是否需要“支架”。再比如一棵常青树的树枝没有更新叶子,基本能判定其生长不正常,需要进行保护复壮。如果在树干发现沙粒线条般的“蚁路”,古树大概率是受到蚂蚁、白蚁等危害,后期可通过诱杀法有效抑制虫害。

“体检”只是开始,“复壮”任重道远

“为古树‘体检’只是摸清四川古树名木家底的第一步,通过‘体检报告’复壮是古树保护的最终目的。”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这次拿到“体检报告”的千岁桢楠,根据2023年四川省国土绿化报告,森林资源丰富的四川,现有古树名木71578株。其中,树龄1000岁以上的有3336株,2000岁以上的古树名木,足足有49株。


工作人员正比对体检结果上的各种数据。(黄刚 摄)

推进被誉为“活文物”的古树名木保护,四川任重道远。长期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马文宝告诉记者,四川省古树名木生长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白蚁、双条杉天牛、蜀柏毒蛾和根腐病等病虫为害,自然灾害造成的树体倾斜、根系裸露等损伤。

今年2月,四川印发《四川省千岁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构建包括千岁古树名木诊疗、复壮专业队伍建设在内的保护体系,用3年时间,实现全省古树名木尤其是千岁古树名木整体健康水平普遍提升。

“古树名木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对古树进行单株保护与复壮的同时,也要注重古树群落的整体保护,如进行古树地上地下生存环境整治、群落结构调整优化等。从科研、监测、宣教等多方面出发,建立综合保护和长效保护机制,实现古树群的可持续发展。”马文宝表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