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诺奖得主作品 四川人艺话剧《而我们将永不分离》首演

2024-06-22 21:07:3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杜馥利

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6月21日至22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出品的《而我们将永不分离》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该剧改编自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恩·福瑟的同名作品。

此次演出是《而我们将永不分离》首次在国内公演,为了更好地呈现福瑟经典作品,四川人艺特邀青年导演王玮,和三度出演约恩·福瑟戏剧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赵思晗加盟,共同打造这部世界级的戏剧杰作。


剧照

拼图游戏

让无法言说的事物发声

约恩·福瑟是挪威戏剧家、小说家,凭借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日常情境的深刻挖掘,确立了自己在当代文学和戏剧界的重要地位。他的剧本多选取日常生活的瞬间,注重对人物情感历程的挖掘。剧中人物往往没有具体的名字,通常被他冠以“男人”“女人”“他”“她”“朋友”等,也暗示了剧中人物经历的普遍性。

《而我们将永不分离》的角色也由“她”“他”“女孩”构成,讲述了一名等待丈夫回家的女子,在孤独中沉浸于对回忆、婚姻和背叛的思索中。福瑟用一种“间离”的方式,让人物用叙述者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剖析亲密关系中的种种困境。

情节模糊不清、台词简短通俗、角色没有背景身份,将这样一部戏剧搬上舞台充满挑战。导演王玮也是该剧主演,在他看来,排演福瑟的戏难度很大,他的戏剧结构非常复杂,不同于靠剧情推动的戏剧,而是通过暂停、停顿、静场、中断等特有的戏剧方式与观众交流。“他没有将整个故事和盘托出,采用插叙的形式,给出的仅仅只是线索,我们需要自己去连接这个故事,就像一个拼图游戏。”

“不要低估观众,我相信经典戏剧作品容易抵达观众内心。”王玮表示,虽然剧目呈现具有难度,但福瑟探讨的是共通的人性,让无法言说的事物发声,每个观众都能在这部戏里看见自己,思考生命、等待、生与死的关系。


剧照

共溯经典

将抽象文本展示在舞台

赵思晗曾演出过约恩·福瑟的《一个夏日》《名字》,是中国出演福瑟作品最多的女演员。在《而我们将永不分离》中,赵思晗饰演的“她”有大量的隐喻、意象以及重复的台词,在重复中又带有细微但意义重大的变化。

“这些叙述的潜台词都是‘等待’,这也是人类共同的孤独感,福瑟萃取了这种孤独感,然后用诗一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在首演后的采访中,赵思晗表示,福瑟的作品留白很多,他忽略事件本身,不太描写具体的事件,剧中人物也没有名字,“他的戏剧特点是忠于自己的感受,所以观众可以从自身角度出发去理解。”

“第一次读福瑟这部作品时,我也觉得晦涩难懂,但在排练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角色。最终通过舞美、灯光、台词等,将充满意识流的、抽象的文本,通过舞台表达出来。”谈及对该剧的理解,“女孩”扮演者洪玉儿分享,首演后,有观众反映,台上三个角色可能是不同的人,也有可能是同一个人,“福瑟的作品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我觉得也许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演员表演非常到位,尤其是女演员在等待过程中充满爆发力的演绎,能把我拉进她紧张、猜忌、自责等情绪中。”演出后,观众张女士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福瑟的作品,今天看完也想再读读原著。”

关注具有“永恒人性,当代意识”的经典作品,四川人艺也致力将更多精品戏剧呈现在舞台上。在话剧上演之际,四川人艺还和多家出版社、书店及文艺类主理人共同发起“约恩·福瑟月”共读计划,该剧主演与戏剧爱好者们通过剧本围读共演的方式,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戏剧经典。


海报

(四川人艺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