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有话说㊷︱登革热流行季 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

2024-06-28 09:12:4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赵萤

随着夏季来临,蚊虫明显增多,一些由蚊子传播的疾病也开始流行,登革热就是近年关注度比较高的一种虫媒传染病。据泛美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称,2024年以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共确诊约930万例登革热病例,这一数字是2023年全年该地区确诊病例数的两倍。报告分析认为,登革热病例的激增应归因于埃及伊蚊传播范围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提高登革热防控意识势在必行,本期《医生有话说》我们就跟大家聊一聊登革热这一疾病。

本期话题

警惕登革热 预防是关键

本期节目,来自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健康管理科的主任贺钰磊,就跟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登革热,其主要症状以及治疗和预防措施。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由携带登革病毒的蚊子传播,也叫伊蚊。伊蚊可以说是蚊界的“毒王”,是疟疾、黄热病、登革热等多种传染病的传播者。伊蚊因身上长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也叫虎蚊,俗名“花斑蚊”“豹脚蚊”。我国主要有四种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东乡伊蚊和刺扰伊蚊。

由于伊蚊尤其喜欢湿润炎热气候,所以登革热流行时,东南亚、沿海热带地区的人群感染风险最高。

当蚊子叮咬了登革热的病人时,病毒会在蚊子体内大量复制,如果蚊子再去叮咬其他人,就会引起传染,形成“人→蚊→人”传播循环。但是,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染。所以大家去湿润炎热的地区旅游时,尤其要注意防蚊。

 

 

哪些人群需格外注意预防?

孕妇、婴儿、老人、肥胖人群和患有糖尿病、肾衰竭或某些血液疾病的人群,要尤其注意预防登革热。

 

 

感染登革热的症状

被带有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会突发高热,往往在39℃或以上。可能同时出现面、颈与胸部潮红的“三红”和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与骨关节痛的“三痛”,躯干和四肢的红疹,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通常7-10天可慢慢恢复。

如果是重症登革热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出血和休克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心肌炎、心功能衰竭、肝衰竭等并发症或死亡。

 

 

关于登革热的治疗

登革热起初的症状与感冒、流感相似,但如果2周内有去过东南亚国家,有我国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旅游经历的人,再加上出现“热、痛、红、疹”症状,很有可能就不是普通感冒或流感,应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旅行史。

病情没那么严重的患者通常可以在家休息,多喝水,也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发热和疼痛。但是不要使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或萘普生等,这些药物可增加登革热患者的出血风险。

 

 

如何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最重要的措施是消灭蚊虫,切断传染源。由于并非所有的登革热流行国家和地区都能很好地控制蚊害,所以最好的保护方式还是避免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

白天可以减少室外活动,尽量呆在有屏障和空调的室内。外出时穿好鞋子、长袖衫、长裤,并戴上帽子,备好防蚊用品。可选择使用含避蚊胺或埃卡瑞丁的喷雾剂或乳膏,在衣服和装备上喷洒含扑灭司林(苄氯菊酯)的杀虫喷雾剂。

目前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且今年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确诊病例上升明显。大家应提高防控意识,做好自身及家人的防护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医生有话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科学告诉我们多数疾病是由生活观念、个人习惯、文化知识以及个人素养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些因素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

四川日报全媒体“川观拍客”推出《医生有话说》健康科普栏目,向大众传播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的医学知识,全方位覆盖满足各类人群对健康知识的诉求,解答当下常见疾病和季节性多发病症的预防、诊断及治疗,让读者们更好的了解和预防各类疾病,保持健康体魄和良好心态。

 

策划 ︱ 毛漫丁 谭曦 肖雨杨

执行 ︱ 肖雨杨 赵萤 卢春阳

川观拍客 ︱ 黄骏涛

编辑 ︱ 赵萤

海报 ︱ 何涛

 

    编辑推荐