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核医药产业优势和挑战何在?硬“核”专家团调研30多家企业,得出这些结论

2024-06-23 23:46:0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武茹玉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6月22日—23日,2024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在成都召开。6月23日上午,由四川省肿瘤医院承办的医工结合新浪潮分会场会议举行,主题为“更融合,更前沿——拥抱医工结合新浪潮”。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林莉表示,四川省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强大的工程技术力量,是我国医工结合的重要阵地之一,尤其在核医学技术及相关产业领域。会议还邀请国内医工结合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建军:

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卡脖子”问题  实现核医疗高水平自立自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建军。组委会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建军分析我国核医疗产业发展现状。他表示,过去我国核医疗产业发展落后,主要原因包括核医学前沿基础研究缺乏原创,生产装备缺乏和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人才短缺和核医学科建设滞后,核医疗产业涉及多部门且缺乏整体协调等。随着我国近年出台相关的规划、方案后,核医疗产业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有了蓝图与指引。

在邓建军院士看来,实现核医疗高水平自立自强,绝不是“实现进口替代”,而是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卡脖子”问题。“要解决核医学前沿基础研究缺乏原创问题,才能改变核医疗全产业链受制于人的局面。”他表示,核医学前沿基础研究是核医疗创新的源泉,可探索放射性“老药新用”、研发放射性新药,在创制放射性药物基础上,探索诊疗装备创新等。邓建军院士建议,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围绕问题链,建立平台链,布局人才链、资金链,通过解决问题,形成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创新发展。

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张忠辉:

四川发展核医药产业具备多重优势   相关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张忠辉。组委会供图

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张忠辉分析四川核医药产业的优劣势及相关建议。张忠辉表示,核医药产业是我省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门,是支撑医药健康产业提质倍增目标的重要增长点。张忠辉和部分专家组团调研全省核医学产业,实地走访四川30多家核医药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和诊断治疗单位,发现四川发展核医药产业具备几大优势。

“四川有现代医学教育、科研和诊疗体系,有多家高水平医疗机构,2023年全省开展核医学诊疗服务超7万人次,居全国前列。其次,四川有完整的核工业产学研体系,有多家三线建设单位,也有多位核技术领域两院院士。目前产业聚集发展势头方兴未艾,有成都、绵阳、乐山等为代表的产业聚集区,四川还有多年医用放射性核素药物研发生产和诊疗历史。”张忠辉分析,四川还有区域性放射性药物检测机构,当前,成都市药检院率先在双流区设立“放射性药物检测平台”,预计2025年初投入运行,为国内外的放射性药物企业提供全面检测服务。

也需要正视四川发展核医药产业的挑战。“当前,核医药应用端(即医疗机构)受限,一些医院核医学科难以为继,核医药需求增长慢,监管技术规程和制度滞后于产业发展,多数医院至今仍是以碘-131、钼锝发生器、氟-18‘老三样’为主要应用核素。”他认为,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观点谈核色变,对核医药相关的监管队伍、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也亟待完善,国产替代新产品的质量水平和稳定性也亟待改进和提高。他建议四川争创“国家核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区”,支持在部分市州开专科医院,在部分市州中心医院建核医学专科等。

现场,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徐红兵提到,近年与四川省肿瘤医院深入推进医工交叉融合,努力构建交叉学科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也立足医学、生命科学和电子信息等学科交叉领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关键共性和前沿引领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还加速人才吸引和培养。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表示,将继续充分发挥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平台优势,加速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力争突破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等领域关键技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