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帮扶,羌寨里的车厘子今年首次“飞”往浙江

2024-06-21 21:59:5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桃


四川在线记者 徐中成  阿坝观察 刘文佳 理县融媒体中心 古书琴

6月21日13时左右,跋涉2000多公里行程,阿坝州理县今年最后一批共63箱雪山下的车厘子黑珍珠顺利抵达浙江省温州乐清市。 

一天前,理县桃坪镇桃坪村的任幺哥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村民们采摘下新鲜可口的套袋车厘子黑珍珠,并通过选果、分装、称重等流程,连夜运抵成都双流机场。第二天一大早,再搭乘飞机飞往温州,然后再通过冷链运输车运往温州乐清市。


理县村民分装车厘子,即将装箱送往机场。

理县是阿坝州车厘子的主产区之一,虽然其品质优良,但因周期短、运输难,曾面临难以走出大山叫响品牌的尴尬。“往年我们都是发快递到浙江,但这个季节浙江很热,车厘子的坏果风险性高,导致消费者满意度不高。”理县金田野公司负责人张康灵犀说,今年首次让车厘子坐上飞机前往浙江,极大地缩短了运输时间,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车厘子的口感。

张康灵犀透露,从5月31日起,第一批理县车厘子飞往浙江,目前已有4批次共363箱一千余斤车厘子卖往浙江,帮助理县桃坪镇、薛城镇、通化乡等主产区乡镇的村民增收3万余元。“这多亏了张书记和理县政府的共同帮助。”

张康灵犀口中的张书记叫张有为,是省委宣传部派驻理县薛城镇较场村的第一书记。“去年刚到村时,我发现理县的水果是村民们的增收大头,但呈现小、散、多特点,主要靠游客上门采摘,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就不好卖,影响村民收入。”张有为说,当时我们进行走访调查后,就想着怎么把较场村的这些水果卖出更好的价格。

较场村是一个居住着藏羌彝汉多民族的聚居村,海拔从1600米延伸到3100米,全村201户600余人主要靠种车厘子、红苹果、脆李子为主,占村民全年收入的大头。

帮扶不仅是一户一人,而是整村人,甚至是全县。去年开始,在张有为的带动下,较场村引进理县金田野公司,搞村企合作,同时依托“三地四方”机制,与乐清、船山区、理县形成合力,积极推动农产品变成商品,提升商品属性,定标准、做包装、树品牌,并在宣传设计、销售渠道、售后服务上下功夫。“今年,理县政府和我们与四川一家航空物流商谈,共同打通了车厘子直飞浙江温州和江西南昌的直销渠道。”张有为说,这也为理县农特产品走向更宽阔的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雪山下的车厘子,实现了从农产品到农商品转变。

除了省外拓展销售渠道,在省委宣传部的牵头下,省文联、省红十字会、四川警察学院、四川商投集团等6家省直定点帮扶部门还打出“食堂直购+网络代购+职工团购”组合拳,并由四川商投集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今年已购销理县车厘子4300余箱,销售金额达45万余元。

更好的消息传来。今年较场村20万斤车厘子基本卖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今年年底将进行首次分红。村里最多一户卖车厘子卖了10多万元,最少的一户也卖了1万元左右。

看到发展希望,村民詹琳也回归较场村,搞电商直播。之前曾在成都、大理做民宿的她,带着团队,把家乡的车厘子和民俗文化进行结合包装,想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


直播让大山里的农产品卖得更远。

视频、图片由理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