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观察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宜宾逐“绿”向“新”

2024-06-28 00:15:2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张炼


俯瞰宜宾智轨产业园。

四川在线记者 王培哲 刘川/文  宜宾观察 罗顺/图

6月27日,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历经1年多时间建设的宜宾北500千伏输变电项目进入投产前的调试阶段,即将为宜宾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提供电力保障。

近日,宜宾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召开,提出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继在“守护一江碧水”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后,宜宾针对在全国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长期偏后的短板,吹响“蓝天保卫战”冲锋号,以新能源应用为抓手,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社会。


俯瞰宜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优化能源结构

加快“一蓝一绿”产业发展

提升空气质量,宜宾最大的障碍是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仍高达77.3%。对此,宜宾聚焦水电等清洁能源,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宜宾北500千伏输变电项目是继宜宾叙府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后,时隔17年建设的第二个城市电力枢纽。建成后,宜宾电网供电能力将增加200万千瓦,全市最大供电能力将是现有的两倍以上。”宜宾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宾北500千伏输变电项目投用后,宜宾将立即启动宜宾南500千伏输变电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2025年开工建设,尽快形成南北西3座电力枢纽格局,支撑动力电池和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

此外,宜宾正积极建设高能级输变电工程,引入外部电力,努力争取川南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落地,引入攀西等地的清洁电力。

“可靠的电力供应将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新蓝海、绿色新能源‘一蓝一绿’产业加快发展。”宜宾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宾还将坚持先立后破,推动高耗能发电、化工、建材、水泥等重点用煤行业技改降碳、减煤限煤,加大清洁煤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宜宾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工厂顶部的太阳能电池片。

上线虚拟电厂

提高光伏电力利用效率

6月25日,在宜宾高新区英发德耀科技有限公司厂房楼顶,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这里产出的电首先供给工厂,富余部分则经由虚拟电厂并入电力主网。

当前,宜宾正推动光伏发电设施建设,今年首批屋顶光伏项目预计于6月底集中呈现,茶光互补、渔光互补等也在大力推广。宜宾提出,未来2至3年力争光伏发电总量达到10亿度。

“新能源发电受天气影响大,需要及时消纳或储存,因而不仅需要开发储能资源,还要结合虚拟电厂的需求侧响应功能,制定电力消纳计划。”宜宾市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虚拟电厂将提高电力利用效率,提升电力供应水平,推动实现节能减排。

4月30日,宜宾在全省率先上线试运行首批虚拟电厂。截至目前,宜宾已有94户企业接入虚拟电厂,其中包括50户工业企业。

以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为例,在接入虚拟电厂智能平台后,企业能够更清楚自身用电负荷的变化规律,实时了解电网的用电负荷情况。电网负荷过高时,可以通过虚拟电厂系统的精准控制负荷功能,主动关停部分生产线。节约的电力,将被虚拟电厂分配到城市的其他用电场景。

目前,宜宾正加快虚拟电厂建设,进一步接入光伏、储能、重换电站、工商业等各类型重点用户,力争可调能力尽快达到全市最大用电负荷的5%。“在城市用电高峰时段,最大能够降低电网负荷约20万千瓦,相当于为宜宾新建了一座20万千瓦的‘电厂’。”国网宜宾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俯瞰宜宾智轨产业园。

打造“电动宜宾”

打通新能源循环产业链

“智轨T2线列车已经在测试了。”宜宾智轨交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21日上午,宜宾智轨T2线列车在叙州区进行非载客试运行,即将投入正式运营。

以智轨为代表的新能源公共交通体系是“电动宜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宾提出,到2025年,公共领域、专用领域车辆保有量电动化率将达到90%以上,全市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40%以上。

“以新能源汽车推广为核心,‘电动宜宾’计划将助推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等本地主导产业发展,释放动力电池应用潜力、推动汽车产业提质增产,同时形成示范效应。”宜宾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宜宾从公共领域入手,建设充换电设施,推动“光储充”融合发展。

目前,宜宾的充电基础设施规模位居全省第二,并于近日在南溪区大观镇、汪家镇、黄沙镇等5个中心乡镇陆续建成投用39个电动充电站、441根充电桩,可满足周边约5万台电动汽车充电需要。

为了让“电动宜宾”计划可持续运转,宜宾正在打通从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到光储充一体化运营的新能源循环产业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