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高铁开通,南充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2024-06-28 00:01: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首发列车停靠仪陇站2站台。徐浩煊 摄

四川在线记者 徐浩煊

“太快了!”

6月27日上午9时40分,由巴中东开往成都东的D5133次列车,平稳停靠在仪陇站2站台。短暂停靠5分钟后,继续向西南行驶,101分钟后,抵达成都。从仪陇前往成都探亲的市民胡娇龙告诉记者,“还没来得及打盹,就到站了。”

今日,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简称“巴南高铁”)正式通车。全长约148公里的巴南高铁,从巴中东站出发,一路向南,止于南充北站。全线设6座车站,设计时速250千米,至此,南充迎来首条时速250公里高铁,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巴南高铁仪陇站开通运营。徐浩煊 摄

关键词:速度

南巴两地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老区仪陇同步接入全国铁路网

快,是胡娇龙乘坐巴南高铁的第一感受。9时45分,D5133次列车从仪陇站发车,列车最高运行时速“冲高”至240多公里。从仪陇县到成都,全程用时较以往的公路运输,压缩了一半。


列车从仪陇站出发5分钟后,时速达到243公里。徐浩煊 摄

尽管设计时速为250公里,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对“巴南速度”的感叹。在胡娇龙看来,无论是北上巴中、还是南去南充、成都,当地的交通已经“大变样”。

巴南高铁开通前,仪陇县尚未实现铁路通行;放眼南充,南、巴两地虽有铁路,但受客货混跑影响,等级均不高,最高时速在120公里至160公里之间,且一直未能实现铁路直连。两地间的所有火车,都需要经巴达铁路进入达州,并在达州站停车换向后,才能驶向南充,在地图上画出一个“直角”。“尽管直线距离只有120公里,但最快的列车也要走上3小时才能抵达。”南充市铁建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数据显示,巴南高铁开通后,从南充到巴中,最快仅需48分钟。

聚焦仪陇县,巴南高铁开通初期,位于县城核心区的仪陇站,每日到发列车15趟,基本覆盖早晚高峰的商务出行;位于仪陇县马鞍镇的马鞍站,每日到发列车10趟,基本覆盖本地居民及游客的出行需求。


仪陇站6月27日列车时刻表。徐浩煊 摄

“以往从马鞍镇出发,一个多小时才能到仪陇县城,到南充市区更是需要将近两个小时。”仪陇县铁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得益于巴南高铁开通,从马鞍站出发,最快21分钟到仪陇、55分钟到南充,即便是到省会成都,也只需要2小时40分钟,比开车还要快一个多小时。


仪陇县机械制造产业园。仪陇县委宣传部供图

“里程虽短,但意义很大,川东北地区交通体系将得到质的提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表示,借力高铁,无论是南巴两地,还是南充境内县区,人员交流、物流运输,都将实现显著改善。


南充北站。徐浩煊 摄

关键词:机遇

资金、人才加速流动

助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阵地

与南充北站一街之隔、高铁商务区内的川渝(南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最近也热闹起来。


巴南高铁列车停靠在南充北站。徐浩煊 摄

“产业发展要有人,巴南高铁开通,将为南充带来更多潜在的人力资源。”产业园负责人张坤表示,早在高铁开通前,团队就已多次组织园区机构座谈,探讨如何吸引人、留住人。

经过对巴南高铁沿途各地的潜在人力资源进行调研,张坤和团队提出以吸纳智造技工、隧道工友、蜀能工匠、家政服务、川北采摘工为主的五大用工方向,主动出击吸纳人才、主动联络上游企业提供岗位,力争2024年实现转移就业10000人,保障本地企业用工5000人。

“人力资源陆续到位,将有效保障南充各项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力基础,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张坤告诉记者。


南充高铁商务区。南充市顺庆区委宣传部供图

高铁开通,同样带来了资金的流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从南充北站出发,驾车不到10分钟,就来到位于南充市顺庆区的南充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生产的多联式大功率排感、电感穿线装置、新型贴片式共模电感、点胶盖贴片式共模电感、电感器封装用绕线机构等电感产品,承载着近60项发明专利,远销海外。

企业落地,恰逢巴南高铁规划建设,见证着这条交通动脉,从蓝图到落地的全过程。

谈及这样的招商成效,南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会更多。”该负责人介绍,巴南高铁的开通,南充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城市的产业交流,将更加频繁。

“我们将坚持每年按不低于当年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20%比例安排工业用地,力争年均新增园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新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南充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范雪峰表示,作为产业配套,南充也将拿出“诚意”,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乃至全国,张开怀抱。

按照计划,南充市将加快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和功能服务建设,提升园区功能品质,为企业提供大平台,建设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巴南高铁马鞍站。徐浩煊 摄

关键词:活力

赋能文旅

高铁沿线旅游资源“串珠成链”

“不到20分钟!”在首发列车上,疾驰在轨道上的高铁列车,高速通过马鞍站,来自巴中的乘客刘凯掐了个表。“以后来仪陇、马鞍,更方便了。”

刘潇是巴中一研学机构的老师,有着3年带队经验的他,对仪陇县及马鞍镇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了如指掌。近年来,红色研学游已成为学生群体接受红色教育的“第二课堂”。位于马鞍镇的朱德故里景区,也持续推出多条红色游学线路,带领学生踏寻革命足迹、打卡红色遗址。


朱德故里景区。受访者供图

“有资源禀赋,但往返的交通,一直令我们头疼。”刘潇表示,乘坐大巴车从巴中到马鞍研学,走省道要将近两个小时,即便全程高速,一路多山的地形也让很多小朋友“吃不消”。“高铁开通后首先省去了舟车劳顿,巴中往返马鞍一天8对高铁,我们也有了更多选择。”刘潇告诉记者。

从仪陇站出发,驱车5分钟,就能到达位于仪陇县城的德园景区。占地总面积为2200亩的德园,依山就势、依水成型,拥有张思德纪念馆、仪陇县博物馆等人文景点。为迎接高铁的开通,仪陇县还专门延长了原有的9路公交车,不用换乘,就能从高铁站直达德园景区。在马鞍站,从高铁站前往朱德故里景区的接驳车,正式开通运营,最快15分钟,就能到达景区大门口。

“今年五一假期,仅朱德故里景区,就迎来20余万人次游客,这一数据有望在即将到来的暑期再次刷新。”四川德瑞文旅集团德瑞欣旅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表示,从仪陇站出发,向北,有巴中的光雾山、恩阳古镇,向南,有蓬安的相如故城、顺庆的西山风景区,巴南高铁将沿线的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推动各地的文旅产业迸发新活力。“我们已与高铁沿线各地展开合作,联动沿线景点,推出高铁红色游等系列新产品,推动区域旅游融合发展。”何建介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