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未来丨“科”一夏!四川各大科技馆暑期攻略来了

2024-06-25 00:14:4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张炼

四川在线记者 宁宁

暑期将至,学生朋友们打算如何度过漫漫长假?与其在家躺着、玩着、吃着、聊着,不如……看看这种打开方式——

本期走进科技馆,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将推出四川各大科技馆暑期最强攻略!从探访航空航天、核潜艇等国之重器,到探索人体、昆虫等生命奥秘,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探索宇宙,也要认识自我,感受生命。准备好了吗,不妨让大脑触摸科技灵感,感受科学之光的照耀,一起畅快地“科”一夏!

奥运科普小知识等你解锁!

7月,巴黎奥运会即将举行。四川科技馆将推出多项与奥运相关的活动。譬如将开展“奥运科学小制作”,观众通过动手制作相关物件,感受科技在奥运会中的应用和魅力;举办“运动中的力”活动,不仅有丰富的奥运科普小知识等观众来解锁,观众还可以参加趣味田径赛,在运动场上释放活力。

此外,四川科技馆还将开设“水润天府”“智取井盐”“云端高速”等主题讲解,向观众介绍无坝引水创奇迹、自动分流排沙技术,探寻中国盐井钻探发源地自贡的井盐钻采技术,还可以跟随科学辅导员,了解雅西高速这个“最”字头的公路超级工程。

看,“天和核心舱一比一模型!

仰望星空,浩瀚宇宙,航空航天成为热门主题,向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展示着中国航天人寰宇问天,不断向星辰大海迈进的姿态。

6月28日至8月27日,绵阳科技馆将举行中国航空航天暨智能机器人科普展。本次展览面积为2000平方米,最大的看点在于中国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一比一模型。该模型长17米,直径4.2米,除骨架外所有舱内电子设备及舱外挂件均来自于中国航天五院。

此前,“天和”核心舱模型层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展出,绵阳是该舱全国第三展。


“天和”核心舱模型。绵阳科技馆供图

除了“C位”展品,辅助展品还包括多种航空、航天体验设备、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将以丰富的主题内容与沉浸式体验,向公众充分展示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与重大突破性成就。

有意思的是,绵阳科技馆已于今年2月闭馆改造,此次展览将走出展馆,进到广场,用接地气的方式持续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科普内容。

就“天和”核心舱模型来说,咱们四川也有一比一还原模型,就“藏”在宜宾科技馆。依托这一“镇馆之宝”,宜宾科技馆将开展“逐梦天和”主题活动,带领观众了解“天宫空间站”,揭秘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实际上,从天上到海底,宜宾科技馆的活动都安排上了——

空中有“大鸟”——宜宾科技馆依托C919飞机模拟驾驶,将开展“小小飞行家”主题活动,从“过去、现在、未来”进行航空科技探秘,学习飞行的起源、原理、动力等工程知识,了解现代航空科学与工程、解密飞行训练,认识未来空天力量及空天协同作战体系。


C919飞机模拟驾驶舱。宜宾科技馆供图

海底潜“大白”——宜宾科技馆将展出“奋斗者号”展项,巧妙地将其与海底生物的生存智慧以及人类身处海底的感受关联起来,对“奋斗者”号的相关科技知识进行讲解,让观众通过万米下潜之旅,逐步了解“奋斗者”号。


“奋斗者号”展项。宜宾科技馆供图

探秘我国第一代核潜艇诞生地

今年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50周年。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实验基地就在四川。它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建院最初的基地,代号为九〇九基地。2022年底成立的中国核动力科技馆909基地分馆,讲述着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的故事。

故事如何展开?“硬核”的九〇九基地馆有答案!

该馆由电教室、国防馆、科普馆、三线建设馆等组成,将通过视频、图文等多种方式,带领观众学习了解国防、海防、潜艇、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知识,沉浸式体验核潜艇内部场景,感受骑单车发电的奥秘。在这里,实用的“核”、聪明的“核”,可爱的“核”,将让观众进一步了解核、认识核。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部旧址(二机部第一研究设计院)。核动力院供图

想亲自上手,感受核潜艇的魅力?没问题,基地将开展“小小科学家”创意手工活动,带领观众拼装核潜艇模型,探秘潜艇的世界。在核科普知识小课堂,观众还将学习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等知识与内容,尤其将重点突出核科学、核技术与应用等内容,一起感受“核科学”的魅力。

在这里,观众还将了解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研究设计”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赵仁恺,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为国铸器的智慧、力量与情怀。


核潜艇雕塑。核动力院供图

认识人体科学,探索生命奥秘

“认识生命,珍爱生命”,西南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将开展生命健康青少年研学科普活动。

科学馆将展出“镇馆之宝”——人体解剖标本区、胚胎发育区和生物寄生虫标区三大展区,陈列标本1500余件。其中,人体解剖标展区按照人体系统分为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感觉、神经和内分泌九大系统,所有陈列标本均是由西南医科大学解剖实验室老师制作的真实标本,在川内处于领先水平。此外,当前国内最前沿技术的铸型标本、生物塑化标本都可以在这里一看究竟。

同时,科学馆还将推出“科普路线”:

“人体宏观之旅”——在人体科学馆,观众通过观察重要器官的位置和形态,能在自身对应位置对其进行定位,帮助自己理解在危急状态下如何利用身体结构保护这些脏器;在对器官形态有了直观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器官生理功能的延伸学习,能帮助参观者养成良好的运动、饮食、生活和作息习惯,减少对重要脏器的损害;观众还可以通过对比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形态差异,直接感受生命的奥秘。

“人体微观之旅”——观众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人血红细胞涂片装片,辨别细胞的种类,例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它们不仅形态各异,还行使着不同的功能,譬如,红细胞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血小板参与凝血功能等。

此外,观众还将学到一些实用的应急救护知识,譬如心肺复苏急救知识与技能、挽救生命的“黄金四分钟”、遇到突发状况该怎么办……

昆虫“活”起来,“恐龙奇妙夜”也来了!

静态的昆虫标本,动动手指就能让它们“活”起来。

暑假期间,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将举行“昆虫数字标本”展——通过微米级的超高清扫描技术,将各种珍稀昆虫标本制作成三维数字化文件,将为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立体显微视觉体验。

在博物馆一楼的高清大屏上,观众可以看到各种甲虫和蝴蝶标本的三维立体数字文件,通过720°任意旋转、放大、缩小就能观看标本细节。高达微米级的输出,能让观众清晰看到昆虫足部、腹部遍布的细微绒毛,即使是肉眼不可见的蝴蝶翅膀上的鳞片之类细微之处也能尽入眼帘。

如果想看到更真实、更清晰的昆虫标本,不妨来博物馆自己动手将昆虫标本旋转观察,放大还原细节。多种平时无法观察细节的珍稀昆虫,例如中华虎凤蝶、阳彩臂金龟、三尾褐凤蝶、上帝巨蜣螂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都将让你大开眼界。

除了在展览现场观赏,观众还可以下载APP,将昆虫数字标本带回家,在自己的手机或iPad上观赏并近距离互动。

小至昆虫,大到恐龙都有得看!

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恐龙动物群、中国最大的室内中侏罗世地层剖面,以及大量世界级、国家级化石珍品。


自贡恐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供图

暑假期间,博物馆将在恐龙探秘馆推出创新互动体验项目,运用10余项现代科技,打造沉浸式探秘场景;也将再次推出“穿越侏罗纪·恐龙奇妙夜”主题活动;观众还可以在“假如化石会说话”龙宫研学季活动中,体验古生物学家的一天……

7月,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小小讲解员”2024年暑期培训班即将开班,旨在培养青少年儿童“热爱自然,爱护地球”的意识,专业科普老师将会讲解矿物、岩石、古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带领各位学员深入博物馆幕后,同期还将举行“小龙人” 科普剧场2024年暑期科普剧演员培训班,让孩子们“过足戏瘾”。此外,以“绿色星球”系列科普活动为主题的5场活动也将火热上演,让观众们感受自然世界的无限奇趣。

走,到户外去!

盛夏时节,繁星满天,除了在室内观展,户外活动也精彩纷呈。

漫步夏季夜空,四川省天文学会拟在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举行暑期观测月球、土星、英仙座流星雨活动。

譬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月球观测。由于农历初十前后3天左右是月球地形地貌呈现效果最佳的时候,四川省天文学会将在7月12日至18日(或8月10日至16日),选择天气合适的日子,锁定20点30分至22点30分时段,把望远镜指向距离我们最近的自然天体——月球。

由于2025年3月土星光环将侧面对着地球,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因此,赶在土星光环暂时“消失”之前,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在某个无云无雨的20点30分至22点30分,学会将组织观众用望远镜凝视这颗淡黄色的美丽行星。在8月12日,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英仙座流星雨迎来极大期,这天21点至8月13日0点,不妨一睹英仙座流星雨落下,许好愿望,静待实现。

活动开始之前,学会还将择日举行全省中小学生天文素养调查。观星活动期间,还会有参观西华师范大学天象厅、了解川渝两地唯一的大学天文系等小惊喜。

观星之外,7月中下旬,四川航天科普实践基地将组织参观者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追星”。除了参观卫星基地、观察月球着陆器等模型、聆听嫦娥奔月故事、沉浸式观看5D球幕电影,参观者还将现场近距离感受震撼的火箭发射场面,看火箭腾空而起化作“夜空中最亮的星”,体验航天科技的独特魅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