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四川丨服务外来(民营)企业 四川设立50家企业投诉工作站

2024-06-28 00:14:2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四川在线记者 范芮菱

“前几天已找当地政府协调处理这件事。当地政府让我们核查情况后,再向他们汇报。接下来怎么做?”6月20日中午,成都萍乡商会投诉服务处主任李明辉带着某企业的投诉诉求,与成都异地商会投诉服务总站主任苏广华讨论。

在与法律顾问、政策专家等人充分讨论后,大家拿出了对策,不仅要持续跟进,还要拆解其中各个矛盾点,找到调解突破口。

成都异地商会投诉服务总站是省政府外来企业投诉中心、司法厅在成都盐城商会设立的投诉服务工作站。近年来,为及时发现和处置涉企矛盾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四川充分发挥省政府外来企业投诉中心职能作用,将50个外来(民营)企业投诉服务工作站点设到开发区、产业园、商(协)会,直接覆盖10万余家企业。

充当企业“娘家人”

实打实帮助解决维权诉求

成都异地商会投诉服务总站成立不久,苏广华就接到一个棘手的维权诉求。某外来企业通过“招拍挂”流程并缴纳土地出让各项税费后,却迟迟不能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导致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主多次与成都某县工业园区协调未果,遂向成都异地商会投诉服务总站求助。

“一般来说,这种案子周期很长,有的甚至超过5年。在省政府外来企业投诉中心监督指导下,我们开展调查、多次协调,数次召集政府、企业和园区等举行协调会、听证会,最终很快结案,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苏广华回忆。

“不少企业都把我们当成‘娘家人’,放心让我们帮忙处理问题。”苏广华介绍,为了不断提高调解人员业务能力,服务总站不定期组织调解人员参加司法行政部门和工商联组织的业务培训。“今年5月,我们还组织人员到浙江绍兴诸暨市枫桥镇实地研学‘枫桥经验’。”


“四前”工作法。苏广华 摄

在“枫桥经验”陈列馆,当再次了解“四前”工作法时,苏广华有了新想法。“目前,我们在‘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这方面还比较薄弱。接下来,我们要分类分析接手过的案子,对发生纠纷多的领域和企业做到心里有数。”

截至目前,成都异地商会投诉服务总站已发展23家成员商会成立投诉服务处,覆盖3300余家民营企业。截至5月,成都异地商会投诉服务总站共受理投诉案件198件,涉案金额近3亿元,挽回经济损失1亿余元。

投诉窗口前移

力争“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四川外来企业日益增多,各方摩擦纠纷时有发生,不少企业却反映,不知道去哪里投诉。”司法厅外来企业投诉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将外来企业投诉窗口前移,就是希望充分发挥商会贴近企业的特点,把投诉受理、法治宣传工作做到前面,力争“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自2019年四川首个外来(民营)企业投诉服务工作站在四川省浙江商会建立后,四川已有50个投诉服务工作站点为企业提供维权投诉、法律政策咨询、涉法事务审查、涉企政策宣传等集成化窗口化服务,受到商会和企业的普遍欢迎。2023年,全省投诉处理机构、投诉服务工作站受理外来企业投诉事项231件,涉及金额94.43亿元。

“在制定涉企重大政策过程中,我们依托投诉服务工作站,充分听取民营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2023年,我们组织16家省级商会秘书长、工作站主任召开企业合法权益保障座谈会,就四川省涉企补偿救济实施办法征求意见。”上述工作人员介绍。

四川还加强与沿海发达省市的沟通交流,推动外来企业投诉工作跨区域联动开展,努力构建左右联动、畅通便捷的跨区域投诉新格局,服务“请进来”的外来企业和“走出去”的川籍企业。

2023年,四川与重庆联合开展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障攻坚行动,走访企业8000余家,成功调处投诉纠纷16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5.63亿元;会同广东省相关部门,在广东四川商会建立“川籍企业法治服务工作站”,助推川籍企业在粤发展;在全省重点招商引资展会上设立一站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全程为参展企业和观展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为企业在川投资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